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官方发布声明,已获美国政府承诺,将批准向中国市场出口H20 AI加速芯片的相关许可证。这一政策逆转,意味着H20作为当前可出口中国的最高规格AI芯片,即将在国内市场重新供应,极大缓解了自去年以来中国高端AI芯片“卡脖子”的局面。
随着消息公布,A股AI硬件及数据中心板块当日普遍上涨,恒生科技板块也有2%以上涨幅。巨头企业如阿里巴巴、光环新网等,港股表现也异常活跃。英伟达自身因重启对华出货,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带动全球科技股情绪高涨。
一、H20解禁的投资意义与市场影响
1. 对“算力荒”的缓解作用
去年美国针对高端AI芯片的出口管制,导致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AI独角兽等采购英伟达算力卡严重受限。H20芯片虽然性能明显弱于H100,仅为其六分之一左右,但依赖集群部署,仍能基本满足大型模型训练需求,极大缓解了“想买卡却买不到”的尴尬局面,成为产业链当前业绩确定性的主要保障。
根据信达证券分析,仅2025年上半年因政策悬而未决导致的产业链订单观望,将随H20解禁而逐步释放,大量AI服务器及智能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有望加速落地,核心相关产业链业绩增长确定性充分。
2. 算力租赁赛道高景气,供给恢复驱动新阶段爆发
中国算力租赁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00亿元,复合增速超20%。AI大模型训练需求极为旺盛,而算力资源一度被“卡脖子”,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租赁方式临时解决硬件瓶颈。相关数据显示,8卡A800等主流服务器的租赁价格在近两年高位震荡。
H20解禁后,租赁市场“有价无市”局面将出现显著转变——大量被压制的算力需求有望被释放,具备技术能力和大规模集群运维能力的龙头平台有望享受订单爆发红利。但整个行业技术门槛极高,真正可以承接超大集群租赁需求的企业极为稀缺,行业CR5预计保持在80%以上,马太效应显著。
3. 国产算力加速突围,国产AI芯片正循环开启
美国芯片管制反而刺激了中国国产AI芯片的研发与迭代。2025年,国产AI芯片产业迎来爆发潮,出口额增速或达20-25%。以华为昇腾系列为代表,2025年有望实现超70万颗出货,FP16算力已直追NVIDIA H100。
“东数西算”布局推动数据中心全国联网,叠加政策利好,国产算力厂商的大规模AI集群已开始为头部科技公司服务。头部“3H厂商”下半年均将加速出货,新一代芯片有望于Q3、Q4送测,国产算力正循环格局全面启动。
4. AI产业周期已步入“正循环”,非单纯反弹行情
产业配套正在持续正向循环——产能扩张、AI模型GPT等持续迭代升级、IDC数据中心集成加码、AI应用场景齐头并进,从产业端到应用端全面激活。产业趋势的确定性大于短期市场波动,海外科技巨头卷“世界模型”(AGI),更大的训练集群需求不会停止,国内外同步加速。
数据也印证了AI市场的持续爆发力。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超103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未来三年还将复合增长25%以上。AI市场规模2025年逼近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
二、当前中国AI生态的阶段性痛点与机遇
1. 三大短板
卡资源:进口高端算力芯片供应长期不足,导致下游AI大模型公司、SaaS创新企业扩容受限。
卡需求:AI终端用户和企业虽有需求,但下游支付能力和消费习惯尚在培育,高、低端应用结构错配,部分付费场景转化不及预期。
卡数据:高质量、结构化、行业化的大数据积累不足,推动AI模型持续优化存在滞后。
2. 也是新周期的入口
这些痛点,一方面导致短期AI应用无法100%兑现大规模收入,但反过来看,正是行业技术、商业、数据三链路走向深化融合的核心驱动力。2025-27年中国AI产业仍处于结构性红利兑现初期,龙头效应尤为明显。
三、投资主线与核心逻辑梳理
1. 算力侧(设备/基础设施)
围绕AI服务器、数据中心、核心芯片、服务器配件等,重点关注:
华勤技术: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1000亿元,数据业务同比增长130%,数据中心AI服务器出货进入高峰,整体业务高确定性增长。
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已成为数据中心、矿卡等AI基础设施核心动力装备,AI基建拉动公司业务高速增长。公司AI大模型研发运营平台也已落地。
英维克:国内数据中心制冷、冷热管理领域龙头,受益AI数据中心智能化建设趋势。
协创数据:专注服务器与数据中心集成,AI集群建设、智能化升级是主要增量空间。
海光信息:国产高性能芯片代表,AI服务器配套落地加速,是AI“国产替代”主力军。
2. 应用侧(软件/场景/服务)
AI应用无论模式创新或长期信仰,核心思路是:买“knowhow壁垒”、买付费用逻辑通顺的场景公司、买业绩高成长的龙头。
金蝶国际、用友网络:ERP龙头,持续推动AI在企业管理、供应链、财务智能等领域落地,是AI+企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平台。
美图:影像和社交AI应用代表,算法和生态壁垒突出,AIGC产品转化率高。
快手:短视频、泛娱乐内容场景里AI驱动推荐系统、生成内容等应用爆发,用户规模和变现空间巨大。
第四范式:AI平台与行业解决方案双轮驱动,金融、工业等场景AI赋能。
光云科技:电商AI SaaS升级代表,推动零售、营销智能化。
捷顺科技:AI在智慧停车、城市运营领域落地,实现TO B模式闭环。
鼎捷数智、多点数智、卓易信息: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赛道的行业应用AI先锋,细分场景多点开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