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借力英伟达 韩国AI双引擎成战略支点

三方合作是一次战略性共赢。

在韩国庆州APEC峰会场外,一场“炸鸡与啤酒”的轻松聚会,却揭示了亚洲AI产业版图的新变化。

2025年10月底,三星掌门人李在镕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会晤,不仅是“友谊照”的延伸,更是一场关乎未来产业权力重构的行动信号。

三星自拍.jpg

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深度“产业结盟”

就在APEC峰会期间,英伟达正式宣布向韩国政府及企业供应超过26万块GPU,其中三星与现代各获5万块,LG等合作伙伴也获得相应份额。

与此同时,三星宣布将与英伟达共建一座“AI超级工厂”,计划将5万颗英伟达GPU深度融入其制造流程。

韩国“双雄”中的另一位主角LG,则通过旗下AI研究院与英伟达在机器人、癌症诊断AI及6G通信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这场以技术为核心的“韩国—英伟达同盟”,在短时间内重塑了亚太AI格局。

对于英伟达而言,这是一次巩固供应链稳定性的战略布局;而对三星与LG来说,则是一场“借力打力”的产业跃迁。

三星:从芯片制造到AI工业化的“样板工厂”

从历史上看,三星与英伟达的合作渊源深厚。

早在1995年,三星就为英伟达首款显卡NV1提供DRAM。此后,双方在高带宽存储(HBM)和先进封装领域持续协作。如今,三星正参与开发下一代HBM4芯片,这种技术绑定使英伟达的AI芯片供应链更具韧性,也让三星在AI制造竞争中抢得话语权。

对三星而言,英伟达的意义不仅在于芯片供应,更在于推动半导体体系的智能化升级。

三星计划在全球晶圆厂部署5万颗GPU,用以支撑设计、制造、检测的AI一体化流程。借助英伟达Omniverse平台,三星正在构建晶圆厂的数字孪生,实现实时监控与预测性决策。

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技术整合已带来可量化成果。通过将英伟达的cuLitho算法库接入三星OPC光刻系统,三星半导体工艺效率提升约20倍。

这意味着,AI已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制造体系的核心驱动力。

LG:推动AI布局终端智能化

与三星不同,LG选择了一条更具差异化的路径。

LG AI研究院正与英伟达合作开发新一代服务型机器人和癌症诊断AI系统,并通过电信子公司LG Uplus参与AI原生6G技术研发。

其目标是通过AI强化网络调度与能耗控制,打造AI—通信融合的新技术基座。

这表明,LG的AI布局更聚焦于“终端智能化”和“行业赋能”,而非硬件制造本身。

LG试图将AI能力融入医疗、通信、工业机器人等垂直领域,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韩国政府:成为隐形推手

必须看到,韩国政府在这一合作中扮演了关键推手角色。

韩国总统李在明曾明确表示:“韩国的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AI的中心”,并承诺优先投资AI领域。

韩国政府计划投入5万片英伟达GPU,推动企业和产业主权AI发展;同时与现代汽车集团联合投资约30亿美元,建设国家级AI集群。

这既是对AI算力与产业融合的实践,也是韩国打造AI“国家工程”的试验田。

这种“国家+企业”的联动模式,使韩国AI布局具备制度性协调能力。

英伟达不仅获得了长期客户,也在韩国建立起算力生态闭环;三星与LG则在国家战略庇护下,稳步迈向全球AI核心圈。

三星、LG与英伟达合作的三重意义

三星与英伟达的合作已有近30年历史,这为双方的深度融合奠定了信任基础。

如今,英伟达与韩国“双雄”的合作形成了互补生态:三星侧重制造端AI化,LG主攻应用端智能化。前者强化“底层硬件”,后者拓展“上层生态”。二者既不直接竞争,又相互支撑,共同提升韩国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地位。

这种合作可谓一石三鸟:一是合理分工,避免产业内卷;二是构建“AI共生体”,形成技术与应用互补;三是英伟达实现风险分散,加速AI技术在不同产业的落地。三方合作的三重意义体现在:

一是完善AI供应链体系。三星与英伟达的双向绑定,使韩国企业既锁定技术路径,也掌控上游话语权,从而筑牢AI供应链的完整性。

一是构建国家级AI平台。与其说三星、LG与英伟达的合作是企业行为,不如说它上升到了国家层面。韩国通过举国之力建设AI基础设施,国家意志与企业战略高度一致,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三是韩国加速AI应用落地。三星利用自身设备数据训练自研AI模型,LG则在家电、医疗、通信等场景部署专用AI。这种既有成熟的技术,又同时具备落地能力的,是AI生态成熟的关键标志。更帮助韩国完成了“从算力到产业链”的全域布局,也让全球AI竞争格局出现新的亚洲变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