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又降了。
近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至0.95%,活期利率则降至0.05%。
随后,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股份行也相继跟进: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降至1.15%,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2%(除民生银行外),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至1.3%、1.35%。
存款利率,如约来到“小于1”的时代。
存款靠不住了?还有什么投资可以作为“平替”?有网友表示,“买存款不如买银行股”。
是这样吗?
先看看银行当前股息率。截至5月23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超七成近12个月股息率超4%,部分银行股息率突破8%,远超存款及国债收益。
其中,不同类型银行股息率有所差异。国有大行股息率普遍在4.4%~5.8%之间,如农业银行为4.74%、工商银行为4.48%;城商行/区域银行部分高股息率超5%,如南京银行5.3%、江苏银行5.02%;股份行分化明显,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的股息率基本在6%以上。
除了高股息率,还有分红能力。在股市整体较为低迷的大环境下,银行股也正是靠分红带来的高股息率,成为A股市场的亮眼存在。
2024年度,国有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30%,累计分红总额超4200亿元。例如,工商银行分红总额达1097.73亿元,分红率稳定在30%以上,部分银行如交通银行的分红率更高达32.68%。部分银行还从年度分红调整为中期分红(一年两次),如工商银行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叠加年末分红后股息率进一步抬升。
具体来看,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A股42家上市银行平均分红率达26.13%;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25.95%。
其中,从已宣布的2024年分红率来看,招商银行最高,达33.99%;沪农商行次之,为33.91%;郑州银行最低,为9.69%,也被称为A股市场的“铁公鸡”。
上市以来的分红率最高的是沪农商行,为36.63%(沪农商行);兰州银行次之,为34%。最低的还是郑州银行,为8.8%。毕竟郑州银行已经多年不分红了,也就2024年又才开始。
面对高股息率、高分红率,第一财经报道表示,若以100万元资金为例,如果存入银行,按照1%的利率计算,年利息仅为1万元(扣除利息税后不足1万元)。但如果买入股息率为5.8%的银行股组合,年分红可达5.8万元,且无须缴纳利息税。如果再考虑股价涨幅,那收益差距将更被拉大。
由此,银行股就真的可以是存款的“替代品”吗?
如Deepseek总结:
股息率计算依赖于当前股价,若股价下跌,实际收益率可能缩水。例如,若某银行股息率为5%,但股价下跌10%,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损失。此外,银行股通常波动性较低,但在经济下行周期或行业风险暴露时,股价也可能承压。
另外,分红可持续性压力。银行需平衡资本充足率与股东回报。2025年部分银行(如平安银行)因息差收窄、资本补充需求,已缩减分红比例。此外,定增计划(如四大行5200亿元定增)可能短期摊薄每股收益和股息率。
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监管层鼓励高分红,但若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可能影响分红能力。例如,2024年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普遍低于5%,长期增长动能需观察。
不过,从银行股价来看,整体表现还是比较强劲的。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42只A股银行股中,40只个股涨幅超过10%,仅郑州银行及兰州银行不及10%。其中,仅兰州银行一只个股微跌1%左右(不过看上面兰州银行的分红率,还是挺靠前的,相对于郑州银行挺大方)。
今年以来,银行股涨势也依旧迅猛。特别是区域银行,表现更为亮眼,比如青岛银行、渝农商行等,涨幅都较为突出;但如华夏银行、平安银行等部分股份行以及国有大行的表现并不突出。
面对当前市场形势,短期内,高股息策略或将仍是推动银行股上涨的主要动力;但从中长期来看,银行的息差水平和资产质量将成为决定其表现的关键因素。
而回到“存款不如买银行股”这个话题,其核心逻辑其实就是在于股息率显著高于存款利率,但这仍需结合个体风险偏好与市场环境。
投资有风险,还是要谨慎。
数据、内容参考来源/第一财经、中孚财经
注: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