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第3天|当前A股是牛市吗?4个硬指标自查!附牛市阶段对照表

“现在是牛市初期吗?”“这波行情能涨到多少点?” 虽然924行情到现在已经飙升千点之多,但还是有很多人在问牛市的问题。其实判断牛市不用猜,用4个硬指标自查,3分钟就能有答案;更重要的是,就算是牛市,不同阶段的操作完全不同。启动期要“敢买”

“现在是牛市初期吗?”“这波行情能涨到多少点?” 虽然924行情到现在已经飙升千点之多,但还是有很多人在问牛市的问题。其实判断牛市不用猜,用4个硬指标自查,3分钟就能有答案;更重要的是,就算是牛市,不同阶段的操作完全不同。启动期要“敢买”,中期要“会守”,尾声要“敢卖”,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搞懂当前所处的阶段,避免踏空或套牢。

先看确认牛市的4个硬指标,每个指标都有明确的“牛市标准”,我们对照当前市场情况一一核查:

第一个指标是量能。量能是市场的“血液”,没有持续的资金流入,行情就是“无源之水”。每个阶段,根据市场的体量以及资金规模的不同,牛市对应的成交额不尽相同。比如,过去牛市的量能标准大概是是 “日均成交破万亿且持续1个月”。2019-2021年牛市期间,A 股日均成交连续6个月破万亿,最高达1.5万亿元;而2023年的 AI 反弹行情,日均成交仅8000亿元,且只持续了1个月,所以成不了牛市。当前市场扩容下5400多支个股,居民存款搬家以及长线资金入场,再加上量化资金的干扰,日均成交额持续在2万亿附近或是牛市的量标准参考。今年以来,自8月13日至9月26日,A股连续33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整体看,已经连续1个月破2万亿,完全达标,这说明资金在持续入场,市场活跃度足够;

第二个指标是估值。其实判断市场“贵不贵”,核心还是看估值,“沪指PE分位超50%、创业板指PE分位超60%”可以粗略作为牛市一个标准。首先PE分位能避开绝对PE受盈利周期、市场大小的影响,更准地反映当下估值在历史里的位置;再回头看2015年、2020年的牛市,每次到这个标准,市场趋势差不多就要转好了;而且这个标准也贴合指数特点,沪指涵盖的是市场核心资产,创业板指侧重成长赛道,各自的阈值设定都很合理。再看现在的估值情况,截至2025年9月26日,沪指PE-TTM是16.49 倍,对应近10年分位 58%;创业板指 PE-TTM47.78倍,9月18日算的近5年分位也到了75.74%,都妥妥超过了牛市标准。对比2020年牛市刚启动时,现在沪指分位比当时峰值高3个百分点,创业板指更是高了10.74个百分点,而且9月以来一直是稳步上升的趋势。​

第三个指标是资金。参考的牛市标准可以设定为“北向资金连续3个月净流入,且融资余额环比增长超 10%”,这两个数据就像观察市场核心资金态度的小窗口,能帮咱们更清晰地把握市场情绪。北向资金常被大家看作 “聪明钱”,它的动向里藏着外资对A股长期的信心;融资余额则关系着国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能反映出杠杆情绪的热度。从最新情况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北向资金对A股的净流入约604亿元,比第一季度多了484亿元,流入速度明显加快。而且随着美联储9月降息落地,三季度乃至四季度北向资金继续流入,大概率还是大趋势。不过融资余额这边,环比增长约8%,离10%的门槛还有一点距离,整体资金面呈现出“外资强、内资稳”的半达标状态。这种“外资加速流入、内资稳步观望”的情况,其实很符合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征。

回顾历史能发现,一轮大行情启动时,往往是注重价值的外资先基于中长期配置价值入场,它们流入速度加快,还能为市场筑牢底部、注入核心动力。之后,随着外资带动的赚钱效应慢慢显现,市场信心逐渐稳固,国内杠杆资金才会从现在的谨慎慢慢转向积极入场,推动行情从结构性上涨走向全面升温的主升浪。所以当前资金面 “外资达标、内资接近达标” 的格局,并不是弱势的信号,反而印证了市场正处在 “核心资金驱动、行情在犹豫中慢慢展开” 的牛市早期阶段。​

第四个指标是政策。牛市标准是 “有明确的‘稳增长+促创新’政策落地,且持续加码”。A 股是“政策市”,没有政策支撑的行情走不远。2020年牛市有“碳中和”“促消费”政策;2015年牛市有“互联网 +”政策;当前2024年“新质生产力”政策已经落地,AI、高端制造领域获得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支持,且政策还在持续加码,比如近期出台的 “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全达标。

综合来看,4个指标中3个完全达标,1个半达标,结论很明确:当前A股处于“牛市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行情具备延续性,但还没到“疯狂期”。

接下来再看牛市的3个阶段特征,以及当前阶段的延续时间和操作重点:

第一阶段是启动期,特征是“指数慢涨、量能逐步放大、主线初现”。

参照2019年与2020年牛市启动期约4-5个月的规律,本轮自去年9月成交破万亿开启的行情,因量能放大更为显著(今年以来已多次突破2万亿)、主线酝酿更复杂,预计第一阶段将持续约11-12个月,直至今年三季度末(8-9月)。当前市场已运行约7个月,正处启动期后半程,其特征与历史吻合:沪指近3个月上涨12%,AI与高端制造作为主线初现锋芒但共识未固,市场在犹豫与放量中前行。这一阶段的策略核心是“敢于布局”,建议采用70%进攻仓位聚焦AI(算力、应用)、高端制造(半导体、工业母机)等已形成趋势的板块龙头,同时保留30%防御仓位于债券或黄金ETF以应对末期可能的快速回调,切忌盲目满仓追高。未来3-4个月是宝贵的战略布局窗口,随着量能稳步攀升与主线共识强化,市场有望在三季度末进入赚钱效应更广泛的牛市中期。

第二阶段是中期,特征是“指数加速涨、主线明确、板块轮动快”。中期的指数单月涨幅可能超 10%,主线板块涨幅超50%,形成市场共识,同时板块轮动加快,比如今天AI 涨、明天消费涨。2020年牛市中期,沪指单月涨15%,新能源涨80%;2019年中期,沪指单月涨 12%,消费涨60%。中期的启动信号有两个:一是日均成交破1.5万亿(此轮或至少2万亿之上),二是主线板块涨幅超 50%。操作重点是“会守”,仓位 80%(进攻)+20%(防御),守着主线少换股,回调10% 可加仓,因为中期回调是“上车机会”,不是风险。

第三阶段是尾声,特征是“全民炒股、估值超历史高位、量能骤增骤减”。尾声的新增开户数会环比增50%以上,主线板块PE分位超80%,量能可能突然放大到2万亿(此轮可能达到3-4万亿),又突然缩至1万亿以下。2007年尾声,新增开户数环比增60%,沪指PE分位超 90%;2015年尾声,新增开户数环比增55%,创业板 PE分位超95%。尾声的预警信号出现后,操作重点是“敢卖”,仓位降至30%以下,分批止盈,避免贪心。

最后要区分一个常见误区:别把“反弹”当牛市!反弹和牛市有3个核心区别:一是持续时间,反弹<3个月,牛市>6个月,当前行情已持续4个月;二是量能,反弹日均成交<8000亿,牛市>1万亿(当前市场体量 成交可翻倍参考),当前持续达标;三是主线,反弹无明确主线,牛市主线涨幅超30%,当前AI/高端制造涨40%+。所以当前肯定不是反弹,而是牛市初期。

你用这4个指标自查后,觉得当前是牛市的哪个阶段?是还在怀疑,还是已经开始布局?评论区留言!明天聊一聊:牛市来了到底怎么操作?10万、50万、100 万+的资金量该怎么配?

(注:全文图文内容仅作搭配、逻辑以及数据仅供参考、交流,不构任何直接投资建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