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双重驱动下,核电作为稳定低碳的基荷电源,战略价值被重新评估,重要国际组织积极推进核能合作,主要核能国家持续加大核电发展支持力度,多国布局核电发展,全球核电加速回归。我国正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为服务我国核能行业发展,对标主要国家先进核能技术,审视全球核电最新发展动向和发展前沿,本报告总结了全球主要核电国家2024年核能领域的重要事件,研究了国际权威机构的数据和报告,盘点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核能发展变化,总结提炼了最新发展特征,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1、全球核电发电量、新开工机组和在建装机均创新高
1.1在运机组数和发电量实现“双增长”
2024年,全球新投运6台机组,装机容量769.7万千瓦,含中国2台,法国、美国、印度和阿联酋各1台。其中,法国首台EPR(FA-3)、美国第二台AP1000(VOGTLE-4)在历经十余年建设后投运。中国国电投国和一号首堆(荣成-1)在历经68个月建设后投运,工期与福清-5华龙一号首堆相同。与此同时,全球永久关闭4台机组,装机容量303.5万千瓦,含加拿大2台,俄罗斯和我国台湾地区各1台,均达到四十年的运行寿期。综上,全球在运机组“增六减四”,连续三年实现净增长,累计在运417台机组,装机容量39293.6万千瓦,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法国、中国继续位列前三。
2024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创历史新高,从2023年的2.5万亿千瓦时增加至2.6万亿千瓦时,发电量占比保持在9%。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法国16台核电机组从应力腐蚀问题中恢复运行,陆续并网发电。二是日本持续重启14台核电机组,核电发电量持续增加。三是相关国家的核电项目陆续并网。IEA预测,2030年前全球核电发电量保持2.3%的年均增速,发电量占比维持在9%。
1.2新开工装机和在建装机创新高
2024年,全球新开工9台机组,装机容量1088.8万千瓦,为近十四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中国和巴基斯坦共5台华龙一号、2台国和一号,俄罗斯和埃及各1台VVER,中、俄技术持续保持主力堆型地位(2020年以来,新开工的39台机组全部为中、俄技术)。综上,全球累计在建65台机组,装机容量7260.1万千瓦,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分布在1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第一,在建机组共计46台,装机容量5504.7万千瓦。印度第二,在建机组共计7台,装机容量590万千瓦。土耳其、埃及并列第三,在建机组共计4台,装机容量480万千瓦。



1.3新增核电建设合同仍未实现“零”突破
这也是2020年以来全球第五年没有新订单。唯一的亮点是2024年韩国中标捷克两台APR1400机组,总投资约173亿美元,正在谈判合同细节,同时处理与西屋的知识产权纷争,总体较为顺利,预计今年可签署合同,或将成为继韩国2010年向阿联酋出口4台APR1400机组后,再次获得的国际订单。
2、核电受到欧美、新兴经济体的进一步重视
2.1未来全球用电量将快速增长
国际能源署指出,随着全球建筑、交通、工业的电气化,以及空调、数据中心的持续增长,国际社会正在从煤炭、石油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全球经济正在转向以电力为基础。预计全球用电量将快速增长,未来三年将新增加3.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全球每年等效增加一个日本的用电量。
中国、东南亚、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将占全球新增用电量的85%。预计2027年前,中国将主要由于工业电气化,新增用电量保持年均6%的增速,贡献全球50%的新增用电需求,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印度、东南亚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增长、空调数量增长等,年均新增用电量6.5%,将贡献全球35%的新增用电需求。尽管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用电量快速增长,但非洲较为缓慢,撒哈拉地区仍有6亿人得不到可靠的电力保障。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将占全球新增用电量的15%。欧美发展先进制造业、数据中心、电气化等,将带动用电量“由降转升”,结束2009年以来长达十五年的下降趋势,并将重新与GDP挂钩。其中,欧洲电力增速将从2022、2023年-2.8%、-3.3%,缓慢恢复至2027年的1.8%左右,美国从近零增长恢复至2%。总体看,未来全球电力需求年均增幅将达4%,约1.1万亿千瓦时电,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日本的用电量,并将全部由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满足。
2.2国际组织持续强化核能政策支持力度
2024年,核电进一步凸显在保障能源安全、抑制电价上涨、降低全球碳排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核电已成为全球共识。一是确保战争环境下的电力供应。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共有70%的发电装机遭受俄罗斯的控制和破坏,而核电站受国际法律条款保护而未遭破坏。提供了该国60%的发电量,确保了该国基本电力供应。二是确保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供应。2024年极端天气频发,洪水、热浪、飓风等成为影响全球电力供给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该国电力系统遭受了更加频繁、更为严峻的极端天气影响,导致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发生了大规模停电,而核电站仍保持了稳定运行,保障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三是确保经济可靠的工业用电。法国核电解决了多台机组的应力腐蚀问题,基本恢复正常运行,一定程度助推欧洲电价从100美元/兆瓦时以上降至85美元/兆瓦时(约合人民币0.6元/千瓦时),帮助欧洲工业恢复生产。
国际组织对核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2023年COP28大会发起“三倍核能宣言”后,202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首届核能峰会,32个国家签署《核能宣言》,将扩大各国核电装机规模,支持发展先进堆,加强融资保障。COP29大会将“三倍核能宣言”签署国从25个增至31个。COP29扩大了《三倍核能宣言》的签署国范围,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尼日利亚、萨尔瓦多、科索沃等六国加入,签署国增至31个。会议指出,在积极发展大堆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小堆等先进核能,发挥灵活性、模块化优势,采取措施降低先进堆的建造成本。认为融资仍是核能发展的最大挑战,必须创新融资模式,采用公私合作、国际合作、政府担保等多种方式。
2.3全球各国进一步重视发展核能
发达国家出台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核能发展路径。包括细化核电建设节奏、完善核能工业体系、扩充核电厂址资源、修改立法允许新建核电等。美国确定“2050年新增1.5亿~2亿千瓦核电”的目标,细化了中长期发展路径:2035年前新增3500万千瓦核电,涵盖大堆、小堆和微堆,打造完整的核工业体系;2040年后保持年均新增1500万千瓦的稳定节奏,实现核工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核燃料供应,扩大国内铀转化和浓缩产能,与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建立核燃料供应链伙伴关系。法国在此前“建设6~14台EPR-2”的提议上,2024年通过《国家低碳战略》《多年期能源规划》,正式提出2026年启动建设6台EPR-2,研究新增建设8台EPR-2的可行性,继续实施闭式燃料循环战略,组建法国核安全与辐射防护局(ASNR),提高监管决策效率。韩国持续提高发展目标,从2023年提出“2036年前新增463万千瓦”,到2024年提出“2038年前新增678万千瓦”,并将该目标纳入《电力供需基本计划》予以保障。英国明确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2400万千瓦,将在2030—2044年期间确保每5年开工300万~700万千瓦项目,在现有的八个核电厂址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核电厂址审批工作。国际机构研究认为,2030—2050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将贡献全球新增装机的32%,约2.6亿千瓦。
发展中国家持续推动核电项目落地。东南亚电力短缺逐年加剧,核电成为确保电力供应和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越南国会批准重启400万千瓦宁顺核电项目(2009年启动,2016年因债务问题暂停),将与俄、日、美、法开展谈判,正在构建法律监管、税收信贷、土地人才等保障体系,计划2030年投运。菲律宾将在韩、美的支持下,重启62万千瓦的巴丹核电厂(1984年建成,但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的影响从未运行)。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计划建设20台以上小堆。中亚发电设施老化、转型压力大,近两年加大核电项目推动力度。哈萨克斯坦通过全民公投决定建设2座百万千瓦机组,确定厂址在南部阿拉木图巴尔喀什湖附近的乌尔肯镇。目前,中核、韩水原、俄原工和法电已进入设备供货商短名单,哈已于今年7月分拆招标,确定不同的技术供应商和承包方,平衡大国关系。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建设六座俄罗斯RITM-200小堆,将采用中国的非核技术、欧洲的软硬件系统。中东电力需求旺盛,转型压力大,尤其是沙特致力发展本土铀转化浓缩能力,持续推动首座核电站280万千瓦装机。土耳其规划2050年建成2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正在推动第二(锡诺普)、第三(色雷斯)核电项目。预计2030—2050年,新兴国家贡献全球新增核电装机的33%约2.7亿千瓦。
3、欧美加快推动小堆示范部署,力争塑造核能工业新的竞争优势
3.1欧美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速小堆研发和示范
美国在“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的支持下,持续推动钠冷快堆、熔盐堆、高温气冷堆等的示范部署,2024年进展显著,开工了Kairos能源公司Hermes熔盐堆35MWt供热示范项目,以及泰拉能源公司Natrium钠冷快堆345MWe“煤改核”示范项目(开工常规岛)。美国防部还启动建设了Pele热管移动式微堆1~5MWe原型堆。这些项目将在2026—2030年投运。欧洲显示出在小堆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决心。法国正在根据欧洲市场需求和反馈,优化Nuward小堆设计,实现在替代化石能源、核能制氢、供暖/供热等综合应用,计划2026年完成设计,2030年开工、2033年投运。英国小堆竞赛将入围企业从六家缩减至四家,包括通用日立公司的BWRX-300、Holtec公司的SMR-300、Rolls-Royes公司的小堆、西屋公司的AP-300。后续将进一步筛选最优技术,2030年开工。法国将在2035年部署首个Nuward小堆,将主要面向欧洲,用于取代燃煤电厂,并拓展制氢、供热等综合利用。法国还向法国Stellaria公司、荷兰Thorizon公司提供资金,推进熔盐堆的商业化。
3.2欧美构建适应先进堆的核工业体系,为占据国际市场做准备
一是强化国内项目的牵引作用。美国将在2035年前新增3500万千瓦核电,涵盖小堆和微堆,目标是打造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欧盟成立小堆联盟,目标是构建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已有超过300家企业申请加入。二是建设先进核燃料生产设施。美国已在俄亥俄州投产高丰度低浓铀(HALEU)示范生产设施,当前产能为100公斤HALEU,未来将提升至900公斤。欧安诺成立快堆燃料工作组,致力于开发MOX燃料、熔盐堆液体燃料。英国将投入3000万英镑建设欧洲首个HALEU项目。国际机构分析认为,随着欧美在2030年左右投运小堆,全球核能市场领导力或将重回欧美,2050年将占全球47%的小堆市场,对应装机2700万千瓦。
4、数据中心将成为核电的重要用户和融资来源,加快小堆发展速度
4.1全球AI算力持续发展带动数据中心用电量不断增长
IEA的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4150万千瓦,占全球电力消费总量的1.5%。在过去五年间,其耗电量以年均12%的速度快速增长,凸显出数据中心在全球能源消费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基于IEA的基准情景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大幅攀升至9450万千瓦,较2024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年均增速达15%。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在现行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数据中心能耗呈显著上升态势。同时,考虑到不同发展情境,数据中心能耗存在较大的敏感性区间:在高增长情景(Lift-Off)下,随着AI应用的加速推广,数据中心耗电将达到12600万千瓦;在高能效情景(HighEfficiency)中,得益于硬件与软件效率的大幅提升,耗电可降至8000万千瓦;而在不利情景(Headwinds)下,受投资放缓等因素约束,耗电则为6700万千瓦。进一步展望至2035年,由于AI应用强度与能效改进程度的差异,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预测区间更为宽泛,介于7000万~17000万千瓦。
4.2核电(尤其是小堆)备受科技公司青睐
数据中心连续的负荷曲线与核电稳定的发电曲线匹配良好,尤其是小堆布局灵活、建设迅速,能缓冲数据中心对局域电网的干扰,备受科技公司青睐。其2023年开始锁定资源,近两年共签署2500万千瓦的小堆项目(主要在美国,暂无项目FCD),还计划推动重启200万千瓦的退役核电。商业模式丰富多样。方式一为多年期采购协议。如微软签署二十年期购电协议,购买三哩岛-1的发电量,电价100美元/兆瓦时(0.7元/千瓦时),高于风光长协电价40美元/兆瓦时(0.28元/千瓦时)。方式二为清洁转型电价CTT,如谷歌与售电公司签署CTT。将按小时向核电支付固定电价,其他电源则支付变动电价。方式三为自建小堆。如甲骨文计划在美国建设3座小堆,谷歌计划在挪威建设3~4座小堆,均用于向数据中心供电。方式四为联合开发。如亚马逊等科技企业投资7亿美元,资助X-energy公司建设4台Xe-100高温气冷堆。
5、“煤改核”成为美国、中东欧国家推进核电项目的重要方式
5.1煤电厂与核电厂可共用厂址和部分设备,节省部署成本
煤电厂与核电厂存在一些技术共同点,可共用厂址资源和设施设备,如办公楼、电气开关站、联网设施、热排出系统等,尤其是复用蒸汽循环系统(含汽轮机、发电机),会显著提升降本效果,受到美国、中东欧等煤电装机较大的国家重视。其中,美国已开展大量工作。美国能源部分别于2024年4月和9月发布《煤改核信息指南》《核电和煤电厂址新增核电装机容量评估报告》,对行业开展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提供评估和量化分析方法。美国能源部还委托多家研究机构编制并发布《煤转核利益相关者指南》,为行业提供相关信息、经济影响分析和实施建议。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在《EnergyReports》期刊发表文章,对全美245座在运燃煤电厂改造为先进堆电厂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5.2美国等已开始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基于上述工作对比发现,大堆蒸汽参数低于煤电、无法复用蒸汽系统、降本效果有限的劣势,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等小堆的装机容量和蒸汽参数与煤电相当,设备复用率高,改建小堆的造价比绿地项目低22%~35%,成为“煤改核”的主要技术。如美国X-energy公司计划在马里兰州利用退役煤电厂建设Xe-100高温气冷堆,美国Ge公司计划在加拿大达林顿退役煤电厂建设BWRX-300小堆,美国Nuscale公司计划在波兰帕特洛煤电厂建设VOYGR小堆。对比看,美国泰拉能源进展最快,在怀俄明州诺顿退役煤电厂周边,建设一台34.5万千瓦钠冷快堆,耦合5小时熔盐储能,可复用煤电厂的水源和电网,预计造价从10亿美元降至7亿美元,已开工常规岛部分,计划2025年正式开工,2030年投运。此外,英、法、印等国正在推动相关项目,优化小堆设计,以适应“煤改核”技术特征和市场需求。我国要实现2亿千瓦以上的核电装机目标,可通过“煤改核”拓展厂址资源。
6、美俄法等国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核能产业链的应用
AI已逐步深入核能产业链各环节。在设计阶段,主要用于智能选址、自动化设计等。如西屋利用AI优化AP1000设计,将设计周期缩短了20%。在建造阶段,主要用于智能施工、进度管理和资源优化,如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开展智能施工监控,将安全事故降低10%,资源利用率提高15%。在运维领域,主要用于故障预测、数字孪生、智能巡检和出力优化。如美国核管会(NRC)与通用电气合作,利用AI将设备故障率降低20%。EDF推出“数字孪生核电”,通过传感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核电站的虚拟动态复制体,预测机组状态,优化运维策略,可降低20%的运维成本,减少35%的非计划停机。在铀矿找矿与采矿领域,主要用于地质勘探、智能采矿。如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在铀矿找矿中引入AI,将找矿效率提高了30%。加拿大Cameco公司使用AI优化采矿工艺。
总体看,目前绝大部分AI应用处于对现有工作进行赋能增效,后续核能行业将开发超越人类能力的智能工具,在部分领域实现以“AI为主、人类为辅”的决策模式,甚至实现完全替代,如无人值守、无人检修等。美国NRC基于核能行业发展这一趋势,已提前开展监管的前沿研究,分析在利用人工智能运营核电厂时存在的漏洞,确保核电站控制权掌握在人类手中。
7、结论
2024年,全球在运机组数和发电量实现“双增长”,新开工装机和在建装机创新高,但新增核电建设合同仍未实现“零”突破,预计2030年前全球核电发电量保持2.3%的年均增速。核电受到欧美、新兴经济体的进一步重视,在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国际组织持续强大核能政策支持力度,全球各国进一步重视发展核能。欧美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速小堆研发和示范,同时构建适应先进堆的核工业体系,为占据国际市场做准备。数据中心将成为核电的重要用户和融资来源,加快小堆发展速度。“煤改核”成为美国、中东欧国家推进核电项目的重要方式。美俄法等国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核能产业链的应用,全球核电显示出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