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速跑”到“稳健行”,汾酒破逆风局显硬实力

导读:产品、品牌与渠道的“多轮驱动”,让汾酒有能力平稳穿越周期,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行业寒冬中,山西汾酒交出三季报:在白酒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消费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这家清香型白酒龙头以“稳”字当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9.24亿元、净利润11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和0.48%,在上市酒企中延续了正增长态势,第三季度单季整体营收保持4.05%的增长,展现出在行业逆风中的稳健姿态。

这份成绩单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本身,不仅巩固了汾酒行业前三的领先地位,更在行业深度调整中展现出极强的抗周期韧性,成为观察白酒行业转型的“价值标杆”。在白酒行业“刺刀见红”的竞争格局下,汾酒的增长动能已从单一维度突破升级为立体化综合优势,不断穿越严峻的市场大考。

产品与渠道双轮驱动

筑牢增长护城河

山西汾酒的稳定增长,源于近年来持续积蓄的系统性势能,最终汇聚为“面”的综合竞争力,其核心支撑体现在产品矩阵、区域拓展、渠道运营与品牌建设四大维度。

在白酒消费市场呈现“哑铃型”分化的当下,山西汾酒通过精准的产品策略和渠道布局,在300元大众酒与2000元高端酒市场构建起双引擎。从产品维度看,前三季度汾酒系列产品贡献了321.7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5.54%,成为业绩压舱石。

这一增长背后,是“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产品策略的持续发力。具体来看,高端青花系列以“国酒之源”的文化背书,在商务宴请与收藏市场中持续拉升品牌高度;腰部老白汾、巴拿马系列则精准承接大众宴饮与日常商务消费需求,形成稳定的消费频次;而基础款玻汾凭借“亲民价格+清香口感”的组合,在大众消费市场构建起牢固的基本盘。

金字塔结构有效避免了依赖单一爆款的风险,使汾酒在市场波动中具备更强的结构性抗风险能力——当行业整体承压时,高端产品维持品牌溢价,腰部产品保障现金流,基础款则稳住消费基本盘,三者形成协同效应。

2025年前三季度,汾酒省外市场销售收入达218.13亿元,同比增长12.72%,成为增长的主引擎。这得益于其“全国化2.0”战略的精准落地——围绕“一轮红日、五星灿烂、清香天下”的市场布局思路,汾酒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高潜力区域实现了显著增长。

如果说产品是汾酒的“矛”,那么渠道就是其“盾”。在渠道端,经销商网络的持续扩张与优化,为全国化战略提供坚实支撑。截至9月底,省内经销商572户、净增15户,省外经销商2872户、净增17户,“深耕省内、拓展省外”的渠道策略,既保证了核心市场的稳定,又为新兴市场的开拓注入动力。

更关键的是,通过数字化工具对渠道进行精细化管理,汾酒实现了对终端动销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调控,“数字化赋能”的渠道管理,使其在行业调整期仍能保持渠道健康度。

值得注意的是,省外市场收入218.13亿元,同比增长12.72%,远高于省内市场110.05亿元、同比下降7.52%的表现,印证了汾酒全国化战略的成功——通过持续深化省外市场布局,汾酒已从区域品牌蜕变为全国性品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产品与渠道的协同效应,在第三季度表现尤为明显。单季度营收89.6亿元、同比增长4.05%的数据表明,汾酒在成本管控和产品结构优化上已见成效。

品牌建设则成为穿越周期的“软实力”支撑。汾酒持续在高铁、机场等高势能场景进行高频品牌露出,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醉美中国年》等文化IP项目,更将“国酒之源、清香之祖”的品牌认知深植消费者心智。这种“高举高打”的品牌策略,配合“汾享礼遇”的渠道激励体系,形成从品牌认知到终端动销的完整闭环。

当其他酒企还在为渠道压货苦恼时,汾酒已通过品牌与渠道的协同效应,实现了消费者心智的深度占据。产品、品牌与渠道的“多轮驱动”,让汾酒有能力平稳穿越周期,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加速度”到“稳增长”

彰显长期主义智慧

这份成绩单不仅印证了汾酒在逆风局中的战略定力,更折射出汾酒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生存智慧——当“高增长”不再是唯一目标,如何通过产品优化、渠道深耕和长期布局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命题。从“加速跑”到“稳健行”的战略转型又藏着怎样的长期主义智慧?

如果将三季报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审视,会发现汾酒的“稳增长”绝非偶然,而是长期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

在实现“行业前三”的占位后,汾酒已将战略重心从“加速发展”转向“稳健增长”。这种转型的背后,是管理层对行业周期变化的深刻洞察——在行业上行期能果断冲刺,在行业承压时能主动控速、夯实内功。在2024年12月的全球经销商大会上,汾酒明确提出“2025年营销政策的核心是稳健压倒一切”,通过“以质取胜”替代“以量取胜”,通过“渠道生态健康”替代“业绩施压”。

战略转型的成效,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中已得到验证。当部分酒企因盲目扩张而陷入库存积压、价格倒挂的困境时,汾酒却通过“控速提质”的策略,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平衡增长。这种“收放自如”的运营能力,正是头部企业心智成熟的体现。

在产品端,汾酒的研发投入持续加码。这种投入不仅体现在酒体工艺的改进上,更延伸至产业链上游——120万亩原粮基地的布局,为“长期酿好酒”提供源头保障;汾酒城的规划建设,则为“长期储老酒”奠定产能基础。“全产业链”的长期主义思维,使汾酒在品质竞争中占据先机。

“逆势布局”的勇气,源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待调整期过后,白酒行业终将回归品牌、品质和渠道效率的高维竞争。此刻的研发投入、渠道深耕和品牌建设,正是为未来的高端化升级和全国化扩张积蓄势能。

长期主义哲学,在汾酒的未来布局中体现得更为清晰。全国化2.0战略仍处红利释放期,省外市场特别是南方潜力市场仍有广阔深耕空间。随着Z世代等新兴消费力量的崛起,汾酒在年轻化布局上的成效正逐步显现——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场景年轻化等举措,有望抢占未来消费主力心智。而作为国际化基础最好的香型之一,清香型白酒的全球化势能,叠加汾酒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为其国际化拓展打开长期想象空间。

山西汾酒的三季报向行业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坚定:在调整期中,头部企业既要具备“顺风局”的加速能力,更要锤炼“逆风局”的定力。而这份定力,源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对长期战略的坚定执行、对结构性优势的持续打磨。随着消费复苏的渐进式推进,山西汾酒的品牌底蕴、高端战略与全国化网络,有望支撑其穿越周期,实现长期价值增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