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又是熟悉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味道。
3个月股价飙升16倍、2025年的最大妖股——上纬新材,这个周末终于通过一纸公告揭开谜底:智元机器人承诺三年内不借壳。
上纬新材在公告里明确表示:“公司已关注到近期市场存在部分媒体关于上纬新材与实际控制人邓泰华先生及其控制的智元创新相关资产进行整合的讨论与报道。”在这篇短短的公告中,这句话竟然重复了四次。重要的事件说四遍:智元机器人借壳上纬新材的市场预期,都是媒体“讨论与报道”出来的,上纬新材与此无关!公司可是什么都没说过,让媒体背锅去吧!看来,媒体的力量真是无穷大,从7月2日至今三个多月,竟把上纬新材的股价抬升了16倍,其间有14个20%的涨停板!
回顾整件事,就像一场利用监管要求与信息披露规则的资本游戏,其火候分寸拿捏之精准巧妙,叹为观止!严格来说,整件事从合规角度或许并不违规逾矩,然而,若是没有上市公司的默许,如果上纬新材在第一时间就公告智元机器人不会借壳上纬新材,那么,这一轮暴涨未必会如此惊天动地。所以,虽然合规,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背后的真正意图。
问题是,我们这一场来之不易的科创牛,我们科创强国、金融强国的国家战略,广大投资者对于科创的信任与热情,就可以如此操纵吗?太阳低下没有新鲜事。严刑峻法之下,赶碳号希望上纬新材股价暴涨的背后,没有什么内幕交易或者利益输送。所以,这件事如果不说个明明白白、把这段时间内股东名册穿透式地查个清清楚楚,恐怕难以平复投资者的情绪,恐怕不能给这一场科创牛以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
2025年最幸福的投资者,应该是已经逃顶的上纬新材的股东们。2025年最提心吊胆的投资者,恐怕也是高位接盘、现在还没来得及平仓的上纬新材的现任股东们。
来自东方财富Choice智能金融终端
上纬新材股票在7月8日仅7.78元,现在已经飙升至了132.1元,涨幅高达16倍。对很多人来说,这比中彩票更兴奋、更幸运。
看股价走势,不免艳羡,但是我们更需要清醒:上纬新材更像是一个大泡沫。智元机器人已经明确,3年内不会借壳上纬新材。现在,那些真正暴赚了16倍的神秘股东们,或许早已从上纬新材抽身跑路了。
01上纬新材的神秘股东中,有一位大学老师?
上纬新材主营业务;来自公司官网
如果上纬新材不是风电材料行业,赶碳号不会关注这家公司。客观说,上纬新材在遇到智元之前,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渺小到无人关注。在今年7月8日,上纬新材的市值只有31.38亿元,现在是533亿元。
上纬新材主营是风机叶片用的树脂材料,2020年在科创板IPO。当时公司实际募资1.0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净募资只有7000万。这看起来更像是给中介机构打工。但是,能够上市,对于上纬新材这家小公司来说这也是非常幸运的、艰难的。因为,以公司当时的财务状况,刚好勉强够得上科创板的门槛高度。
来自东方财富网
迷你小公司上纬新材,即使在上市以后业绩也没能起跳腾飞,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没有再回到过2020年上市时的高点,可谓平庸无奇。
化平庸为传奇的,是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和他的智元机器人。
今年7月8日,上纬新材公告:控股股东将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智元恒岳,邓泰华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这条消息,让上纬新材股价为之沸腾,一口气近11个20%的涨停,创下A股5000多家公司的20厘米涨停板纪录!
2025年7月9日至2025年9月25日期间,上纬新材股票交易8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7次触及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公司累计发布15次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提示股票交易风险;7月25日、8月1日、8月8日、8月15日、8月22 日、8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称已对上纬新材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来自东方财富Choice智能金融终端
从上纬新材6月30日的持仓情况来看,受益最大的是四个自然人股东:何明坤、袁喜保、郝晓华、袁胡雪婧。
何明坤:
首次买入:2022年四季度,何明坤以新进股东身份持有上纬新材93.21万股,股价在7-9元区间。
加仓动作:2024年一季度加仓1.94万股,四季度加仓101.42万股,至2025年6月30日总持股达21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53%,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由于公司尚未披露三季报,赶碳号亦不掌握上纬新材的最新股东名册,何明坤目前是否减持或清仓不得而知。
何明坤或许是一位牛散,在今年第二季度有一位叫“何明坤”的自然人还进入了半导体公司帝奥微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袁喜保:
袁喜保是一位知名的个人投资者,近期在A股市场活跃,通过公开信息显示其在多家公司担任前十大流通股东,并进行了增持、新进或减持操作。
安正时尚——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88.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48%,首次进入前十。
爱丽家居——增持股份,本期持股87.25万股,较上期增加13.92%,占流通股比例0.36% 。
上纬新材——增持至112.3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28%,延续了2025年一季度以来的增持趋势。
丽岛新材——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5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27% 。
袁喜保2025年重点布局家居、纺织、新材料和ST板块,涉及安正时尚、爱丽家居等公司,抓住并购重组和业绩好转机会,其2025年布局的四只股票均实现盈利,例如*ST亚振股价自4.45元飙升至27.41元,可谓精准埋伏。
袁胡雪婧:
袁胡雪婧与袁喜保同时出现在上纬新材前十大股东之外,还同时多次出现在*ST亚振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今年中报时,两人同时从*ST亚振前十大股东中消失。今年4月至今,*ST亚振从4.45元一路飙升到34.92元,涨了近8倍!
都姓袁、共进退的袁喜保、袁胡雪婧二人,或许有亲属关系吧。赶碳号很奇怪,如果没有人给他们事先通风报信,作为个人投资者,他们的运气要好到何种程度,才能实现如此的精准伏击呢?
袁胡雪婧,应该是一个重名率极低的名字。公开资料显示,袁胡雪婧于2018年8月和吴杨共同注册成立了一家“江西迈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各持股50%,并同时于2021年5月退股。该公司现已更名为南昌迈思,经营范围明确为 “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不含餐饮、住宿、文化教育培训),员工为0。
另外,公开信息显示,江西南昌有一位”袁胡雪婧“,为南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师范生技能培养工作。
2023年,她作为指导教师之一,带领学生参加第十二届 “华文” 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团队共斩获12个奖项,实现了该校在该赛事上的突破性成绩。该赛事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是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师范类教学竞赛。
我们很难将面前这位青年教师与精准埋伏*ST亚振、上纬新材的股神联系到一起。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02只并购,不借壳,你们去脑补吧
邓泰华;来自百度百科
智元机器人是科技界的新贵,不必说。两位核心人物都是网红,都来自华为。
其中,实际控制人邓泰华,是华为前副总裁、计算产品线前总裁,曾主导了鲲鹏、昇腾 AI 计算生态的构建,在通信与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具体什么时候从华为离职,我们不得而知。邓泰华在2022年11月以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身份公开亮相,他在2023 年2 月成立智元机器人。
和华为离开的中高层创业一样,邓泰华也从华为挖脚了,且挖了关键人物。他就是彭志辉(网名“稚晖君”)。
华为实在大气。这些年从华为离职创业的人太多了,且涌现了不少黑马企业,成就了十几家上市公司。远的不说,近的就有挖角华为人才、客户而创业的思格新能源许映童。
彭志辉自带是“华为天才少年”光环,以硬核科技视频走红B站,被誉为“野生钢铁侠”,是B站百大UP主。他在2020年底入职华为,仅2年就离职,也可以说是被他的领导邓泰华从华为“拐走”创业的。
华为前高管、华为前天才的创业,自然受到资本的青睐。智元机器人成立一个月后,就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截至目前,公司成立两年半,融资已达11轮。投资人包括高瓴、红杉、京东、腾讯、比亚迪、上汽、TCL等明星资本。
智元机器人当下身价几何呢?
(1)今年5月,新一轮融资中,第三方调研机构对智元的估值已高达150亿元人民币,和宇树科技已旗鼓相当。
(2)因为智元控股上纬新材,外界对一个原来市值仅30亿的小公司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现在,上纬新材在二级市场的市值达到了533亿元。
可以说,这500亿的差价,就是所谓智元概念股在A股市场上的价格。
但是,智元机器人,借壳上纬新材上市,已经不可能了!
9月25日,上纬新材公告:
承诺一:收购方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致远新创合伙不存在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明确重组计划。
承诺二:未来36个月内,智元创新不存在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 2025 年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收购方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后,若明确表示 “不进行借壳”,最短承诺期限不得少于12个月。
智元创新算是自愿延长期限了。
这么看,第一个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不可能是智元了。宇树科技刚刚官宣,今年四季度提交IPO申请。这下可要了命了,现在还被停牌关在里面的股民们,可怎么办呢?
在9月25日以前,上纬新材虽然从未否认过智元机器人会否借壳,但智元机器人的确在第一时间就明确过,不会借壳。
据达摩财经报道,早在今年5月智元机器人就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证券事务主管”相关岗位,职责为推进IPO时间表及执行方案等。这侧面说明了智元机器人存在IPO相关计划。
不过,此次收购计划公布后,7月9日,智元机器人在回应观察者网等多家媒体时称:本次收购为通过“协议转让+主动邀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中的重组上市,不是“借壳上市”。
当时智元机器人向媒体表示,此次收购上纬新材,是基于自身长期发展战略考虑。一方面,上纬新材拥有全球化的经验及美国的营销渠道,有利于智元机器人全球化布局;另一方面,上纬新材现有客户也是智元潜在客户,可为其机器人进入工业及清洁能源领域打下基础,加速商业化进程。”
作为市场关注度极高的机器人公司,收购一家毫不相关的上市公司,然后否认借壳,这本身算不算是一种暧昧呢。特别是用上述这些很多人都不太相信的理由来回应外界。众所周知,在资本市场中很多上市公司反复辟谣的事,往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业绩平庸的上纬新材,为何在邓泰华眼中就成了一块宝、一定要并购它、成为它的实控人呢?
如前所述,上纬新材主营为风电叶片用树脂,在行业内市场占比不大。但是树脂材料,确实是可以用在机器人身上。有消息称,上纬新材的预浸料用环氧树脂已进入工业机器人测试阶段,未来有望应用于智元灵犀 X2-N 等高端产品。这个理由至少没有之前的表述那么牵强吧。
03金风科技,精准减持
若是需要什么材料、部件,就买什么公司,似乎也不符合逻辑。但是,智元机器人看起来确实是“一言不合就买买买。”不差钱。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玉树智能于8月8日发生工商变更,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其新增股东:智元创新以263万元出资,收购玉树智能5%股权。玉树智能是上市公司玉禾田的子公司。玉禾田与智元机器人携手合作,于深圳大湾区落地具身机器人数据采集和训练中心,聚焦于具身机器人在清扫保洁和环卫清洁等特定场景应用的训练。玉禾田也因此股价大涨了一把。
这么看的话,智元机器人对上纬新材可能是“爱”,但并不是“独爱”。
智元机器人为什么要这么早就和A股亲密接触呢?一般来说,工程师文化、科学家文化的科技企业,往往专注于技术,淡泊于资本运作。那么智元机器人早早就接触A股,意欲何为呢?
不管怎样,”先知先觉“的人估计已经成功逃顶了,至少风机企业金风科技即将功成身退。
8月27日,在上纬新材股价上涨了10多倍以后,上市公司金风科技发布《关于处置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公告 》:
公司8月26日的第九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减持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议案》,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金风投资减持上纬新材240万股股份,股比为0.6%。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金风投资持有上纬新材2000万股,持股比例为5%。2025年7月8日,金风投资与致远新创合伙(智元恒岳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之一)签署了《关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金风投资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致远新创合伙转让金风投资所持有的上纬新材17,767,266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及其所对应的所有股东权利和权益,占上纬新材股份总数的4.40%,转让价格为每7.78元。
智元要完成对上纬新材的要约收购,金风投资是绕不过去的。现在各得其所,金风投资协议转让一大部分,同时手中的240万股估计又能卖个3个多亿(以上纬新材最新收盘价计算),这真是双赢。
赶碳号有点想不明白,这帮人究竟是搞硬科创呢,还是以科创的名义割一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