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最“抠”航空老板,向“空嫂”敞开大门

春秋航空高调招“空嫂”。

图片1.png雷达财经出品 文|丁禹 编|孟帅

以廉价航空闻名的春秋航空,正打破航空业乘务员招聘的年龄桎梏,向"空嫂"群体敞开怀抱。

日前,春秋航空公开发起“空嫂”招聘,将乘务员的年龄上限放宽到40岁,并将已婚已育作为优先考虑条件,且不做专业限制。

春秋航空招聘负责人表示,丰富的人生阅历使“空嫂”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更加从容,善于预见旅客需求,尤其擅长照顾儿童旅客,作为团队中的“知心大姐”,还能提升客舱团队的凝聚力。

对于此次招聘“空嫂”的举动,网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空嫂”这一称呼带有明显的标签化色彩,是对女性的一种刻板定义;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这一举措为中年女性重回职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乘客的反馈中,春秋航空常常因没有免费餐食、随身行李限制较为严格、座位空间相对狭小导致乘坐不够舒适等问题而遭到吐槽。

然而,与许多以高端服务著称的同行相比,春秋航空当下却展现出了强大的盈利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春秋航空实现营收167.73亿元,同比增长4.98%。尽管同期春秋航空的归母净利润减少10.32%至23.36亿元,但这一盈利表现仍大幅领先包括三大航在内的众多同行。

截至10月30日收盘,春秋航空总市值达521.94亿元。而在这样一家看似“特立独行”的航空公司背后,站着一位被外界戏称为最“抠”的航空老板——王正华。在最新揭晓的《2025胡润百富榜》上,王正华家族以200亿的身家位列榜单第311名。

40岁也行!春秋航空高调招“空嫂”

10月22日,春秋航空在兰州举行2025-2026春秋航空兰州基地新航旅发展暨招聘新闻发布会。新航季,春秋航空将新开上海—兰州—和田、兰州—河内、兰州—清迈3条航线,为旅客的出行增添更多选择。

同时,春秋航空还宣布启动“空嫂”专项招聘计划,面向已婚已育女性开放客舱乘务员岗位。同日,春秋航空招聘官方账号同步发布招聘通知。

10月28日,针对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春秋航空招聘官方账号又贴心地发布了Q&A公告,为求职者答疑解惑。

雷达财经了解到,春秋航空“空嫂”的招聘条件包括:年龄需在25-40岁之间;优先考虑已婚已育的女性;身高要求在162-174cm;学历方面需达到本科及以上,但不设专业限制。

图片2.png公开报道显示,以往的空姐招聘年龄通常限定在18-25周岁,部分航空公司会将年龄上限放宽至28-32周岁。10月中下旬,首都航空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乘务长及以上人员可放宽至35周岁。

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春秋航空在职空勤人员规模约3400人,平均年龄28岁,30岁以下的人员占比达到70%。

春秋航空招聘负责人介绍,“空嫂”群体具备较强的亲和力与应变能力,在服务儿童、处理突发情况等方面具有优势。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此次其实并非是春秋航空首次推行“空嫂”招聘。早在2010年与2013年,春秋航空就曾在上海和石家庄分别开展过两批已婚已育的空乘招聘。

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透露,“从这10余年的职业成长来看,88位空嫂中,74%已经晋升管理岗位。”

而春秋航空此次招聘“空嫂”,预计面向西北地区招录30人至60人,且进入公司后的培养机制有所不同。

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大龄应聘者的入职门槛,减轻其经济压力,公司还将对大龄应聘者的培训费用进行相应减免。

据悉,面试将于11月中上旬与兰州区域校园招聘同步开展,而此次招聘人员录用后的工作地点将会安排在兰州和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聘“空嫂”,春秋航空接受“航空小白”报名,所有招录人员将在2026年初启动培训,公司会提供资深教员1对1带教,考核通过即签约,降低应聘者的入职门槛和职业转换难度。

春秋航空承诺,此次招聘录用的每位员工都有专业通道及管理通道两种晋升路径,公司将根据个人能力以及意愿进行岗位调整。

此次“空嫂”招聘消息经主流媒体报道后迅速发酵,并随即冲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议论。

有网友认为,“空嫂”这一称呼具有冒犯性,有给已婚女性贴标签的嫌疑;还有网友认为,分渠道招聘看似不排斥,实则把已婚女性塞进“空嫂”笼子,变相挤压应届生岗位。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认为“空嫂”招聘为中年女性提供回归职场的通道,体现社会进步,35岁以上女性不用再为年龄门槛而焦虑。

广州日报评论称,以“已婚已育”为招聘条件,实则是精准瞄准因生育而暂离职场的女性群体。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来说,这不失为重返职场的新选择。更值得关注的是,此举背后的“破冰”意义。以40岁年龄上限、已婚已育为条件,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行业固有的“青春滤镜”,也传递出服务价值不被年龄框定的积极信号。

去年狂揽200亿营收,“廉价航空”成赚钱秘籍

此番在国内航空业招聘领域率先做出表率的春秋航空,其实自成立以来便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与“高大上”的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不同,春秋航空一直主打廉价航空。早在本世纪初,飞机出行还是奢侈行为之时,春秋航空相继抛出的“1元机票”及“199”“299”超低票价,吸引了大量旅客。

为了能多卖几张机票以及最大化地摊薄成本,春秋航空的机舱内部甚至没有头等舱和厨房。有人甚至调侃,如果飞机能卖站票,春秋航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推广。

事实上,春秋航空也早就想这么做了。据媒体报道,早在2009年,春秋航空就曾表示,最快年内将向民航局提出卖站票的申请。

按春秋航空的想法,让乘客换个姿势,一架飞机至少可以多载40%的旅客,公司成本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摊薄两成,机票价格也有了更大的下浮空间。

然而,这个想法最终没能成行。2014年,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向媒体表示,尽管这一想法早在2009年就提出过,但至今仍然只是想法,“飞机上设立站位,需要涉及飞机制造厂和民航管理部门、安全认证部门,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虽然售卖站票的想法未能落地,但这并不影响春秋航空后来靠着低价策略在市场上攻城略地。

即便春秋航空存在着没有免费餐食、随身行李限制大、座位狭小不舒服等诸多槽点,但面对诱人的低价机票,仍有不少乘客选择搭乘春秋航空的航班。

据同花顺iFinD数据,除去疫情三年,春秋航空的业绩总体一直处于上升期,公司在上市初的2015年,全年营收仅80.94亿元。而到了2024年,春秋航空的营收成功突破200亿大关,几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

在利润端,得益于对成本的极致控制,春秋航空的盈利能力并未受到廉价政策的影响。去年,春秋航空更是录得归母净利润22.7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步入2025年,春秋航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7.73亿元,同比增长4.98%。不过,同期春秋航空的归母净利润却出现了10.32%的下滑,降至23.36亿元。

而在半年报披露之际,春秋航空的归母净利润表现就已经显现出下滑的颓势,同比减少14.11%,降至11.69亿元。

彼时,春秋航空在半年报中表示,本期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上年同期公司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该事项导致上年同期所得税费用大幅降低,进而使得本期净利润在利润总额增长的情况下,仍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

不过,与国内部分航空巨头相比,春秋航空的业绩表现可谓是相当出色。仅从归母净利润指标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东航亏损14.31亿元,南方航空亏损15.33亿元,中国国航则亏损18.06亿元。

最“抠”航空老板,造就民营航空传奇

在春秋航空这样一个在行业内显得有些“另类”的公司背后,站着一位同样经历不凡的创始人——王正华。由于春秋航空独特的经营策略,王正华甚至被外界调侃为最“抠门”的航空老板。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王正华1944年出生于上海。在家中七个兄弟姐妹中,他作为长子,自小便肩负起照看弟妹的重任。母亲一直教导他要节俭持家,这或许为他日后的行事风格以及春秋航空的运营理念埋下了伏笔。

高中毕业后,王正华进入体制内工作。1981年,时任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的王正华接到区里通知,要为大批返乡知青解决就业问题,为此他一口气创办了5家企业。而其中就包含春秋文旅,这是当时上海为数不多的旅行社。

38岁那年,王正华毅然决然地放弃“铁饭碗”,投身商海。而在他此前创办的多家公司中,他唯一选择带走并继续发展的便是春秋文旅。

之所以带走春秋文旅,是因为王正华当时认为“做旅游几乎不需要什么投资”。由于创业之前就做了研究,王正华将欧美旅游的散客,当做了旅行社的客群主力。

1987年,随着王正华主导的购票网络逐步完善,以及春秋推广的“欧美式”旅游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春秋文旅在成立6年后就拿到了100万元的营业额。到了1994年,春秋文旅更是一举成为国内旅游行业的第一。

随着旅游业务的蓬勃发展,王正华发现,由于机票价格高昂,公司难以开拓更远的市场。为此,他曾短暂与国航上海分部合作,将国际航班转机后剩余的座位以3至5折的优惠价格承包下来,但王正华必须保证每月卖出5000张,否则就要按原价结算。

等到年底结算时,每月的低价票出票量竟超过2万张,是国航最初约定数量的四倍。凭借这些低价票的销售,航空公司半年内净赚了1亿元。之后,王正华萌生了自己做航空把机票价格打下来的念头。

于是,在2004年,春秋航空应运而生。一年后,春秋航空首航成功,由上海至烟台的航班正式执飞,特价票低至199元,刷新了当年历史低价票的纪录,180张票上架即售罄。

然而,春秋航空的极致低价,是通过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实现的。除了不提供免费餐食、客舱座椅相对紧凑外,其航班起飞后还会有机上卖货的环节。

甚至在早期,航班没有设置专门的清洁组,飞机落地后,王正华还曾亲自带领员工用清扫工具收拾客舱卫生。

在公司此前发布的半年报中,春秋航空将自己的经营优势概括为六个字——“两单”、“两高”、“两低”。

其中,“两单”是指单一机型和单一座舱:公司全部采用空客A320系列这一种机型飞机,统一配备CFM发动机;公司飞机只设置单一的经济舱位,不设头等舱与公务舱。这样便可以最大化降低飞机的购买和维护成本,同时提供更多的座位。

而“两高”是指高客座率与高飞机日利用率: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的客座率水平,并用紧凑的航线排班和较少的货运业务进一步提高飞机过站效率;更多地利用延长时段飞行,从而增加日均航班班次,提升飞机日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至于“两低”,是指低销售费用与低管理费用:公司以电子商务直销为主要销售渠道,有效降低了公司的销售代理费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单位管理费用为0.0049元和0.0051元,远低于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平。

不过,这样的经营方式此前几乎遭到了所有同行的质疑。同为民营航空公司的东星航空董事长兰世立甚至曾直言,王正华做民营廉价航空是在“滚地雷阵”。

然而,从春秋航空后续的发展来看,王正华无疑赌对了。2015年,春秋航空成功挂牌上市,一举成为国内廉价航空第一股。王正华、王煜父子也以130亿元的身家,成功跻身当年的《胡润百富榜》。

尽管坐拥百亿身家,但王正华的个人生活却极为简朴。据成都商报2015年报道,王正华的办公室仅10平方米左右,且里面最贵的物品是一张用了20年的价值仅100元的沙发。

雷达财经注意到,春秋航空上市当年,公司营收超过80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3.28亿元。此后几年,除疫情时期外,春秋航空从未出现过亏损,甚至在2016年以后盈利越来越多。即便是在近两年行业普遍疲软的情况下,春秋航空也能保证年盈利在20亿元以上。

2017年3月,王正华辞去了春秋航空董事长职务,将公司交给了大儿子王煜。王煜自那时起便一直担任春秋航空董事长至今。天眼查显示,目前春秋航空的实际控制人为王正华、王煜父子。

对于公司经营,王正华向儿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急于创新,先传承;不要急于发展,先稳定。

作为航空业的“拼多多”,春秋航空后续能否凭借极致的价格策略实现新的突破?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