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加速,3大主线迎来风口

1

2025年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即将举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值得关注的是,受邀嘉宾名单中,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百奇赫然在列。这一安排,凸显了商业航天与机器人并列为新质生产力与前沿科技的唯二代表产业,显示出国家对商业航天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定位。

、政策东风与市场爆发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高速发展。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为713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78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2020-2024年间,行业产值从1万亿元增长至2.3万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2.8万亿元。商业航天已成为太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占中国航天全产业链市场规模的37%。

2024年我国共实施68次火箭发射,入轨66次,成功率高达97%。其中,商业航天发射次数约为33次,占比近50%。2023年商业卫星发射数量占全年卫星发射总量的54%,显示出商业航天在整体航天产业中的份额持续提升。

低轨卫星互联网成为商业航天最具爆发力的细分赛道。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376-447亿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超过900亿元。低轨卫星凭借低时延、大容量、低成本等优势,成为全球卫星互联网星座的主力选择。全球已申报的卫星互联网星座中,低轨占比高达88%。

三、3大主线把握行业红利

1低轨星座组网提速

2025年下半年,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将加速推进。国内“星网”“千帆星座”等项目发射节奏明显加快,国际上亚马逊Kuiper、AST Spacemobile等也在加紧部署。我国低轨卫星应用有望实现商业化落地,华为低轨直连手机商用进展值得重点关注。

2火箭创新与可回收技术突破

新型火箭首飞与可回收火箭关键试验是行业关注焦点。2025年,包括朱雀三号、智神星一号、力箭二号、双曲线三号、引力二号、元行者一号在内的多款民营商业火箭将迎来首飞或关键节点测试。可回收火箭技术有望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行业盈利能力。

3产业链协同与国产替代

商业航天产业链高度协同,涵盖卫星制造、火箭研制、发射服务、地面设备、运营服务等环节。A股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火箭结构件、发动机、传感器、连接器、3D打印材料等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四、产业链核心概念股梳理

星河动力产业链核心公司

泰胜风能:提供60%箭体结构、贮箱产品,火箭结构件龙头
天宜新材:子公司天仁道和供应火箭部段(整流罩、末级一体化结构),新材料应用
高华科技:火箭箭体及发动机传感器,传感器龙头
航天电器:火箭连接器配套,连接器龙头
无锡飞而康:“苍穹”发动机3D打印材料,3D打印材料
航天化学动力:发动机装药,航天动力子公司
航天动力:液体发动机提供方,国内液体发动机主力

其他产业链优质公司

超捷股份:火箭结构件制造,包括壳段、整流罩、发动机阀门等,已进入商业火箭供应链
斯瑞新材: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材料及组件,服务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
西测测试:为卫星产品提供测试服务,涵盖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
天银机电:恒星敏感器生产商,星敏产品应用于银河航天等商业卫星
上海瀚讯:通讯设备供应商,深度参与G60卫星星座建设
航天晨光:金属软管等航天配套产品,应用于多项航天工程
隆盛科技:卫星能源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核心零部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3500点了,周末消息汇总,4大赛道利好

稀土的趋势,不可阻挡

阳光电源,被错杀了

稳定币新概念——RDA,数据要素跟着爆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