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7月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地产行业本身,它对中国内需格局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大方向上,这次会议包含两个重要方面: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明确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这两个方面意味着,资本在城市工作中的话语权将逐步降低,地产不再是带动内需的火车头,反而退化成内需的晴雨表。对偶的,股票市场将接棒地产,成为带动内需的火车头。
事实上,这会导致A股的运行逻辑出现重大转变。
在《关于5%经济增速的含义》一文中,我们强调了,A股反馈的并不是生产中心的状况,即不反馈5%的GDP增速,而是反馈内部实现中心的状况,即反馈内需的状况。
然而,在旧的模式下,地产才是整个“内需家族”的家长,A股是“内需家族”的小孩子。因此,A股至多是“内需家族”状况的晴雨表。要预判内需的走势,我们需要研判内需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地产政策、基建政策和消费支持政策等等(ps:当然,地产政策是核心中的核心)。因此,在这个阶段,博弈内需政策是股票投资的核心。
在《关于量化产品超额的根本来源》一文中,我们用期权的语言刻画了A股的两类投资主体,
一类是交易资金,组合中时间价值占比较高,投资者是时间的敌人;
另一类是配置资金,组合中内在价值占比较高,投资者是时间的朋友。
如上图所示,交易资金的代表为虚值期权的买入者,配置资金的代表为虚值期权的卖出者,二者互为对手盘。
当博弈内需政策是股票投资的核心时,交易资金占据上风。这是因为股票投资者不需要长期持有A股,只需要国家在出台内需政策后突击买入即可。因此,在这个阶段,A股一直有很高的隐含波动率(ps:简称IV)。
但是,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彻底地排除了“地产政策”这一选项,因此,博弈内需政策不再是A股的核心。A股彻底地从幼年期走向成年期,开始承担内需火车头的重任。
在新的投资范式下,配置资金开始占据上风,这是因为:
1、当内需不行时,A股要承担拉动和支撑内需的重任,所以,它不会跌甚至要上涨;
2、当内需不错时,股票会有不错的EPS,于是,A股被EPS驱动上涨;
因此,长期持有A股的优秀标的,做时间的朋友,成为了一个理性的选择;相反,通过购买虚值期权来博弈内需政策反而成为了一种落后于时代的选择。
事实上,会议落地后,资本市场通过vix指数的回落表达了投资范式的转变。
如上图所示,当会议落地后,vix指数持续回落,即交易资金大面积撤离,目前,vix指数已经来到了15附近,这属于较低的绝对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就总结出两条路径以及其核心特征值:
1、地产是内需的火车头,股票是附庸,交易策略占优,vix指数保持较高的平均值;
2、A股是内需的火车头,地产是附庸,配置策略占优,vix指数保持较低的平均值;
后续我们的逻辑验证重点就是整个A股的隐含波动率水平,即vix指数的运行情况。
事实上,这些经验在欧美股市并不是什么新情况,美股长期保持vix指数下行,标普500上涨的走势。反倒是A股显得极其另类,长期保持vix指数上升,A股上涨的态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地产是中国内需的火车头,但在欧美却不是。
当摆脱地产依赖之后,A股的投资会轻松很多,消息和博弈的权重会快速降低,再也不用反复打听、反复博弈那些所谓的地产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