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仁和人寿官网更新董事名单。董事长缪建民和非执行董事刘威武已从名单中消失,同时离任的还有67岁的独立董事赵卫星和69岁的独立董事徐政军。取而代之的是新增的执行董事罗立、沈红群,以及独立董事李伟群、徐黎鹰和邸妍。
此次人事变动是7月底招商仁和人寿解聘副总经理兼首席数字官高宏、审计责任人胡良后的又一重大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高层频繁变动的背后,也是招商仁和人寿在经历连续六年亏损后刚刚实现盈利的敏感期。
或许,这家由招商局、中国移动、中国航信三大央企发起设立的险企,正试图通过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应对市场挑战。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此次招商仁和人寿离任的四位董事共同点皆为年龄超过60岁。
其中,缪建民和刘威武均为60岁,赵卫星和徐政军分别为67岁和69岁。
同时,新高管团队则呈现年轻化特点。如接任审计负责人的樊雪是“80后”,自2024年12月出任公司副总经理,2025年3月出任董事会秘书;
总经理黄志伟49岁,具有中国人寿和横琴人寿的丰富经验;
新任执行董事沈红群来自第二大股东中国移动,现任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从业绩层面来看,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招商仁和人寿的成长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在2017-2022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直到2023年才首次实现年度盈利0.68亿元。到了2024年,招商仁和人寿业绩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净利润达1.31亿元,同比增长91.2%。然而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再度放缓,净利润同比下降约42%。从2025年上半年整体表现看,招商仁和人寿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8.7%,业绩再度回暖。
保费收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招商仁和人寿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10.56亿元,同比增长14.74%;新单规模保费同比实现高达41%的增长,增速跑赢同业水平。
此外,产品结构优化成效也相对突出,其中纯保障型产品保费收入同比激增137%,分红型新单占比提升至62.5%。
只是,作为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生命线”,招商仁和人寿的偿付能力存在明显压力。
2025年第二季度,招商仁和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4.85%,较第一季度下降15.61个百分点。风险综合评级方面,其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均维持BBB级。
当然,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整个寿险行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正如招商仁和人寿指出,行业面临“低利率、低收益、低偿付能力的三低周期”。
为应对偿付能力压力,招商仁和人寿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包括实施资产重分类以增厚净资产,持续压降负债成本,严格管控各项费用,以及在投资端精准发力。
此外,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招商仁和人寿也正积极推进“三大战略”落地,包括健康战略、家庭账户战略等。
从更深层次来看,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年轻化只是表面现象,更应看到的是,险企在“三低周期”下对生存之道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