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消费、医药、半导体、电池等多个板块回调,三大指数午盘同步走低。
据高盛最新研报预测,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上涨阶段,预计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将有约30%的上涨空间,主要由12%的盈利趋势增长和5%-10%的进一步重估潜力推动;主导心态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从年内表现来看,截至10月21日,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年内涨幅约10%,对比创新药等医药板块及大盘指数相对滞涨。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跟踪该指数,截至最新年内份额增长151.3%。
消息面上,国家药监局10月21日在2025医疗器械经济信息发布会上指出,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步伐,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信建投认为,医疗器械板块的长期投资机会来自创新、出海和并购整合,板块的创新性和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估值正在被重估。部分前期涨幅相对较少或估值相对低的公司,预计今年或明年有望实现业绩估值双击,板块拐点来临。
【历史三轮上涨周期,龙头+创新特征明显】
回顾历史走势,医疗器械板块近年来历经2009-2010年、2014-2015年和2019-2021年三轮上涨周期。
浙商证券研究发现,近十年能够走过两轮周期并在市值端有较大涨幅的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分为稳步放量的板块龙头和创新产品放量预期较强的个股,前者以迈瑞医疗、鱼跃医疗、万东医疗等为代表,后者以惠泰医疗、佰仁医疗等为代表。
同时对比中美医疗器械板块利润增速及估值发现,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正处于创新加速期以及海外拓展加速期,有望带来收入成长拉动,后续随着2025年上半年及后续利润增长持续恢复,板块估值有望重回40倍PE左右区间。
数据来源:浙商证券
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跟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H30217.CSI),前十大包含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惠泰医疗等龙头+创新企业,超8成权重聚焦科创板+创业板医疗器械龙头,指数成长性及弹性较为突出。
来源:中证指数官网,截至2025.10.21
从行业分布看,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主要覆盖医疗设备(42.7%)、医疗耗材(34.19%)以及体外诊断(23.11%)细分板块,β质地较为纯粹。若后续估值与业绩修复下板块迎来拐点,指数更能表征A股医疗器械细分板块走势。
来源:中证指数官网,截至2025.10.21
【部分医疗器械企业三季度业绩亮眼】
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跟踪指数,近日已有部分成份股发布三季报。其中,维力医疗、祥生医疗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6.31%、41.95%;维力医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增12.33%、归母净利润同增14.94%。
此外,板块龙头迈瑞医疗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将实现同比正增长,同时延续收入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21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医疗器械板块有较多me-too和me-better,依托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产业链等优势,实现改进式创新较为容易。创新药板块大涨之后,器械板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改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的产品正在被逐步认可,也有一批公司积极战略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实现海外业务高增长,估值迎来上涨。
财信证券认为,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等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国产替代下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竞争优势。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