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企业换了个科技舵手 创始人李燕飞退居二线 药易购有什么野望?

海闻社观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次看似平静的权力交接背后,中国“医药电商第一股”正在为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海闻社观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次看似平静的权力交接背后,中国“医药电商第一股”正在为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730日晚,四川合纵药易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完成董事会换届并聘任高级管理人员、审计负责人及证券事务代表的公告。公告显示,原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顺军正式接任董事长职务,并继续兼任总经理,公司创始人李燕飞卸任董事长后仍担任董事职务。同时,公司还聘任了其他新的高级管理人员。

就在三天前,李燕飞还以董事长身份出席公司年中会议,72小时内,她已悄然退居二线,仅保留董事席位。而陈顺军,这位神鸟健康创始人走向前台,开启药易购的科技大健康新纪元。

 image.png

图源:公司公告

这场交接看似突然,实则酝酿已久。公告显示,李燕飞虽卸任董事长,但通过直接持股36.97%及合伙企业间接控制43%股权,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这种退而不休的安排,在民营上市公司代际传承中颇为典型。

根据新一届董事会的构成来看,药易购有着明显的战略转向意图。9人董事会中,除李燕飞及其配偶周跃武留任外,新增三位独立董事分别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覆盖金融、法学和营销专业。更引人注目的是95后董事甘孟的加入,作为2023年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现任西部智慧检验与数字医疗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不过就在不久前,留任董事周跃武因亲属短线交易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在新团队强调规范运作的背景下,这一事件成为公司治理升级的反面教材。

陈顺军的简历在传统医药企业中显得格格不入。他是巴黎第十二大学在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2001年进入IT技术领域,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智化新零售的资深实践者。

过去三年,陈顺军已主导多项科技融合项目,比如构建 “医药流通数智云-智能体”一体化智算服务体系,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直播电商等场景2025年完成公司的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成为医药产业智能化里程碑推动20多款医药流通数据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获评“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换帅背后的压力清晰可见。2025年一季度,药易购营收11.38亿元,同比下滑8.06%;归母净利润418.37万元,暴跌54.65%。这延续了2024年净利润下降72.52%的颓势。

业绩下滑主因就是战略转型的阵痛。公司解释称:“毛利率下降导致毛利额降低,部分子公司业务拓展尚在培育期”。这与陈顺军力推的数智化投入节奏高度重合,公司的传统医药流通业务出现收缩,而AI、数据资产等新引擎尚未形成规模产出,青黄不接成为必然。

作为一家长期聚焦于院外医药流通的企业,药易购近年来持续推动BC”战略,但从财务表现看,转型成效仍未能有效对冲主营业务下滑带来的压力。

2024年,公司医药电商业务营收为14.41亿元,同比下滑15.6%。平台月活用户下降3%,客单价下降18.2%,流量转化能力下降。尽管线上B2C业务同比增长225.87%,实现收入5696.94万元,但在全年营收中的占比仍不足1.3%,对整体业绩的贡献十分有限。

在线下业务方面,公司控股连锁药店达1508家,但2024年门店净减少161家,显示其在“万店内卷”市场环境中的扩张空间受限。与此同时,公司在民族药、中成药、特医特膳、医疗设备、合成生物等领域有所布局,但相关业务仍处于投入期,尚未形成收入规模。

医药流通的市场想象力与增长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想要超脱打破瓶颈,就只有打破医药流通的局限性。在近期与晖致医药的战略沟通会上,公司运营负责人肖丹丹详解布局,通过“药聚力”平台整合中小医药商业公司的供应链需求,解决其“信息化系统缺失、销售回款难”等痛点。

在数据资产化方面,公司已完成20余款医药流通数据产品的确权登记,涵盖终端动销、库存周转、品类热度等维度。这些沉淀于7万家注册医药终端的数据金矿,有望通过上海数交所实现价值释放。

作为一家市值不到30亿元的上市企业,药易购的资本运作空间还是有的。不管是数据资产的重估、还是对大健康项目的孵化,都有不小想象空间。

但所有构想都需跨越现实鸿沟,当前的药易购90%以上营收仍然由传统医药流通业务贡献,数智化赋能并没有那么轻松写意,这注定是场需要耐心的长征。李燕飞时代的药易购完成了从传统批发到医药电商的首次跃迁,而陈顺军要引领的是从电商平台到科技大健康生态的二次革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