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217篇原创文章
海目星的好,终于还是被市场看到了!
01 逆势创新高背后的逻辑
海目星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7.0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约9.13亿元。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下滑15.69%;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0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500万。
看起来并不亮眼,但财报出来后却逆势大涨,创了年内新高,而同期大盘却明显调整,固态电池板块更是一片狼藉。
资本市场也许会有无缘无故的狠(恐慌错杀),但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毕竟需要真金白银来买单。显然除了财务数字,市场看到了更多。
过去两三年,锂电和光伏行业深受产能过剩困扰,作为设备厂商,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譬如验收意愿减弱,交付周期延长,安装和调试成本增加等问题不在少数,财报上的数字就是这艰难日子的印记,谁也逃不掉。
好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锂电和光伏行业开始有走出周期底部的迹象,作为设备厂商要做的是尽快轻装上阵,全力以赴把握行业新一轮周期和发展的机遇,而这正是海目星正在紧锣密鼓做的事情。
中报其实已经明显体现,三季报则进一步确认,前三季度公司计提了4.5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准备。跟行业拉平来看,海目星减值计提的七七八八了,后续将不再对公司业绩构成太多困扰。
订单表现更是令人惊喜。2025年上半年,海目星新签订单约44.2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17.5%,截至6月末在手订单规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6% 。三季报没有披露订单相关数据,但合同负债环比增加了2亿多,大概率订单还在增长。关键这些新签的订单毛利率都大幅修复,基本都在30%以上,其中还有一半的海外订单,毛利率更是普遍在35%以上,后续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大幅度改善。
快速增长的订单不仅构成了公司未来业绩的坚实保障,更是验证了海目星强大的竞争优势,给市场吃了定心丸,只要行业没问题,公司的业绩以及成长性就无需过分担忧。
厘清了这里面的前因后果,再看三季报后海目星的强劲表现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资本市场交易的是预期,只要企业未来的成长确定性足够强,资本市场总会看到它,就像那句话说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很显然,通过三季报,市场看到的是已经轻装上阵、正待振翅高飞的海目星。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02 固态电池设备业务渐入佳境
虽然这两年业界对固态电池的商用进程争议不断,但固态电池是未来是无可争议的共识。固态电池由于性能上的全面提升,将给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是共识,更开始在订单上得到体现。
这里面又以设备厂商最为受益,因为相比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生产工序有了较大变化,增加了很多核心生产设备。
全固态电池在前段固态电解质和极片制作环节更适配干法电极技术,增加了干法混合、干法涂布实现固态电解质膜制备;中段电芯装配环节,固态电池采用“叠片+极片胶框印刷+等静压技术”取代传统的卷绕工艺,并删减了注液工序;后段化成封装环节,从化成分容转向高压化成分容。
新增的设备则包括前道的干法电极设备、中道的等静压设备以及后道的高压化成分容。此外,由于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脆性特性,且对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更高,使得其需要进行更多的叠片工艺,所需要的叠片机需求也会增加,技术要求也更高。
下游未动,设备先行,谁能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占据先机,谁就能率先吃到固态电池的时代红利。
从2022年就开始布局固态电池设备业务,经过了几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海目星已经完成从全固态电极制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复合设备,到裸电芯组装及高压化成分容和等静压等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的覆盖,并在核心环节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海目星不仅是行业首家在氧化物和硫化物两条技术路线均实现实质性突破的设备企业,也是最早实现“氧化物+锂金属负极” 技术路线商业闭环并成功应用于低空飞行器领域的设备供应商。
此外,公司同样是行业内首个获得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可量产商用订单的设备厂商,已经拿到了2GWh固态电池价值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也已向多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
03 PCB业务蓄势待发
正前方一直觉得海目星被市场严重低估了,尤其是技术研发上的实力。
公司靠通用激光设备起家,后切入精密加工设备市场,再到后面又进入了锂电池和光伏激光设备领域。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能很快打开局面,要不成为行业龙头,要不就是前几的存在,每每都给公司带来了全新的增长曲线。
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在全新领域里游刃有余的背后,是公司在激光领域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投入的结果,公司的研发费率常年保持在10%左右,三季度研发费用又是增长了近80% !
今年公司又进入了PCB 领域,有望带来全新的增长曲线。
PCB现在有多火爆应该无需正前方赘述了。AI大爆发带来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PCB需求的大爆发,上游PCB相关设备的需求也同步快速增长。
公司的全自动激光打标机HP-510采用直线电机+大理石基座的超精密组合,定位精度达±3μ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集成视觉同轴技术实现“即打即读”,可对接MES系统实现数据闭环,使其不再是孤立的加工单元,而是智能产线中的数据节点,能够实时检测、反馈和调整,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良率。
针对5G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使用的高频高速材料(如PTFE)和软硬结合板在切割时易分层的行业难题,海目星的高速激光切割机通过AI算法实时调整切割路径和动态气流补偿,实现了无应力切割,将良率稳定在极高水准。也因此成为首批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子制造信息化产品验证的厂商。
按照券商的说法,公司的PCB设备已经进入了苹果、华为和比亚迪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将逐步交付。
针对AI芯片带来的HBM(高带宽内存)等先进封装需求,海目星也已研发出用于封装载板的激光直接成型(LDS)设备,可在3D曲面基材上实现±10μm的线路精度,兼容ABF载板材料,良率超99.8%,虽未直接供货英伟达,但其技术指标已通过国际头部封装厂的验证,有望成为下一代GPU封装设备的核心供应商。
此外,近期公司通过收购瑞士公司Attolight AG获得了国际领先的纳米级光学特性分析技术(如阴极发光检测技术),也就是说,未来公司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制造设备,更是可以提供“制造+检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特别是在Micro-LED、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
04 大鹏一日同风起
大鹏一日同风起,《庄子》里的大鹏鸟只要等到六月风起之日,便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时此刻的海目星又何尝不是那只大鹏鸟呢,无论是根基稳固的通用激光设备业务,还是迎来拐点的锂电和光伏激光设备业务,抑或是已经渐入佳境的固态电池设备业务和正在蓄势待发的PCB业务,都是公司未来业绩一飞冲天的支撑所在。
更不要说公司的医疗设备业务,从技术产品到销售渠道的整个体系都已经接近搭建完成,有望于2026年开始贡献收入。
站在当下,我们对于海目星未来几年的成长性完全可以乐观再乐观一点。
更不要说就当下才110亿出头的市值,可以说几乎没有对固态电池和PCB业务未来的潜力进行充分的定价,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定价,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预期差!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26年,我们拭目以待海目星的一飞冲天!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