美股“合理”地“高估”是什么东东~

“合理”~还被“高估”?鲍威尔说的这难道真不矛盾吗?

在罗德岛演讲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提到,美国股票目前在多项估值指标上被“合理”地“高估”了。发言之前,美股已出现回调,此后更是大幅下探。但市场下跌的真正内在原因,并非鲍威尔一言之力,而是市场内在需求如此。

原因我在稍早的上一篇文章当中已经分析过,此处不赘述,如有有兴趣可移步《美股“股价上涨却更便宜”的15家公司》一文。本文仅就上文中提到的“鲍威尔客观地表述了实际情况,且措辞也极为收敛”做进一步的说明。

我们可以根据三个重要的整体市场估值指标来观察当前的市场:

1.CAPE 比率(周期调整的市盈率):

目前达到约40,自2000年以来首次到此水平。截屏2025-09-24 21.38.26.png

2.“Buffett 指标”(全市场市值 / GDP):

当前股票市值大约是 GDP 的 2.7 倍(下图为截至6月末的数值,当前值已达2.7倍),是历史极端高位。截屏2025-09-24 21.37.16.png

3.整体市销率(Price/Sales):

标普500成份股整体市销售比率预计约为3.12,将创出历史新高。

这三项估值指标都是长期资本市场分析常用工具,通过历史对比揭示当前估值是否偏离常轨。CAPE 显示过去十年盈利修正后的平均水平;巴菲特指标把市场规模与经济规模作比;市销率衡量销售与估值的关联。

基于上述这些因素,可见鲍威尔提到的“高估”并非耸人听闻, 那鲍威尔说的“合理”又是基于什么呢?

我想“合理”很显然是基于很多美股公司当前的特性,以及人工智能这条主线未来的发展预期。

首先,当前大量美股公司是科技类公司,此类公司通常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相对而言利润率更高、负债水平更低、自动化和资产轻量化趋势加强,这或许在某种程度支持高估值。甚至有可能会形成市盈率水平整体提升的一种“新常态”。

其次,大量美股公司掌握有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比如英伟达和七巨头中另外几家,以及一些互联网公司、云算力公司、存储、数据分析、芯片制造等等。而这些公司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一旦占有先机,有可能会出现快速增长,基于这种预期,相关领域估值提升也属正常。而当前泛科技公司占有标普500成份股的市值,已超过50%,所以也有机会对整体市场估值产生影响。

如果市场允许比历史更高估值水平成立,前提是企业未来盈利增长、利润率扩张、技术效率提升等必须落地;否则估值脆弱性就会暴露。

基于上述逻辑再来看鲍威尔的表述,同时再结合当前市场状态去分析,我们可以认为:

现在的高估值并不一定意味着短期崩盘,但却一定意味着市场上涨路径更脆弱,对负面冲击的敏感度更高。所以,接下来更要关注市场广度的拓展情况,以及能够反应增量资金和市场情绪的成交情况。

投资启示

估值警示信号不可忽视

虽然高估值不必然意味着马上崩盘,但它是对冲风险的重要提醒。

精选资产合理持仓结构

在目前高估值环境下,资产必须精选,仓位总量也应根据自身风险能力进行规划。同时保留流动性与防守资产。

“比较优势”至关重要

如果未来结构性因素(如 AI、科技效率提升、利润率扩张)继续兑现,那些在目前高估值中仍有竞争力与差异化护城河的公司,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强回报。识别这些“估值虽高但有根基”的公司尤为重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9月26日午评&复盘#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