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已公布,理财有什么新变化?对债市有何影响?下半年如何展望?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规模:受到高基数和收益优势减弱影响,今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同比少增,增速放缓。去年上半年存款流出,流向了理财货基债基,去年上半年高基数影响,今年上半年理财、货基、债基均同比少增。2025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长0.72万亿元至30.67万亿元,同比少增1.0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速从去年底的11.75%下降至今年6月的7.53%。2025年上半年理财月度平均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至2.12%,较去年底下降53bps。而今年上半年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幅度在5bps-25bps之间,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也仅下降22bps。由此可见,理财收益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存款和货基,理财收益优势明显减弱是今年上半年规模增长放缓的另一重要原因。
资产端:上半年债券投资下降,存款和公募基金投资明显增加。上半年占比增幅最大的是公募基金和现金及银行存款两类资产,公募基金占比上升1.3pct至4.2%,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上升0.9pct至24.80%。债券类占比下降2.3pct至55.60%。规模上来看,上半年现金及银行存款投资增加0.5万亿元,公募基金投资增加0.45万亿元,债券投资规模下降0.27万亿元。
债券结构:上半年理财合计减持债券0.27万亿,主要减持信用债和存单,增持利率债。从配置债券类别看,截至2025年6月,理财持有债券类18.33万亿元,包括信用债12.79万亿元、利率债0.99万亿元、同业存单4.55万亿元。增量来看,2025年上半年减持债券0.27万亿元,其中利率债增持0.24万亿元,信用债减持0.42万亿元,存单减持0.08万亿元。
运作模式:封闭式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下降,其他开放式产品规模和占比增加。上半年封闭式产品增长0.1万亿至5.85万亿元,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减少0.9万亿至6.4万亿元,其他开放式产品规模增长1.52万亿至18.42万亿元。封闭式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分别下降0.13%和3.51%,其他开放式产品占比由2024年底的56.43%上升至2025年6月的60.06%。
展望下半年,理财或面临更大挑战,但理财应对赎回的能力增强。
首先,理财收益率或将进一步下行。随着底层资产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以及留存收益逐渐释放完毕,理财收益率可能趋势性下降。叠加此前配置的相对高收益资产逐步到期,理财收益率下行压力将更为明显。这可能导致理财相对于存款等产品优势进一步减弱。
其次,理财规模扩张或存在一定压力。随着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于存款的优势减弱,特别是现金管理类等更多投资短期资产的产品,相对于存款优势有限。这可能导致理财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再次,理财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但理财应对赎回的能力有所增强。虽然理财产品平滑估值的手段受到约束,而且随着理财产品结构中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产品对波动的暴露水平也进一步提升,理财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但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中存款投资规模明显增加,理财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理财具有较强的应对赎回能力。
最后,高息资产更加稀缺,理财可能更加依靠交易和委托投资获取收益。从2025年上半年理财投资来看,投资债券比例下降,债券中主要增配利率债,减持信用债。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高票息资产供给越来越少,未来多元化投资存在一定挑战。理财可能更加依靠利率交易和委托公募基金投资获取更高收益。
风险提示:风险事件超预期,宽信用超预期,测算存在偏差。
正文
一、理财产品端:收益优势减弱,规模增长放缓
去年上半年高基数影响,今年上半年理财、货基、债基均同比少增。2024年上半年存款流出,流向了理财货基债基,而下半年理财和债基规模均同比少增,存款有所回表。受到低基数影响,2025年上半年存款实现大幅同比多增,而理财、货基、债基规模均同比少增。2025年上半年存款增加17.92万亿元,理财增加0.72万亿元,货基增加0.62万亿元,债基增加0.44万亿元。其中存款累计同比多增6.47万亿元,理财同比少增1.0万亿元,货基同比少增1.29万亿元,债基同比少增1.13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存款、理财、货基、债基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27%、7.53%、7.92%、5.78%。
理财收益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存款和货基,理财收益优势明显减弱是今年上半年规模增长放缓的另一重要原因。2024年全年理财增长3.15万亿,2025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长0.72万亿至30.67万亿,规模同比增速从去年底的11.75%下降至今年6月的7.53%。随着银行业理财业务的转型,2019年至2021年三年理财经历加速增长时期。2022年年底经历赎回潮,理财规模大幅回落。2023年以来理财产品端也进行调整,理财规模逐渐恢复并增长。而2024年下半年以来理财收益优势减弱,理财2024年上半年月度平均收益率为2.80%,相较于存款和货基都有优势,使得上半年存款出表更多流向了理财,而下半年理财收益优势下降,规模增长放缓。2025年上半年理财月度平均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至2.12%,较去年底下降53bps。而今年上半年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幅度在5bps-25bps之间,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也仅下降22bps。由此可见,理财收益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存款和货基,理财收益优势明显减弱。
二、理财资产端:减持债券,增持存款和公募基金
资产配置结构方面,上半年债券投资下降,存款和公募基金投资明显增加。2024年受到叫停手工补息以及同业存款自律倡议的影响,理财投资存款规模及占比回落,债券投资规模和占比增加。2025年上半年占比增幅最大的是公募基金和现金及银行存款两类资产,公募基金占比上升1.3pct至4.2%,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上升0.9pct至24.80%。债券类占比下降2.3pct至55.60%。规模上来看,上半年现金及银行存款投资增加0.5万亿元,公募基金投资规模增加0.45万亿元,债券投资规模下降0.27万亿元。
2025年上半年理财合计减持债券0.27万亿元,主要减持信用债和存单,增持利率债。从配置债券类别看,截至2025年6月,理财持有债券类18.33万亿元,包括信用债12.79万亿元、利率债0.99万亿元、同业存单4.55万亿元。增量来看,2025年上半年减持债券0.27万亿元,其中利率债增持0.24万亿元,信用债减持0.42万亿元,存单减持0.08万亿元。
三、理财运作模式:现金类继续收缩,其他开放产品增长明显
封闭式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下降,其他开放式产品规模和占比增加。产品运作模式来看,上半年封闭式产品增长0.1万亿至5.85万亿元,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减少0.9万亿至6.4万亿元,其他开放式产品规模增长1.52万亿至18.42万亿元。封闭式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分别下降0.13%和3.51%,其他开放式产品占比由2024年底的56.43%上升至2025年6月的60.06%。
封闭式产品期限来看,2025年上半年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截至2025 年6 月末,1 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86%,较年初增加5.71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4.99 个百分点。
展望2025年下半年,理财或面临更大挑战,但理财应对赎回的能力有所增强。
首先,理财收益率或将进一步下行。随着底层资产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以及留存收益逐渐释放完毕,理财收益率可能趋势性下降。叠加此前配置的相对高收益资产逐步到期,理财收益率下行压力将更为明显。这可能导致理财相对于存款等产品优势进一步减弱。
其次,理财规模扩张或存在一定压力。随着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于存款的优势减弱,特别是现金管理类等更多投资短期资产的产品,相对于存款优势有限。这可能导致理财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再次,理财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但理财应对赎回的能力有所增强。虽然理财产品平滑估值的手段受到约束,而且随着理财产品结构中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产品对波动的暴露水平也进一步提升,理财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但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中存款投资规模明显增加,理财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理财具有较强的应对赎回能力。
最后,高息资产更加稀缺,理财可能更加依靠交易和委托投资获取收益。从2025年上半年理财投资来看,投资债券比例下降,债券中主要增配利率债,减持信用债。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高票息资产供给越来越少,未来多元化投资存在一定挑战。理财可能更加依靠利率交易和委托公募基金投资获取更高收益。
风险提示:风险事件超预期,宽信用超预期,测算存在偏差。
注: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7月29日发布的研报《理财的挑战——2024年理财年报点评及2025年展望》,分析师:杨业伟 S0680520050001、朱美华 S06805220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