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牛市盖不住合规困境。
去年9月底以来,A股市场高度活跃,作为牛市旗手的券商按理说过得相当滋润,但华西证券却频出反面风头。
9月23日,北京金融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有关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案件,原告韩某、陶某将华西证券与数知科技一同告上法庭。
这可不是近年第一次了,之前披露的金通灵案件,也有华西证券作为被上诉人的身影。
图源:天眼查
金通灵案对华西证券的影响是非常夸张的。
根据检察机关指控,金通灵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系统性虚增或虚减财务数据。
其中,2017年、2018年、2021年、2022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5.5亿元、6893万元、153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1.48亿元、7398万元、4332万元。
2019年,金通灵进行非公开股票的发行,该项目的保荐机构正是华西证券。
在该发行程序的保荐书中,华西证券信心满满,表示公司已经经过充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金通灵的该次发行是符合相关法规的。
结果,金通灵案被通报的时候,华西证券最后还是没躲过惩罚。去年4月,因金通灵项目尽职调查工作未勤勉尽责等原因,江苏证监局对华西证券采取了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的监管措施。
金通灵造假引发股价下跌造成的损失,也有投资者将华西证券告上法庭,要求金通灵担责。
相比之下,华西证券这次被牵连的数知科技案,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和金通灵仍在市场上正常交易不同,数知科技早已退市,A股早已没有它的传说。
5年前,数知科技忽然爆发商誉减值,其表示旗下多家全资子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公司预计将出现56亿-61亿元的商誉减值。从20年的11.7元/股跌到22年退市时的0.29元/股,数知科技只用了两年。
作为数知科技2020年发行可转债的保荐机构,华西证券自然也被上诉要求负担部分损失。
除了此次发起上诉的陶某、韩某,早在2022年就有投资者袁某在起诉数知科技时带上了华西证券,目前加入诉讼的投资者至少有四名以上,索赔金额累计超千万元。
当然,券商作为最受益于市场成交量扩大的行业,华西证券上半年的成绩单依然靓丽。
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20.73亿元,同比增长了46.71%,净利润则达到5.12亿元,增长了接近12倍。
据了解,公司上半年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板块。其中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加35.25%;投资业务收入3.93亿元,较上年同期暴增7358.56%;信用业务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6.81%。
但这些业务恰恰都是和二级市场的活跃度挂钩的,并不是公司能力的提现。相反的是,华西证券投行与资管业务却明显不够强势,上半年这两项业务分别出现12.67%与44.46%的降低,虽然占比不高,但仍然是公司短板的体现。
而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恰恰在业务以外。今年以来,公司分公司及营业部先后于3月与5月因违规被当地证监局出具警示函,都涉及员工以外的招揽客户行为。这样看来,华西证券终端的合规履约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公司整体的内控体系也值得反省。
华西证券从四川起家,背后有着四川优势行业多家知名白酒企业的支持,泸州老窖、剑南春、五粮液都名列十大股东。但在如今的风雨飘摇之下,华西证券也面临了重要股东的减持。
2025年9月24日,持股25年的“元老级”股东剑南春宣布计划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占总股本的1%。以当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套现约2.5亿元。这是剑南春入股华西证券以来的首次减持。
行业的兴盛也许归功于环境与周期,在鼎盛时的弊病终究会在周期下行时暴露。也许对于此时的华西证券来说,不够完备的合规内控问题并不会影响其靓丽的业绩,但在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的当下,公司如果不能及时吸取教训,终究有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