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舜宇12英寸透明衬底晶圆AR眼镜微纳光学产品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舜宇光学与上海国投、临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一项目总占地面积200余亩,是2025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标志着AR眼镜产业链在上海的集中布局正式拉开序幕。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在致辞中明确表示,上海将从四个维度全力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引领、技术攻关、产品打造、人才激发。特别是在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推进轻量化大视场角全彩光波导、全彩Micro LED等显示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这些正是AR眼镜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瓶颈。
从国家层面看,《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产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AR眼镜作为新一代信息终端,正是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
市场爆发:AR眼镜进入规模化元年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9.4万台,同比增长116.1%。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全球市场同样表现强劲,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
从产品形态看,AR/VR设备出货量预计74.2万台,同比增长38.1%。这一增长背后,核心驱动力是AI大模型技术的成熟,使得AR眼镜从概念产品向实用化产品转变。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AR眼镜有望成为智能眼镜终极形态"。这一判断得到了市场验证,近一个月内已有21家AI眼镜概念股接受了机构投资者的密集调研。
上海产业链优势:全球最完整的AR眼镜生态
上海在AR眼镜产业链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上海已聚集了从上游核心器件到下游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在光学显示领域,上海显耀显示科技专注MicroLED微显示技术,解决了AR眼镜量产中的"卡脖子"问题。该公司是全球智能眼镜MicroLED微显示技术的领军企业,服务国内外多家龙头微显示终端厂商。
在光波导技术领域,理湃光晶作为上海AR眼镜光波导模组头部供应商,拥有几何光波导核心专利和独家分子键合工艺。上海鲲游光电在光波导镜片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其产品已应用于多款主流AR眼镜产品。
三井化学材料公司在上海基地专注于折射率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AR眼镜提供高质量的光学镜片。
中游整机制造方面,根据艾瑞咨询报告,国内已形成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Rokid和INMO为代表的"AR眼镜五小龙"市场格局。其中,XREAL等头部企业已与上海视涯、上海科技大学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2025年2月,XREAL、晶盛机电、龙旗科技、鲲游光电四家企业签署AI/AR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开放生态圈,形成整机制造能力与绿色智造体系。
投资逻辑:把握产业链三大投资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光学显示核心器件。水晶光电公司已具备为AR/VR/MR设备提供从光学材料到各类光学元器件、再到近眼虚空显示的各类光波导技术及光机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能力。蓝特光学的显示玻璃晶圆再裁剪切割后可制成AR光波导,最终用作AR镜片材料。韦尔股份则向全球AR/VR客户提供尖端的视觉和传感解决方案,推出的单芯片硅基液晶(LCOS)面板产品可用于下一代AR/XR/MR眼镜。
第二条主线,是整机制造与代工。歌尔股份曾联合高通推出第一代骁龙AR2平台的新一代轻量级AR智能眼镜参考设计。立讯精密则作为果链龙头,此前收购和硕上海AR团队,将代工苹果AR眼镜。华勤技术已经实现端到端打通VR/AR的研发、运营及制造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第三条主线,是终端品牌与应用生态。博士眼镜已与雷鸟、魅族、李未可、华为、Rokid等多家AR眼镜玩家达成合作。海信视像则与行业领军企业XREAL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联合研发的首款AR高端观影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
AR眼镜产业链核心概念股梳理
核心公司包括:
舜宇光学科技(光学器件制造,核心光学器件供应商,已量产Micro LED光机)
水晶光电(光学元器件,光波导技术及光机一站式解决方案)
蓝特光学(光学玻璃,AR光波导镜片材料供应商)
韦尔股份(半导体设计,视觉传感解决方案及LCOS面板)
歌尔股份(智能硬件制造,AR眼镜整机制造和代工)
立讯精密(精密制造,苹果AR眼镜代工厂)
华勤技术(智能终端制造,VR/AR一站式服务能力)
博士眼镜(眼镜零售,AR眼镜销售渠道和服务)
海信视像(显示技术,AR高端观影产品制造)
佳禾智能(智能硬件,AR眼镜代工生产)
天键股份(消费电子,AR眼镜产品量产)
亿道信息(智能终端,VR一体机、AR眼镜制造)
恒玄科技(芯片设计,AR眼镜芯片解决方案)
星宸科技(芯片设计,AI眼镜芯片合作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