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选择健康险时,总会陷入“两难”:身体稍有异常,就被传统重疾险拒之门外;买了百万医疗险,日常购药、小病治疗却无法报销,只能“等大病才能用”;家中老人需要护理,却找不到“既给钱又给服务”的保障。这种“投保难、用不上”的尴尬,不仅是消费者的困扰,更是健康险行业的普遍痛点。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3亿,慢病或已病人群规模突破6亿,这些有健康意识、有支付能力的群体,长期面临“保障空白”;与此同时,202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超9万亿元,商业健康险支付占比不足10%,数万亿级的支付空间仍待激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推出“健康星未来”创新产品体系,以四款实现模式创新的保险产品直击核心痛点,让“已病人群能投保、日常医疗能报销、老人护理有依靠、品质就医不繁琐”从愿望变成了现实。

聚焦老年人群、已病人群:把“用不上的保险”变成“看得见的保障”
很多人在健康险上踩过的“坑”,其实都逃不开四个核心问题:身体有点小毛病,保司说“非标体不承保”,连个调整的余地都没有;日常买慢性病药、做个小手术,医疗险却“大病才报”,高频支出全靠自付,体验感全无;给老人买护理险,要么得“瘫在床上不能动”才能领钱,要么只给现金,找护工、找养老院还得自己操心;真要去医院,找专家排半个月队,出院报销交材料、等审核,病都快好了钱才到账。这些问题不是“偶尔发生”,而是传统健康险的普遍短板——盯着“健康体”做产品,盯着“大病”定报销,盯着“现金”给服务,却忘了普通人最需要的是“能投保、能用得上、有服务”。
正是敏锐捕捉到慢病管理、健康消费、医养看护、品质就医这些切切实实的客户痛点,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近期推出“健康星未来”创新产品体系,精准锚定破局方向——它摒弃“新瓶装旧酒”的传统思路,不做表面化的产品迭代,而是针对每一个真实痛点设计具象化解决方案,聚焦老年人群、已病人群两大核心客群,以四款核心产品为抓手,将“投保难、用不上”的行业难题逐个破解。
慢病管理场景:“长期重疾+健康管理”产品模式
针对已病人群“投保无门、健康无人管”的痛点,以医联有盟系列产品为例,瑞星保重大疾病保障计划以“长期重疾+健康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局限,肺结节、高血压等非标体客户可投保,无需因小毛病被拒。
一个重大突破是,它借保险机制创新健康管理筹资模式,以保费搭建稳定支付通道,为三甲医院提供长期资金,解决“健康管理没人付费、服务难落地”问题。客户投保后不是“等着生病赔钱”,而是能对接三甲医院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心率、血压,数据实时同步给医生;专属平台推送饮食、运动方案,有问题还能快速预约医院就诊。对那些被传统重疾险拒之门外的人来说,这不仅是“能投保”的机会,更是“有人管健康”的安心。
健康消费场景:“财富管理+消费医疗”产品模式
面对日常医疗“报不了、用不上”,“耀火3.0”增额护理险以“财富管理+消费医疗”模式,打破传统医疗险“仅保健康体”的限制,客户缴纳保费后,一方面能享受护理险的财富增值,让资金随时间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可终身使用一定额度医疗金,覆盖更多消费医疗场景——药店购药、定期体检、慢性病复查等高频需求均能报销。
更打破行业常规的是,它无等待期,买药时还能通过指定医药电商直付,不用自己先垫付再理赔,解决了慢病患者“每月药钱没着落”的实际焦虑,让“健康消费有保障、资金管理不闲置”的双重需求落地。
医养看护场景:“护理资金+全景照护”产品模式
针对老人“护理没钱、服务没处找”的痛点,“光辉岁月长青版2.0”护理险以“护理资金+全景照护”模式破局,更通过“更易获得、更易理解、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设计,彻底改善传统护理险“只给钱或服务虚”的问题。
它不用“六项生活能力全失”这么严苛的标准,经保司指定或认可的评估机构参照《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的评估指标及评分、能力等级划分要求进行评估, 能力等级达到1至4级的,最早投保次年就能每年领护理金,一直领到身故。光有钱还不够,它还配套“居家+旅居+机构”的全场景服务:想在家护理,有人上门量血压、做康复;想换环境休养,能以折扣价住康养社区;要是需要长期照护,还能优先进合作养老院。对子女来说,终于不用再“又出钱又出力”,老人有人管,自己也能放心。
品质就医场景:“长期医疗+就医体验”产品模式
而“乐健”系列医疗险,则解决了“就医难、理赔慢”的糟心体验。它以“长期医疗+就医体验”模式,科技公司合作,打通了医院和保险的系统。
客户投保后,合作网络医院能看到保额和报销范围,医生敢开对症的好药,不用再担心“超保额”;出院时在医院的商保服务中心就能直接报销,不用再跑保险公司交材料,实现“出院即到账”。同时还能预约专家号、用视频医生,客户再也不用“为了看病跑断腿”。
这四款产品恰好精准接住了普通客户最头疼的四大核心痛点:以“长期重疾+健康管理”破局已病人群“投保无门、健康无人管”的困境,靠“财富管理+消费医疗”填补日常医疗“报不了、用不上”的空白,用“护理资金+全景照护”化解老人“护理没钱、服务没处找”的焦虑,凭“长期医疗+就医体验”解决“就医难、理赔慢”的糟心。这种“先盯着痛点解决问题,再谈保障价值”的思路,正是“健康星未来”创新产品体系的核心——不做“为了产品而产品”的设计,只做“客户需要什么就补什么”的务实方案,让健康险真正贴近普通人的生活需求。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创新底气:需求、生态与务实理念支撑
当下的健康险行业,正站在“政策引导”与“需求爆发”的双重风口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方向:要支持“健康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的服务体系;鼓励“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提供现金给付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保障”,还要“促进健康保险与医疗、医药深度融合”。这些政策不是空泛的号召,而是为健康险创新划定了清晰的“赛道”——那些能解决已病护理、日常医疗、老年照护等真实需求的产品。
从市场层面看,健康险的“增量空间”早已不是传统的健康体客群。202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突破9万亿元,而商业健康险收入仅9974亿元,占比不足10%——这意味着大量医疗支付需求还没被满足,尤其是已病/慢病人群的日常医疗、3亿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这些被传统产品忽视的领域,恰恰是万亿级的“蓝海”。更关键的是,这些人群“有需求、有支付能力”:银发经济2024年规模达8万亿元,2028年将增至12万亿元;慢病管理市场也接近8000亿元,客户愿意为“能投保、能用得上”的保障付费。但传统产品却始终没跟上——重疾险盯着健康体,医疗险卡着“大病门槛”,护理险缺服务,导致“需求在左边,产品在右边”,供需错配越来越明显。
正是在“政策鼓励创新、市场急需破局”的背景下,“健康星未来”创新产品体系才能接住普通人的痛点,而这份能力背后,是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摸准需求、整合资源、坚守务实的三重底气。
“健康星未来”能精准接住客户痛点,核心在于摸准了需求的本质——健康险的核心不是“卖条款”,而是“解决问题”。
传统产品总在“细节上内卷”,重疾险加再多轻症责任也解决不了“非标体投不了”的根本问题,医疗险把保额抬到几百万仍没覆盖“日常买药”的高频需求。“健康星未来”反其道而行之,聚焦客户的真实焦虑:怕拒保,就放开非标体投保门槛;怕用不上,就把报销范围扩到日常医疗;怕没人管,就把护理现金和服务绑定;怕麻烦,就打通医院与保险的报销链路。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让产品不再是“纸上的承诺”,而是能落地的解决方案。
光有精准的需求定位还不够,健康险的创新离不开能落地的生态资源支撑——它从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资源联动”。
给已病人群做健康管理,需要三甲医院的专业团队;实现日常买药直付,需要药房网络和技术平台;给老人提供护理服务,需要康养机构的实体支撑。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正依托复星集团“保险+医疗+康养+医药+科技”的全链条雄厚资源:复星集团作为核心后盾,2024年总营收超1921亿元,医疗端控股19家医疗机构,康养端锁定床位数超1.1万个,医药端通过国药控股布局1.1万余家零售药房,科创投入年达36亿元;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自身实力同样亮眼,2024年保费收入为52.26亿元,同比增长26.7%;截至目前,承保客户超695万,2025年二季度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114.88%、166.85%,2024年小额理赔平均处理时效仅1.6天。在与复星集团的生态协同下,医院医生可实时查看客户保险保障,康养机构为保单客户开放优先入住通道,让“服务不虚设”有了扎实底气。
更难得的是,“健康星未来”始终守住“务实”的底线,不搞“概念创新”。很多产品宣传时喊着“健康管理”“医险融合”,实际落地只剩“免费体检券”“线上咨询”;而“健康星未来”的每一项服务都能“量化”:“瑞星保”的智能设备能实时传数据,“耀火2.0”的医疗金能明确报销比例,“乐健2025”的报销能做到“出院即到账”。它不空谈“行业变革”,而是用“非标体能投保、日常能报销、老人有服务、理赔能到账”的实际体验说话;不炫耀“复杂功能”,而是把每个产品的核心价值讲得直白——这种“不搞虚的、只来实的”态度,让客户愿意信任,也让产品能在市场中稳稳站稳脚跟。
“健康星未来”体系的价值,正体现在它始终顺着政策引导的方向、贴着市场需求的脉搏,以“痛点导向的产品设计、生态联动的资源支撑、务实落地的服务体验”,为健康险行业提供了“跳出内卷、聚焦真实需求”的破局样本。对行业而言,这是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有效路径;对普通客户而言,这更是让健康险从“抽屉里的合同”变回“身边可依赖保障”的切实改变——好的健康险本就该如此,不用藏在条款里,而是能在需要时稳稳接住生活的顾虑。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