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上周债市出现大幅调整,跌幅排序:二永债>普信债>利率债。7/18-7/25,债市超预期回调,3Y以上利率债普遍上行7-9bp,信用债下跌幅度大于利率债,城投债和产业债下跌幅度多在8-12bp,中长端跌幅大于普信债,3Y及以上二级资本债上行12-15bp。
造成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权益和商品上涨,资金面偏紧,赎回压力加大。首先,4月以来,权益触底反弹持续走强,近期上证综指触及3600点,叠加反内卷政策出台,以及预期的发酵,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对债市产生资金分流,压制债市表现。其次,7/18-7/24,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导致市场资金面收紧,并且造成对后续资金面的担忧。此外,在债市的连续调整中,理财可能采预防性赎回债基,导致基金抛售债券,从而加剧债基赎回-债券调整的负反馈。
市场调整中,信用债ETF规模下降,科创债ETF增速放缓,部分样本券超跌。630过后,信用债ETF增速明显放缓。近期伴随债市调整,部分信用债ETF、科创债ETF规模小幅收缩。五月以来,信用债ETF扩容推动抢券行情,市场学习效应下,科创债ETF的抢券可能也较为充分。近期市场调整导致样本券出现超跌,总体来看,样本券较非样本券超跌0.52bp,其中1Y以内、2-3Y样本券分别超跌1.1bp、0.86bp,估值回补的幅度较大。
往后看,信用市场或进入缓慢的修复。首先,“股债跷跷板”效应更多是日内短期扰动,当前基本面不支撑持续的股牛债熊,但短期内看股做债的思路对债市情绪影响较大。其次,近期商品价格上涨,但需求端缺乏支撑,叠加上周交易所限制期货交易,对债市的影响可能逐渐减少。此外,7/25-7/30中的四个交易日,央行呵护资金面,资金或维持平稳宽松。在政治局会议之后,市场预期趋于平稳,整体债市进入修复阶段。而利率债率先修复,信用则相对来说修复进程较为滞后和缓慢。
信用债配置力量可能季节性偏弱。三季度信用债净融资呈现出季节性特征,5月因年报披露供给为年内低位,6-8月信用债供给回升,进入9月,企业融资需求转弱,信用债供给回落。而需求端,由于季末回表的影响,7月初理财规模可能通常迅速回升,8月理财规模增幅或下降,进入9月末或明显回落。因此,三季度7月债市下行为主,8月涨跌不一,9月通常调整。
修复过程中更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第一,债市波动较大,短期股市商品对债市形成压制。第二,6月在信用债ETF的推动下,信用债走出独立行情,目前中短端信用利差下行空间。第三,信用债ETF在牛市推动债券上涨,在熊市中规模收缩同样可能加剧抛券和挤兑。第四,6月以来的信用行情,基金可能是主导力量,市场调整中基金的交易行为将加速市场的下跌。
情绪修复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渐进式把握修复行情,久期由短及长,流动性由高及低配置。经历一季度的回调后,4月初对等关税出台,10年国债快速下行至前低附近,而信用债从5月初才开启独立行情。近期市场调整幅度不及一季度,但市场情绪修复同样需要时间。不排除后续市场情绪出现反复,信用修复行情建议渐进式把握。建议由短及长配置,同时流动性由高及低配置,例如先关注高流动性的二永债,再关注低流动性的普信债。
信用投资如何应对?1)1-3年信用债曲线较为陡峭,期限利差处于较高分位数,可采用骑乘策略。2)经历上周调整后,信用利差整体仍处于低位,1-2Y利差分位数多在20%以内,3-5Y多在20%-40%,仅7-10Y相对较高。市场波动中主要关注中高等级、中短期信用债,提高流动性,避免因小失大。3)4Y及以上二级资本债相较普信债的品种利差较高,可适度关注4-5Y国股行二永增厚收益。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正文
1.市场调整中的隐忧
上周债市出现大幅调整,跌幅排序:二永债>普信债>利率债。7/18-7/25,债市超预期回调,3Y以上利率债普遍上行7-9bp,信用债下跌幅度大于利率债,城投债和产业债下跌幅度多在8-12bp,中长端跌幅大于普信债,3Y及以上二级资本债上行12-15bp。
造成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权益和商品上涨,资金面偏紧,赎回压力加大。首先,4月以来,权益触底反弹持续走强,近期上证综指触及3600点,叠加反内卷政策出台,以及预期的发酵,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对债市产生资金分流,压制债市表现。其次,7/21-7/24,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导致市场资金面收紧,并且造成对后续资金面的担忧。此外,在债市的连续调整中,理财可能采预防性赎回债基,导致基金抛售债券,从而加剧债基赎回-债券调整的负反馈。
市场调整中,信用债ETF规模下降,科创债ETF增速放缓。5月以来,信用债ETF迅速扩容,630冲规模可能是重要诉求。而630过后,信用债ETF增速明显放缓,并且近期伴随债市调整,部分信用债ETF规模开始下滑。7月1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上市前两日规模快速增长,但市场回调后,规模增速明显放缓,部分产品也出现小幅缩量。
样本券估值调整略大于非样本券,1Y以内、2-3Y样本券超跌较多。五月以来,信用债ETF扩容推动抢券行情,成分券普遍跑赢收益率曲线。市场学习效应下,科创债ETF的抢券可能也较为充分。伴随近期市场调整,部分信用债ETF超跌,国盛证券将一般公司债分为ETF样本券和非样本券,并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五类,总体来看,样本券较非样本券超跌0.52bp,其中1Y以内、2-3Y样本券分别超跌1.1bp、0.86bp,估值回补的幅度较大。
2.后市怎么看?
随着债市压制因素缓和,后续债市或进入修复阶段。但由于信用相对较低的流动性,以及配置力量有扰动,信用的修复或是更为缓慢的过程。
首先,“股债跷跷板”效应更多是日内短期扰动,当前基本面不支撑持续的股牛债熊。债市的规模远大于股市,从2024年社融规模看,股市只有债市的2%左右;并且债市的主导力量是银行、理财等,其资金难以直接进入股市;更为重要的是,近期股价上涨驱动更多来自于估值提升,而非基本面驱动,因此股牛债熊持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日内“看股做债”的视角下,短期股市行情对债市情绪干扰较大。
其次,近期商品价格上涨,但需求端缺乏支撑,叠加上周交易所限制期货交易,对债市的影响可能逐渐减少。近期随着反内卷政策出台以及预期的发酵,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市场对债市的担忧有所上升。工业品价格上涨能否带来融资需求增加才是决定利率走势的关键。从当前需求走势来看,并不十分强劲。缺乏需求支撑情况下的工业品价格上涨,对利率的冲击则相对有限。并且,上周交易所出手干预期货市场后,商品热度或逐渐降温。
此外,近期央行呵护资金面,资金或维持平稳宽松。7/25-7/30中的四个交易日,央行维持公开市场净投放,并且7月25日MLF加量续作,缓解了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资金价格也出现回落,央行或无意收紧流动性。
从季节性来看,8-9月债市出现调整的概率较大。三季度信用债净融资呈现出季节性特征,5月因年报披露供给为年内低位,6-8月信用债供给回升,进入9月,企业融资需求转弱,信用债供给回落。而需求端,由于季末回表的影响,7月初理财规模可能通常迅速回升,8月理财规模增幅或下降,进入9月末或明显回落。因此,三季度7月债市下行为主,8月涨跌不一,9月通常调整。
当前信用行情较为脆弱,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债市波动较大,短期股市商品对债市形成压制。第二,6月在信用债ETF的推动下,信用债走出独立行情,目前中短端信用利差下行空间有限。第三,信用债ETF在牛市推动债券上涨,在熊市中规模收缩同样可能加剧抛券和挤兑。第四,6月以来的信用行情,基金可能是主导力量,市场调整中基金的交易行为将加速市场的下跌。
市场调整往往快速演化,而情绪修复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渐进式把握修复行情。经历一季度的回调后,4月初对等关税出台,10年国债快速下行至前低附近,而信用债从5月初才开启独立行情。近期市场调整幅度不及一季度,但市场情绪修复同样需要时间。不排除后续市场情绪出现反复,波动市中信用投资建议适度防守。观察后续利率变化的节奏和情绪,信用渐进式把握修复行情。建议由短及长配置,同时流动性由高及低配置,例如先关注高流动性的二永债,再关注低流动性的普信债。
信用投资如何应对?1)1-3年信用债曲线较为陡峭,期限利差处于较高分位数,可采用骑乘策略。2)经历上周调整后,信用利差整体仍处于低位,1-2Y利差分位数多在20%以内,3-5Y多在20%-40%,仅7-10Y相对较高。市场波动中主要关注中高等级、中短期信用债,提高流动性,避免因小失大。3)4Y及以上二级资本债相较普信债的品种利差较高,可适度关注4-5Y国股行二永增厚收益。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注: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7月31日发布的研报《缓慢的修复——8月信用策略》,分析师:杨业伟 S0680520050001;王春呓S0680524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