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六记背后的阿宽食品代工厂,不止一次“翻车”!

大望财讯发现,除麻六记外,阿宽食品也是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等诸多网红品牌的代工厂。而此次并非是阿宽食品首次出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如早在2022 年,就曾有消费者在其生产

近日,有消费者投诉在开市客购买的麻六记酸辣粉存在发霉问题,导致该产品被所有门店下架。

7月27日,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宽食品”)作为麻六记酸辣粉的代工商,率先发布致歉声明并启动召回,承诺承担全部退货费用及经济补偿。

1.jpg

而麻六记官方则延迟一天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已启动召回程序并推进补偿方案,并承诺加强代工厂监管、加快自建供应链以杜绝类似问题。

大望财讯发现,除麻六记外,阿宽食品也是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等诸多网红品牌的代工厂。而此次并非是阿宽食品首次出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如早在2022 年,就曾有消费者在其生产的红油面皮中发现“疑似老鼠肉”的黑色物质。

网红品牌麻六记酸辣粉品控失控

网红品牌麻六记近期陷入了争议之中。

麻六记由汪小菲与母亲张兰于2020年创立,总部位于北京,主打毛血旺、辣子鸡、水煮鱼等传统川菜,迅速成为川菜界“顶流”。2022年,麻六记布局线上零售业务,品牌借助张兰直播间流量切入速食赛道,其酸辣粉产品通过阿宽食品代工迅速走红,销量暴涨,“麻六记”成为酸辣粉的代名词。

短短两年间,其产品进驻4万家便利店,覆盖沃尔玛、7-11等主流渠道,线下门店扩张至43家,酸辣粉专门店突破100家。

此次麻六记酸辣粉发霉事件曝光之后,张兰再次被提及。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麻六记创始人张兰曾在直播间强调“除了流水线是租的,材料、秘方和工人都是自己的”,这显然与阿宽食品的回应不符。

2.jpg3.png4.png


此外据南方日报报道,买到发霉酸辣粉的消费者称麻六记提出进行和解,但未向消费者解释产品发霉原因,麻六记关联企业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会根据消费者提供的《和解协议》赔偿消费者1000元,但同时希望消费者能够删除发布的食安投诉帖子。

4.jpg

麻六记与阿宽食品的道歉声明中明确指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品批次仅为6月16日、18日生产的两个批次。但大望财讯却发现,粉饼发霉问题远非个案,且投诉时间线早于声明提及的批次。仅在小红书平台,就有多位消费者反映,其于6月23日、25日、26日购买的麻六记酸辣粉同样出现了霉变现象。

5.jpg

据阿宽食品招股书显示,自2022年起,麻六记便跻身阿宽食品最大客户之列,其次是三只松鼠、李子柒、桃子姐、百草味。在2022年,麻六记向阿宽食品采购方便食品的金额为5034.51万元,2023年这一数字攀升至1.7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45.65%,到了2024年,采购额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5.52%,可以看出其增速已经有了明显的放缓迹象。

5.jpg

曾为李子柒等网红品牌提供贴牌代工服务

阿宽食品的前身白家食品创立于2001年,最初以方便粉丝产品打开市场。

2015年,阿宽食品推出非油炸红油面皮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线上渠道的爆发式增长,这款产品迅速成为爆款,2021年单品销售额就达到了5亿元。

据公司官网介绍,阿宽食品专注于方便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以及自热食品等多个品类。公司目前拥有“阿宽”和“白家陈记”两个自有品牌,其中“阿宽”品牌主打方便面、煮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和自热食品五大产品线,而“白家陈记”则专注于方便粉丝领域。

阿宽食品的走红,并不只依赖于“红油面皮”,为网红品牌代工也重要因素之一。

自2016年起,阿宽食品开始转型代工领域,通过“定制销售模式”为三只松鼠、麻六记、桃子姐、百草味、李子柒、网易严选等多个网红品牌提供贴牌代工服务。

7.png

阿宽食品近年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4年期间公司年营收稳定在10亿元以上。但自2021年后,公司业绩增速逐年放缓。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4年,阿宽食品的营收分别为12.14亿元、12.46亿元、13.03亿元和13.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40%、2.65%、4.54%和4.72%。利润表现方面,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584.19万元、6834.42万元、5092.39万元和4457.04万元,同比增速呈现显著波动,2021年同比下降26.60%,2022年实现22.39%的增长,2023年再次下降25.49%,2024年延续12.48%的负增长态势。

8.png

早在2021年12月,阿宽食品就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然而,2023年12月,公司却撤回了IPO申请。此后,阿宽食品转战新三板。此次质量事故无疑为其资本进程增添了新的变数。

食品安全问题投诉不止

此次酸辣粉发霉事件并非阿宽食品第一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翻车”。

作为麻六记核心供应商,其产品质量问题持续引发关注。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早在2022年2月16日,就有消费者在小红书发帖称,在一包在拼多多上购买的红油面皮塑封膜里,发现可疑黑色物质并质疑为“老鼠肉”。随后快速登上热搜。

当晚,阿宽食品在官方微博回应,由于目前仍无法判断该消费者发布的图片是否为我司产品,仅从提供图片判断,出现该情况可能为因为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内包膜破损,细菌进入导致的发霉与变质。随后第二天,阿宽食品再次表示,已经与消费者联系,因对方未保留和提供产品外包装、生产批次及购买记录,尚无法判断该面饼为公司产品。

9.jpg

此前2022年6月,阿宽食品在筹备A股上市之际,由于消费者集中反映其部分方便食品存在黑斑、异物等问题,还曾受到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的约谈,并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予以公示。

59c2fde2c7ac1b8dc5e0e6fbc48704c.png

此外,大望财讯注意到,截至2025年7月31日,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存在大量与阿宽食品相关的投诉,累计投诉量多达512条,其中多起涉及存在发霉、异物、虫子等问题。

11.jpg

企查查显示,阿宽食品涉及62起司法案件,案由包括产品责任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金额逾60万元。

ac5a96bed28983f7a4a017437a41ac4.pn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