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项目落地,CCUS的春天终于来了?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能源新媒

CCUS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

1031日,“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理事长马永生发表了关于CCUS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的主题演讲,介绍中国石化CCUS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实践成果。

马永生强调,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首次提出全经济领域绝对减排目标,标志着我国碳排放管理从强度控制迈入总量控制新阶段;在此背景下,CCUS技术战略定位持续强化,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投用和规划中的CCUS项目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个,在渤海湾、长三角、珠江口等经济发达区,初步形成了集群化发展格局。”马永生介绍,中国石化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打造了以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碳科技产业公司为核心的CCUS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在CCUS项目探索实践方面,2022年8月,中国石化投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项目),次年建成百公里二氧化碳长输管线,实现长距离大排量安全输送,并获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旗舰认证,吸引多个国外团队参观和企业洽谈合作,预计15年累计增油超300万吨、提采收率11.6%、封碳超千万吨,为CCUS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永生表示,依托我国含油气盆地超万亿吨封存潜力,中国石化正推动CCUS由单点向集群枢纽升级。遵循“先驱油、后封存”趋势,中国石化规划建设驱油封存中心,打造全链条产业集群,当前以渤海湾盆地为核心,依托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项目及胜利电厂100万吨低浓度捕集项目推进环渤海湾驱油封存枢纽;同时,中国石化与壳牌、宝武、巴斯夫联合完成陆海统筹的千万吨级集群概念设计,为华东地区构建低碳产业链提供方案。

展望COP30,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将致力把全球温升控制在1.5度,CCUS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但马永生指出,当前全球CCUS项目封存能力仍有不足。要实现净零排放,2050年全球CCUS年处理能力需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0倍以上,缩小这一差距需深化CCUS的国际合作。

为此,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已于2025年7月11日牵头成立“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覆盖四大洲12国。未来将依托该平台打造国际会议、期刊、年报与标准体系,深化与国际机构协作,通过中美、中欧、中澳等双边机制及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展技术交流,逐步塑造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国际CCUS合作网络,汇聚全球智库资源,营造开放协同、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在全球碳中和进程推动下,CCUS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规模化、集群化已驶入快车道。我们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更大力量。”马永生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