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短期难反转,布局中长期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金研究,作者:陈雷、庞雨辰、郭朝辉

猪价能否触底反弹?

摘要

一季度,我国生猪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与我们年度展望观点较为吻合,市场供应增多,而需求端在失去春节支撑后相对疲弱,供强需弱格局未改。我们预计Q2、Q3生猪基本面压力仍偏大,猪价大概率震荡偏弱,中枢下移。三季度,市场聚焦行业去产能调控,期货盘面得到一定提振,但我们再次提示市场,“反内卷”政策短期利多有限,8-9月猪价或维持震荡偏弱。一方面,产能去化需要遵循养殖周期规律,不管是去化存栏能繁母猪存栏,还是控制新生仔猪出生数量都需要遵循养殖周期(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对应供给收缩需要9-10个月,新生仔猪从育肥至出栏约为4-5个月),因此对于“反内卷”政策更利多远月价格。另一方面,Q3供给矛盾本就偏大,叠加产能调控政策强化,短期淘汰量增加,供给压力迎来集中释放期。我们看到,在短暂期价上行后,盘面价格再度震荡下行,与我们观点较为一致。

四季度临近,市场对于旺季猪价回暖有所期盼,那么旺季行情如何演绎?同时,反内卷政策背景下,猪价能否触底反弹?本轮产能去化会给养殖行情带来哪些机遇,新一轮周期何时迎来反转?本报告将重点回答以上问题。 

短期(9-10月):供给压力集中释放期,10月猪价或迎“旺季不旺”,维持Q3猪价判断:13.5元/kg

判断逻辑:短期供给=商品猪出栏量(出栏量、压栏/二育)*出栏体重

商品猪出栏量延续增长势头。据Mysteel样本监测,8月我国生猪出栏量为1315.04万头,环比增长4.66%,同比增长26.7%,均呈现增长趋势。9月生猪出栏压力或继续增加,据Mysteel预计9月生猪计划出栏量达1331.95万头,较8月实际出栏量小幅增长1.29%,较去年同期增加17.46%。具体来看,受8月高温淡季影响,部分养殖企业未完成当月出栏任务,将生猪推迟至9月销售,进一步加大了9月出栏压力。

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出台了一系列产能调控政策,核心内容聚焦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化和二次育肥行为严控两个方面,从近两个月的数据跟踪来看,1)母猪淘汰量有所提高。据Mysteel样本数据,8月我国规模养殖场+中小散养殖户母猪淘汰量为11.41万头,环比提高1.6%,同比提高7.2%,也是自5月以来连续3个月正增长;2)出栏体重略有下降。从周度数据看,截至9月19日,样本企业商品猪出栏均重123.51kg/头,较6月初下降0.5%,但维持在3年均值偏高水平。此外,我们也看到大体重猪逐步出清,据Mysteel样本数据,截至9月19日,150kg以上大体重猪出栏数量占比为2.65%,较6月初提高0.31个百分点。总结来看,我们认为,反内卷政策或加速优化产能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短期现货市场压力。

我们认为,10月供给压力或继续释放,一方面新生仔猪出生数量连续8个月环比增加,供给充裕逻辑未变;另一方面集团企业以及散户出栏较为积极,且政策面严控二育/压栏下,供给后置有限。我们预计10月潜在出栏量仍存增量,现货价格反弹难度较大。

图表:商品猪出栏均价(日度)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商品猪出栏数(月度)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能繁殖母猪淘汰量(月度)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商品猪出栏平均体重(周度)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期(25Q4、26Q1):四季度供给压力仍较大,但随着需求旺季来临,标肥价格或大概率走扩,进而支撑现货价格反弹,但反弹幅度总体有限,Q4均价由半年展望的14.5元/kg下调至13.8元/kg

判断逻辑:中期供给=仔猪出生量(新生仔猪数量/中小体重猪存栏)*出栏意愿(季节性、压栏等)

新生仔猪数量环比连续增加。据Mysteel样本数据(16省53家样本),截至8月,我国新生仔猪数量567.49万吨,环比增加0.22%,较今年1月增加6.7%。具体来看,今年1-8月累计新生仔猪数为4370.38万头,较去年同期3956.96万头增幅超过10%。从育肥周期看,新生仔猪育肥需要经过5-6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生猪供给压力仍偏大,且明显强于去年同期。

从存栏结构看,中大体重猪存栏充裕,短期供给压力仍待释放。我们认为,当前50-89kg、90-140kg生猪存栏是未来3个月内出栏的主要力量,目前截至8月,据Mysteel样本数据,两个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大概为65.51%(29.64%+35.87%),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随着需求旺季来临,标肥价格或大概率走扩,进而支撑猪价或有季节性。四季度,随着天气持续降温后(且今年冬季拉尼娜概率已超70%,冷冬概率上升),终端需求或环比增加,尽管供给充裕,但5月至今,政策层面对二育与压栏管控较严,在大体重商品猪充分释放后,后期在肥猪需求旺季,我们认为标肥价差或大概率走强,11月西南地区腌腊需求启动后,或带动二育压栏进来或支撑现货价格有相应的反弹,而基于四季度商品猪供应量较为充裕,因此反弹幅度或有限。

图表:新生仔猪出生数量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0-89kg、90-140kg生猪存栏占比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生猪标肥价差(日度)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长期(1H26):明年上半年供应仍充裕,产能调控的积极影响或在明年下半年开始显现

判断逻辑:长期供给=能繁母猪产能(存栏量)*生产效率(MSY)

从养殖周期看,母猪受孕-仔猪出生-保育期-育肥出栏大致需要10个月左右。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7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2万头,较去年底下降0.88%,仍在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之上。我们认为,在母猪产能充裕,生猪供给大于需求时,生猪价格在大趋势上不具备大幅波动的基础。MSY上,据Mysteel数据,我国母猪产房存活率、新生仔猪存活率等生产性指标持续维持在92%以上,总体生产效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样本数据与官方数据趋势一致,据Mysteel样本数据(208家),规模养殖场(123家)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05.65万头,环比小幅下降,去化进程缓慢。

向后看,我们认为若产能去化逐步兑现,2H26猪价中枢或有望逐步回升。三季度以来,生猪产能去化较为缓慢,但近期调控会议再度强调推动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实落地,我们认为四季度是产能去化的关键期,若目标严格执行,能繁母猪存栏开启实质性、趋势性存栏下降,并达到3900万头附近,按照10个月左右的传导周期,商品猪出栏量下滑或在2026年下半年逐步兑现,供需格局亦将显著改善。

我们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已逐步进入“优势产能集中、周期弱化、猪价低波”新发展阶段。短期看,通过引导降重、限制二育销售等方式调整短期生猪供应;长期看,严控新增产能,逐步引导能繁存栏降至合理水平,对于周期平滑、稳定猪价以及养殖技术提高都有积极意义。对于生猪养殖行业而言,规模企业是推动养殖业发展以及稳定国内猪价的压舱石,大幅去化产能并不是调控目的,有序扩张以及稳定经营才是主旋律,实现效率驱动盈利的良性发展轨道。

图表:中国农业部:能繁殖母猪存栏数(月度)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能繁殖母猪MSY生产指数

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

期货盘面,合约估值理性,关注产能去化情况及预期差交易

2511合约基本处于平水状态,反映出三季度供给压力明显提高,中秋国庆或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况,且10月底11合约仍有下行压力。对2601合约我们并不悲观,当前估值小幅升水,相对合理。预期差:一是若9-11月生猪产能明显去化,合约或再度出现估值修复的情况,二是11月标肥价差存走扩预期,若大体重猪引领猪价拉涨,在二育受限以及需求旺季推动下,2601合约或有翘尾行情,但总体空间有限。短期关注2511-2601合约价差及2601合约单边行情,中长期2609合约挂盘后,需关注基差情况。


注:本文摘自:2025年9月28日已经发布的《生猪:短期难反转,布局中长期》;分析员:陈雷  S0080524020004

,庞雨辰 S0080524070004,郭朝辉 S0080513070006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