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这么玩?半年前签订的36.9亿元算力大单忽然黄了 海南华铁一字跌停

海闻社观察 白纸黑字也不可信了。 很难想象,合约是可以不履行的,产品是可以不交付的,违约是可以不赔偿的。9月30日晚,一纸解约公告直接将海南华铁的股东本就脆弱的内心击毁。

海闻社观察 白纸黑字也不可信了。

很难想象,合约是可以不履行的,产品是可以不交付的,违约是可以不赔偿的。930日晚,一纸解约公告直接将海南华铁的股东本就脆弱的内心击毁。

公告中,公司宣布子公司终止与杭州X公司签订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而就在今年3月,这份号称能带来年收入7亿元的巨额合同,还曾是推动公司股价连续涨停的强心剂。

109日,海南华铁开盘一字跌停,股价报8.71/股,跌幅10.02%,封单金额高达14亿元。这场声势浩大的转型故事,终究还是以悲剧收场。

 image.png

图源:公司公告

七个月前,海南华铁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署了《算力服务协议》。

根据协议,华铁大黄蜂将向X公司提供为期5年的算力服务,合同预计总金额高达36.9亿元(含税)。这一数字相当于海南华铁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05亿元的1.32倍。

对于一家原本主营工程设备租赁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其向算力业务转型的关键一跃。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热烈,海南华铁股价在35日至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总市值一度突破250亿元。

然而,故事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合同披露之后,项目进展陷入了长达7个月的沉默。到宣布终止合同为止,海南华铁没收到任何一笔具体的采购订单。

更奇怪的是,海南华铁这次解约也太草率了。

根据海南华铁公告,此次解约是公司主动向X公司发出《关于解除<算力服务协议>的函》。而解约理由仅仅是“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

也就是说,损失大单的海南华铁,居然是主动解约方。要知道,根据原有条款,如果是X公司擅自解除协议,需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即约7.38亿元,且违约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X公司还应补足。

这相当于海南华铁把解约的责任全都放到自己身上了,神秘的X公司得以全身而退。

整起事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始终这个未曾露面的“杭州X公司”。

3月份合同签署到9月份合同解除,海南华铁始终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披露这家神秘公司的任何信息。

在签署协议的公告中,海南华铁声称:“鉴于本次交易中客户名称等信息涉及商业秘密,按照规则披露将导致违约或可能引致不当竞争,损害公司及投资者利益,因此公司对本次交易的部分信息进行了豁免披露。”

而在协议中止后,公司仍称“双方仍需对原协议及其内容、履行及解除负有保密义务”。

这家能签订如此巨额订单,不履约后还能正常解约的公司,竟然连名称都不能透露,这不禁让投资者疑窦丛生。

在合同公布到解约的七个月间,海南华铁的部分股东和牛散却上演了精准的撤退操作。

披露显示,截至3月底,牛散章建平新进该股前十大股东名单,以4.23%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三大股东,当季末参考市值约8.99亿元。然而,到513日,章建平的持股比例已降至3.58%。而在半年报中,章建平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同时,海南华铁还在8月中旬公告,股东胡丹锋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在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442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22%

不过,合同的终止对股价的压制似乎直接打断了该股东减持的念头。昨日,海南华铁公告称,胡丹锋已终止减持计划,并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这出闹剧迅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在海南华铁发布解约公告的当晚,上交所就火速对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

监管工作函的处理事由为“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这并不是上交所首次对海南华铁的算力业务表达关注。20245月,海南华铁曾披露拟投资10亿元开展智能算力业务,上交所随即发出问询函,对该公司筹资安排的可实现性提出质疑。当时,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因资金不足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风险、投资事项决策是否审慎、是否有利于保护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利益。

这场持续七个月的资本大戏,随着一纸解约公告和一字跌停的结局,似乎暂时落下了帷幕。但留给市场的思考却远未结束。从4.6万余户猛增至22.4万余户的股东户数,以及从连续涨停到一字跌停的股价过山车,都在诉说着不透明订单的市值管理疑虑的残酷现实。

监管函已然下达,但投资者损失的实实在在的财富,又该由谁来负责?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