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迎来“全系列智能机器人第一股”珞石机器人:2024年销量居全球第七,率先实现具身智能商业化​

公司有望成为中国版的FigureAI或TeslaOptimus。2025年与智元机器人的合作,已为这一未来方向拉开序幕。

2025年,具身智能(Embodied AI)不再是实验室概念,而是资本、产业、政策共同追逐的“硬科技”主线。

在这一全球性浪潮中,港交所即将迎来稀缺标的——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珞石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港股市场“全系列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根据其招股书,珞石机器人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公司,按2024年销量计,其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本土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投资聚焦期,市场各方正密切关注企业从技术研发到实际落地的推进情况。目前珞石机器人已经建立起全链条技术与产品体系,并已经实现量产与商业化落地。

一、全栈自研构筑护城河,三大产品线布局稀缺标的​

珞石机器人是一家已建立起深厚技术护城河并完成全面产品布局的平台型公司。

其核心优势首先体现在自研的技术平台上。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xCore控制系统构建技术平台。据悉,xCore可兼容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并通过大模型训练平台增强功能。该系统提供硬件及工艺包扩展的标准化接口,客户可基于此部署定制化解决方案,以解决应用场景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公司还研发了具身AI模型训练平台,这是一套涵盖从基础自动化到通用人工智能的综合系统,能够实现力觉、视觉、定位等全谱系传感感知以及先进的柔顺交互。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开放式“ROKAE+”生态平台,公司已发展成为机器人行业的生态领导者。

这样的一体化平台构成了珞石最核心的竞争壁垒之一,使其能快速迭代产品,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深度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产品层面,珞石机器人展现出罕见的全面布局能力。根据招股书,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两者统称多关节机器人)的企业,也是港股目前唯一把三类机器人同时装进上市主体的公司,堪称港股市场的“全系列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其产品矩阵主要分为三大类别: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拥有多自由度、可编程的多功能操作机械臂,能够实现自主定位与控制;公司的柔性协作机器人以其内置的高精度扭矩传感器著称,强调人机协作的安全性与灵活性;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线则更为前沿,包括人形机械臂、复合机器人、轮式双臂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旨在执行多模态传感的复杂任务。

这种全覆盖策略,让珞石同时触达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制造业,以及新兴的商业服务、医疗保健等多元场景,最大化捕获多行业智能化升级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实力与产品可靠性最有力的验证,莫过于下游全球最顶尖科技公司的认可。招股书披露,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1,000家客户提供服务。

近期公司更是迎来重磅里程碑——9月珞石机器人与前沿的具身智能公司智元机器人订立协议,为其人形机器人提供“人形手臂”。智元被业内视为“人形机器人双雄”之一,该订单代表珞石机器人的产品已通过最严苛的场景验证,也为后续进入更多主机厂供应链奠定样板。

二、商业价值持续兑现:收入两年翻倍,现金流充足

任何科技企业的长期价值最终都需通过商业成功来兑现。

珞石机器人在此方面已展现出较强的潜力和清晰的成长轨迹。

从应用场景来看,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公司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业内首批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产品,可在工厂动态运营及机床运维场景中执行复杂任务;协作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品应用在传统制造业,以及商业服务及医疗保健等多个高增长领域。

从其市场地位看,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销量计,2024年,其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本土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同时公司在国内柔性协作机器人及轻负载工业机器人销量排名第一。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增长速度强劲:自2023年起,公司在销量增长率方面连续两年位居中国主要多关节机器人制造商之首。

这清晰地表明,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珞石机器人正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抢占份额。

市场扩张随之体现在财务端:营收规模与盈利质量同步改善。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1.53亿元增至3.25亿元,两年实现翻倍;毛利率由7.0%提升至21.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抬升至22.3%。现金流方面,2025年6月末在手现金及等价物3.27亿元,资金实力可见充足。

未来,公司毛利率仍有望继续提升,主要受三方面积极因素驱动:

1、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产能利用率、供应链管理和费用分摊等方面将持续受益,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2、协作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品的毛利率通常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随着这类产品在收入中的占比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将获益。2022—2024年,柔性协作机器人的收入占比已由13.8%提升至29.1%,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

3、公司通过ROKAE+平台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场景化开发与集成。一般而言,这类服务具备较显著的提升单用户收入与盈利水平的空间。

展望未来,珞石机器人将继续受益于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灼识咨询预计,到2029年,中国多关节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53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6%。珞石机器人作为行业领导者具备显著的业绩提升空间。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成熟,公司有望成为中国版的FigureAI或TeslaOptimus。2025年与智元机器人的合作,已为这一未来方向拉开序幕。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