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因虚增收入收警示函,飞凯材料实控人曾减持套现超5亿元

曾陷合同诈骗。

微信图片_20251019062954_191_460.png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10月10日,飞凯材料公布了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宋述国减持结果,其在10月9日至10月10日两天累计减持12.84万股。

从事半导体材料生产及销售的飞凯材料,过去一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股价持续走强。在此背景下,公司高管开始减持套现。

以光通信领域紫外固化材料起家的飞凯材料依靠“买、买、买”持续发展壮大,但近几年公司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业绩停滞不前。

此前不久,飞凯材料还曝出合同诈骗等负面舆情。在此背景下,多元化发展的飞凯材料能否推动企业重回高速增长轨道?

1、利润增长靠投资收益,部分核心产品毛利率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飞凯材料成立于2002年,成立之初公司便专注于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并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巅峰时飞凯材料在该领域市占率超60%。

凭借在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材料的成功,公司在2014年顺利上市,成功登陆创业板。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便利,飞凯材料也大规模对外扩张。

除继续扩大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材料生产规模外,飞凯材料还将目光投向了屏幕显示材料领域。

2017年,飞凯材料通过定增的方式以10.64亿元成功收购和成显示,后者是一家从事液晶显示材料研发销售的高新技术公司。凭此飞凯材料一跃成为国内液晶材料龙头,TFT混晶材料市占率提升至15%。

同年,飞凯材料又完成对大瑞科技并购,将业务成功拓展至半导体材料领域。得益于不断的对外扩张并购,飞凯材料业绩持续提升。

201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只有2.04亿元、4245万元,2022年飞凯材料实现营业收入28.8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7%、26.3%。

但自2022年以后飞凯材料业绩增速放缓,2023年因为下游需求萎靡,加之新投入的产品仍在开拓期,飞凯材料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减少74.15%。2024年,得益于半导体材料需求复苏,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至2.47亿元,但仍较2022年有较大差距。

2024年上半年,由于权益投资工具公允价值下跌,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达5422万元。2025年上半年,飞凯材料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24万元,仅此一项公司便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5600万元。

得益于权益工具投资收益复苏,加之信用减值损失减少,2025年上半年飞凯材料归母净利润增长超80%。

2025年上半年,飞凯材料还处理了其他公司股权,为公司带来了5567.82万元的股权投资收益,在此带动下公司投资收益达5926.24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1900万元。

除此之外,由于应收账款计提减少,公司信用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少计提超2100万元。综合计算,仅此三项便为公司带来了9600万元利润增量。

2025年上半年飞凯材料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1.2亿元增长约9700万元。这也意味着,若扣除投资收益增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飞凯材料经营利润几乎停止增长。

从公司核心产品营收及毛利率也可以看出,飞凯材料三大核心产品营业收入均呈现个位数增长。三大产品除半导体材料毛利率上升1.27%外,屏幕显示材料、紫外固化材料毛利率均在下滑,导致公司三大核心业务平均毛利率下滑0.72%。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飞凯材料了解,2025年上半年公司三大核心产品收入增长缓慢,除半导体材料外,屏幕显示材料、紫外固化材料毛利率均在下滑,公司利润增长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意味着公司主营产品不具备持续增长的基础?截至发稿,未获得飞凯材料回应。

2、曾陷合同诈骗,原总经理、董秘因虚增收入被罚

除盈利能力下滑外,此前飞凯材料还因为合同诈骗一度陷入舆论漩涡。

2024年3月19日,飞凯材料发布公告称,2021年6月飞凯材料及下属子公司,向鑫迈迪及鑫迈迪指定的供应商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开展贸易合作并签署合同。

飞凯材料和下属子公司向鑫迈迪采购产品并销售给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按签署的合同条款向飞凯材料或下属子公司支付货款。

2023年12月,飞凯材料及子公司晶凯电子发现睿诺电子和睿诺光电合计应付晶凯电子账款约2.02亿元人民币,增幅与前期相比较大,资金占用严重。

晶凯电子终止了该业务并催促对方及时还款,之后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存在合同诈骗,公司及子公司晶凯电子也向公安报案。

因此,飞凯材料计提了1.69亿元信用减值,导致2023年扣非后净利润仅为5002万元,较2022年同比下降超88%。

针对此事,交易所也向飞凯材料下发了关注函。有意思的是,在上交所问询后,飞凯材料关于此事表述有所更改。

此前,飞凯材料表示公司与鑫迈迪及鑫迈迪指定的供应商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开展贸易合作并签署合同。在回复函中,飞凯材料将鑫迈迪指定供应商删除。

鑫迈迪也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并没有参与飞凯材料与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之间的交易,只是订单从鑫迈迪经手。

有意思的是,在公告前半个月即2024年3月7日,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董事会秘书曹松双双辞职。据悉,与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贸易业务是时任总经理苏斌同意开展。苏斌辞职是否与此事有关联外界不得而知。

有意思的是,两人辞职后不久,因为飞凯材料涉嫌虚增收入,苏斌与曹松双双收到上海证监局的监管警示函。

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公司从事PCBA(组装印制电路板)贸易业务,业务实质为对外提供财务资助,导致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三季度报告分别虚增收入283.01万元、1855.86万元和2711.95万元。

苏斌作为公司总经理、曹松作为董事会秘书对此事负主要责任,因此被上海证监局处罚。

从飞凯材料过去的业务开展来看,为了提升收入飞凯材料不惜虚增收入,开展风险较高的贸易等,其业务发展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有待提高。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飞凯材料了解,公司原总经理苏斌及董事会秘书曹松未到期选择辞职,原因为何?2021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虚增收入一事,苏斌与曹松是否知晓?截至发稿,未获得飞凯材料回应。

3、实控人为美国公民,曾减持套现超5亿元

虽然公司利润远不及2022年,但由于公司身具半导体材料概念,近段时间飞凯材料在资本市场表现较为出色。

2025年1月初至2025年9月24日,公司股价从最低14.28元/股涨至最高28元/股,股价近乎翻倍。

在股价大涨的背景下,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及董事、副总经理宋述国开始减持,其以25.78元/股均价减持了12.84万股套现超300万元。

过去几年,除宋述国外,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ZHANG JINSHAN(张金山)也在减持公司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ZHANG JINSHAN(张金山)出生于1963年,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此后其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1993年,ZHANG JINSHAN(张金山)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取得化学博士学位。

此后,ZHANG JINSHAN(张金山)又先后在摩托罗拉、DIGILENS担任公司研究员,ZHANG JINSHAN(张金山)也成功取得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2002年,ZHANG JINSHAN(张金山)创立飞凯材料,在其带领下飞凯材料日益发展壮大,并在2014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通过持续对外并购,飞凯材料业绩逐年上升,2022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创纪录的达4.36亿元。

在业绩持续上升的背景下,飞凯材料股价也持续上涨。2021年2021年12月,公司股价从14元/股左右涨至最高36.65元/股(注:由于公司曾分红,故统一采用除权后股价)。

在此背景下,ZHANG JINSHAN(张金山)控制的飞凯控股有限公司多次减持公司股份。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飞凯控股有限公司累计减持金额超5亿元。

此后,即便公司股价曾大幅下跌,ZHANG JINSHAN(张金山)控制的飞凯控股有限公司也未进行增持。

截至2025年6月30日,ZHANG JINSHAN(张金山)通过飞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飞凯材料20.86%股权,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飞凯材料了解,2021年至今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多次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套现金额超5亿元,是否说明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目前飞凯材料业务重心仍在国内,鉴于目前贸易摩擦风险并不可控,实控人是否有考虑放弃美国国籍,重新加入中国国籍以便更好带领公司发展?截至发稿,未获得飞凯材料回应。

对于飞凯材料而言,一方面要推动企业业绩重回巅峰,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虚增收入等事件再度发生。此外,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更要注重风险控制,避免合同诈骗的事情再次上演。

*注: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