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雷锋网报道,11月3日小红书宣布调整员工入职期权归属方式,从原先与阿里一致的“50%+25%+25%”模式,改为“15%、25%、25%、35%”的梯度归属方案,这一调整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此次调整背后,是互联网大厂在人才留存策略上的新一轮角力。此前小红书的期权归属规则完全对标阿里,而阿里自身也在2024年4月将规则更新为“15%、25%、30%、30%”。这种“你追我赶”的调整节奏,折射出行业对人才长期绑定的迫切需求。
横向对比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期权政策可见明显差异:字节跳动采用“20%、25%、25%、30%”的归属节奏;腾讯实行三年均分的“1/3、1/3、1/3”模式;快手、百度选择每年固定25%的匀速归属;美团仍沿用“0、50%、25%、25%”的传统方案。
小红书的新规则在四年周期内形成“前低后高”的曲线,既保留了前期流动性,又通过后期35%的高比例强化长期激励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小红书今年首次调整期权政策。10月17日,其将期权授予价从6月的18美元/股大幅上调至25美元/股,行权价维持2美元/股不变,每股收益达23美元,这已是年内第三次调整价格。
4月,小红书还启动了历史首次大规模期权回购计划,在职及离职员工均可参与,同时推出“年终奖兑换期权”机制,允许绩效达标的员工将奖金转化为立即归属的期权。
对于员工而言,新规则意味着需要更长期的职业规划。前期15%的低比例降低了短期套现可能,而后期35%的高比例则要求员工至少在公司服务三年以上才能获得主要收益。这种设计虽可能影响部分短期流动,但也筛选出真正认同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团队。
随着字节、阿里、小红书等头部企业纷纷调整期权政策,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激励体系正进入“定制化”时代。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或将从单纯的薪酬比拼,转向更精细的权益设计、更灵活的归属机制,以及更透明的价值共享模式。小红书的这步棋,或许只是这场人才博弈的开始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