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
本次会议对“十五五”时期作出战略部署,外部形势判断更严峻,经济韧性强、信心足,科技目标由“追赶”转向“领先”,产业体系注重“先进”制造和“优质”服务,政策重心向需求侧与民生倾斜,强调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畅通循环,并预示四季度将落实增量政策以实现全年目标。
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公报主要阐述了“十五五”规划时期的发展环境判断、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定性目标以及13个重点领域的定位和工作抓手,并讨论了当前经济形势。
总的来看,本次会议公报围绕十五五规划作出战略部署,对外部形势判断更严峻,但经济韧性强、信心足;重点领域政策上,科技目标由“追赶”转向“领先”,产业体系注重“先进”制造和“优质”服务,政策重心向需求侧与民生倾斜,体制层面强调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畅通循环。
从重点领域的排序和相关表述来看,有以下几点增量信息:
1)外部形势判断更加严峻,但国内经济韧性仍强、信心很足,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有所提高。
2)科技创新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推动目标由“赶超”到“领先”。
3)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强调先进制造业与优质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4)关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次需求侧的重要性大于供给侧。
5)体制改革方面,较十九届五中全会新增“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与“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相配合,共同构成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石。
6)对外开放的位次明显提升,持续强调制度型开放。
7)民生保障的位次提升一位,表述更趋精准,强调民生兜底和公平。
8)讨论当前经济形势,表明三季度以来出现的经济压力增大已受到重视,四季度增量政策有望落实。
风险提示:对政策的理解有偏差;政策落地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对会议精神的整体理解
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公报主要阐述了“十五五”规划时期的发展环境判断、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定性目标以及13个重点领域的定位和工作抓手,以及讨论了当前经济形势。会议内容简明扼要,更多具体政策将在后续发布的《建议稿》全文及说明中明确。
从重点领域的排序和相关表述来看,有以下几点增量信息:
第一,外部形势判断更加严峻,但国内经济韧性仍强、信心很足,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更高。一是,深刻认识国际形势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判断是“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本次会议则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二是,对经济韧性判断依然积极,对经济优势给予充分肯定。本次会议延续7月政治局会议的表述,认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三是,2035年远景目标比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有所提高。相较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新增“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第二,科技创新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推动目标由“赶超”到“领先”。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的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强调前沿和原创,表明在我国科技实力实现整体性提升的背景下,战略目标已由“追赶”逐步迈向“领先”,从应对科技领域“卡脖子”到主动参与和引领科技产业竞争。
第三,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强调先进制造业与优质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一是,制造业表述新增“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表明实体经济仍是经济的根基,但不再笼统讲制造业,而是强调先进制造。二是,服务业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到强调“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服务业的供给质量,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制度性约束,激发服务创新与竞争力。
第四,关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次需求侧的重要性大于供给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和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而本次会议强调要“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而且去掉了“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这句话,反映经济增长动能转换、部分领域出现供需失衡的背景下,政策优先级发生转变,未来提振和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服务消费,或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五,体制改革方面,较十九届五中全会新增“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与“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相配合,共同构成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石。9月国务院已批复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正通过区域性实践探索可复制的制度经验,“十五五”有望步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第六,对外开放的位次明显提升,持续强调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篇章位次由第9位提升至第5位,说明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仍是政策基调。表述上新增“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其中,制度型开放延续了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表述,而发展多边贸易、增强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拓展国际循环,保障外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中长期转型的必要之举。
第七,民生保障的位次提升一位,表述更趋精准,强调民生兜底和公平。一是政策定位更加强调“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底线功能,同时强调“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或更加注重人口、资源跨区域的流动和合理配置。二是,政策方向上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政策从总量的提升、完整到更加强调公平。三是,与扩大内需政策相呼应。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部分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表明未来财政支出在传统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之外更加重视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
第八,讨论当前经济形势,四季度增量政策有望落实。本次会议除了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还讨论了当前经济形势,强调要“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表明三季度以来出现的经济压力增大已受到重视,四季度有望落实增量政策。
总的来看,本次会议公报围绕十五五规划作出战略部署,对形势判断更严峻,但经济韧性足、信心强;重点领域政策上,科技目标由“追赶”转向“领先”,产业体系注重“先进”制造和“优质”服务,政策重心向需求侧与民生倾斜,体制层面强调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畅通循环。
风险提示:大国博弈过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政策落地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于2025年10月23日发布的《“十五五”新图景:科技领先、内需提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体会》,分析师:黄汝南 S0880523080001;邵睿思 S0880125070011;梁中华 S0880525040019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