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存在这样一类企业:它们规模不一定庞大,知名度或许不高,却在特定细分领域掌握着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名列前茅,被称为“隐形冠军”。
在历史长河中,工业软件领域诞生了许多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开发的CAD、CAE、EDA等工具,虽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却贯穿产品设计、生产规划、制造执行全流程,堪称“制造业的大脑”。
在无人工厂里,机械臂精准组装零件,每一步都由数据驱动;在设计中心,工程师通过虚拟模型调试产品,省去昂贵实物试验;在晶圆厂中,EDA软件正在设计下一代芯片。
作为科技与制造的交叉点,隐藏在制造业背后的“隐形冠军”,正成为推动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
10月27日,市场将迎来首只工业软件ETF(159108)公开发售,其跟踪国证工业软件主题指数,为投资者布局“隐形冠军”企业提供新的便捷工具。
01
国产替代浪潮之下的工业软件
当前国际环境下,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已上升到战略高度。核心工业软件领域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这一局面正在被逐步改变。
以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为例,美国对华的管控持续加码,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为国内工业软件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窗口。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明确提出,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更新换代任务。这一明确的目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制造业正在逐步回暖。2025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
虽然增幅不大,但这一转正信号对产业链上下游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软件的需求与下游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密切相关。随着宏观经济复苏,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回暖,数字化转型需求明显增强。
从工业软件企业近期业绩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虽然仍处于弱复苏状态,但改善趋势已经显现。随着中美关税政策逐步落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缓解,这为制造业IT需求复苏创造了更好条件。
与此同时,工业软件公司在内部经营管理上持续优化,在外部需求影响下,例如人员扩张趋于谨慎,当收入增速超过成本增速时,形成“收入成本剪刀差”,有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2025年上半年,工业软件指数成份股营收增速平均值升至2.15%,净利润增速同比增幅平均值更是达到141.21%。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2
AI赋能开启新纪元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工业软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据IDC预测,2024-2029年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9%,市场规模从318.6亿元增长至765亿元;AI+工业软件细分市场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1.4%,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AI不仅提升了软件的性能,更在改变行业的商业模式。SaaS化、订阅制等新模式在AI驱动下更容易被用户接受,这增强了软件企业收入的可持续性。
对于国产软件来说,AI技术带来的范式变革,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以ERP厂商为例,通过构建多层次AI产品服务体系,包括AI模型、AI工具、AI应用等,实现了多元化的商业路径。
这种创新不仅创造了新的路径,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人工智能时代和国产替代浪潮的推动下,国产工业软件正在经历从“可用”到“好用”的重要转变。
中望软件今年发布的中望CAD 2026+系列和中望3D 2026+系列等新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参数化设计效率提升1000倍,智能化出图操作简化100倍,AI识图效率提升100%。
这些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研发投入的成果。外延式发展方式,也有效加速了国产工业软件的技术积累。
其中,并购整合也成为技术突破的重要路径。华大九天通过收购芯達科技和芯和半导体,快速补齐了在数字设计和晶圆制造EDA工具领域的技术短板。
更重要的是,产品力的提升正在改变行业生态。
当国产软件从“能用”进化到“好用”,用户的选择意愿就会显著增强,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更好的产品带来更多用户,更多用户反馈又促进产品进一步优化。
03
科技与制造的双重属性,工业软件ETF(159108)即将发行
工业软件ETF(159108)于10月27日-11月7日正式发行,恰逢产业升级与自主可控的关键时期。
它不仅仅是一个投资产品,更像是观察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窗口。当AI遇见制造,当软件定义硬件,这个连接虚拟与现实的领域,正悄然重塑着中国制造的基因。
工业软件ETF跟踪国证工业软件主题指数,指数覆盖工业软件产业链。
从细分领域看,垂直应用软件权重达35.01%,这是工业软件的核心部分;IT服务占比15.54%,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工控设备占据12.93%的权重,连接软件与硬件。这种多元布局既聚焦核心环节,又兼顾产业链协同。
从成份股看,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在该指数中的权重合计达到67.95%,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中证软件指数。指数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较高,合计权重达到58%,包括华大九天、汇川技术、中控技术、中望软件等隐形冠军企业。

从市值分布特征看,总市值在500亿元以下的股票权重占比超过七成,平均市值为255.26亿元。这种偏中小盘的市值结构,既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性,又通过分散配置降低了单一标的集中度。

工业软件指数历史表现展现出较强的收益能力。截至2025年9月末,工业软件指数自2013年以来累计收益达251.95%,显著高于中证软件指数的201.28%。

2025年以来的表现同样出色,截至三季度末,工业软件指数涨幅31.76%,跑赢中证软件指数(24.01%)。
这种相对强势的表现,反映出市场对工业软件赛道的高度认可。
研发投入是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工业软件指数成份股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5.95%、16.81%和19.55%。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制造业的今天,工业软件ETF(159108)聚焦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那些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
它们虽不为大众熟知,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构筑起自身的护城河,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下,这些隐形冠军正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