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溢价跌穿五年新低!现在上车A股还是港股?

一是资金能不能互通(沪港通是关键),二是政策风向怎么吹(牛市驱动、监管收紧都直接影响溢价)。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AH溢价这事儿。

2025年将近过半,港股市场正在迎来现象级的狂欢,截至6月27日,恒生指数上涨超21%。AH股价差不断缩小,据Wind统计,截至6月17日,恒生沪港深通AH股溢价指数已跌至近5年来最低值126.91,此前这一指数一度超过160。这意味着什么?未来的A股、港股行情应该如何把握?

图1:AH溢价指数滑落至128.65B204A33D6A585D6914F900BC19F4081_w554h328.png

来源:Wind,截至:2025.6.27

一、历史上AH溢价的三个阶段

AH溢价说白了就是同一家公司的A股和H股股价差。过去十几年,这溢价率走势分成了三个明显阶段,每个阶段都藏着关键信号,咱们掰开揉碎了聊。

图2:AH股溢价指数经历了3个不同阶段4555E915ADDF4C6CC19E1AF5787E064D_w554h335.png

来源:Wind、开源证券,截至:2025.6.27

2010年到2014年11月,这算是第一阶段。那时AH溢价平均在103左右,啥概念?就是A股比H股稍微贵那么一丢丢,基本算持平。为啥呢?因为两地市场就像隔河相望的两个村子,村民没法自由串门——内地投资者买不了港股,香港投资者买A股也麻烦,资金不互通,各自玩各自的,股价自然没啥大波动。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了,这就像两岸搭起了一座大桥,资金能来回跑了。紧接着第二阶段(2014年12月到2020年),AH溢价平均直接跳到130,A股明显比H股贵了。为啥?一方面,2014年底开始的大牛市让A股坐上火箭,资金疯狂涌入,股价蹭蹭涨;另一方面,互联互通让两地市场关联度大增,内地资金南下买港股,香港资金北上买A股,虽然互通了,但A股热情更高,溢价也就成了常态。

2020年至今是第三阶段,溢价中枢又涨到135附近。这背后是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升级。2020年《反垄断法》修订,明确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还暂缓了蚂蚁集团上市,这一系列动作让港股里的互联网巨头股价承压,而A股相对受影响小,溢价进一步拉大。

总结下来,三个阶段的变化,核心就看两件事:一是资金能不能互通(沪港通是关键),二是政策风向怎么吹(牛市驱动、监管收紧都直接影响溢价)。

二、AH溢价产生的4个原因

从DDM三要素来看,A/H股共享类似的分子端(主要区别在于港股具有更多中国互联网平台龙头),而主要的不同则集中于影响估值的分母端的两大要素:流动性和股权风险溢价。

先看第一个逻辑,主场客场大不同。A股是在岸市场,就像在自家主场作战,咱们的经济、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密切配合。当货币政策宽松,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时,A股直接能感受到这波利好,股价驱动力更强劲,很少出现盈利和估值一起下跌的情况。而港股是离岸市场,好比在客场,盈利主要看大陆,可流动性却受美国等发达市场影响,风险偏好还得兼顾大陆和海外。当地政策对股市影响小,一旦出现盈利和估值双杀,很难通过政策来救市,投资者信心自然就低,估值也就跟着偏低了。

图3:中、美等强在岸市场的估值相较港股离岸市场的估值有明显溢价9D116BFC5F8973CEBB80A9BEE1E4EBF2_w554h339.png

来源:Wind、开源证券,截至:2025.6.27

再看分母端流动性的锚。A股流动性盯着国内的无风险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价格方面,10年期国债、银行间的回购和NCD价格是关键;从数量方面,A股估值对中国货币供应很敏感,Wind全A估值和M1增速明显正相关。港股就不一样了,它的流动性锚是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2003年以来,恒生指数估值和美国这一数据基本反向变动,说明港股流动性主要看海外,尤其是美国的情况。

接着是流动性溢价和折价的问题。A股成交比港股活跃多了,这就带来了流动性溢价。为啥呢?因为A股散户和游资多,他们喜欢短线交易,羊群效应明显。而港股全球性机构投资者占比高,他们注重价值投资,持股时间长,换手率低。而且投资者结构不同,A股小盘股、题材股流动性更好,港股小盘股流动性就很差,所以港股估值,尤其是小盘股估值,相对A股就有折价。

图4:A股和港股小市值股票的换手率均值有显著的差异3627AA6E47AA6A3EDA81BD1EB3C3291C_w554h315.png

来源:Wind、开源证券,截至:2025.6.27

最后是打新"看涨期权"溢价。A股打新策略收益稳定又显著,现在新股申购需要二级市场的股票市值来配售,所以持有A股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看涨期权",股价里一定程度包含了这种潜在收益。

三、从AH溢价看当前港股修复空间

港股的估值相对A股有显著的修复,但港股相对A股也并未处在一个相对高估的环境。

港股大涨,这轮AH溢价率向下修复的核心驱动力是“AI+概念”和“互联网反垄断松绑”这两大利好双击的结果。港股里腾讯、阿里、美团这些互联网巨头,还有小米、理想、小鹏这些硬科技公司扎堆,而A股更多是偏传统行业的巨头。在本轮“AI+”逻辑演绎下港股本身的弹性更强,且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透露出的支持)进一步解锁了港股估值端的压制,因此港股的估值修复力度在进入2025年后进一步加速。

AH溢价率不会成为港股的天花板,随着"AI+"会持续赋能互联网和科技巨头,故事还能继续讲,业绩还能接着涨;另一方面,反垄断监管已经明朗化,政策风险降低,市场对港股的信心会越来越足。AH溢价率有望回到2016-2019年的相对低位,也就是说港股相比A股还有不小的补涨空间。

我们应该怎么配置?

基于现在港股的投资性价比,给大家推荐一个“杠铃策略”,简单说就是两手抓:

一手抓科技消费龙头:“AI+”最受益的互联网平台,比如腾讯、阿里,还有汽车里的新势力理想、小鹏,半导体公司等,这些都是未来的增长核心。另外,消费修复也是一条重要主线,文化娱乐、旅游这些受疫情影响后恢复的行业,还有估值处于低位的医药股,都值得关注。

一手抓高股息品种:因为AH溢价的存在,港股的高股息股票比A股更划算,比如公用事业、银行、通信运营商,它们的股息率更高,对于想稳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会是稳稳的幸福。

港股现在处于“估值修复+业绩增长”的双击阶段,科技消费抓成长,高股息品种保收益,这样的配置既兼顾了进攻性又有防守性。

天道酬勤终有时,道阻且长戒骄躁。

2025年,灵蛇献瑞!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