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捕捉新边际
人形机器人被纳入国家战略高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并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设定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生态。
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东等10余地先后推出产业基金,合计规模超700亿元,专项支持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政策密集落地,为企业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提供持续动力。同时,头部国资基金、龙头企业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细分赛道的投融资热度不减,边际利好频出。
二、重视新技术
海外进展方面,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V3(Gen3)已在美国工厂试验,马斯克确认V3设计无需再做根本性改变,未来将具备更高自由度的灵巧手、优化肩臂结构和更轻量化机身,目标实现家庭场景中的叠衣、看护等复杂任务。
Gen3预计25Q3亮相,2025年末量产数千台,2026年扩产至5–10万台,2027年产能达50万台。与V2相比,V3在肢体协调、传感融合和控制精度上有重大升级,国产企业可借鉴路线图,抢占核心零部件与软硬件算法优化红利。
国内市场规模拐点亦将至: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2025年有望翻倍达100亿元,2029年突破750亿元。关键技术迭代集中在
灵巧手与执行器:高自由度模块化设计,驱动器外置降本提效
电子皮肤与传感:高覆盖率柔性传感层,提升环境交互安全
轻量化材料与结构:新型复合材料与拓扑优化,加速能耗降低
内部传感器与控制:更精准的运动捕捉与AI决策,强化复杂环境适应
三、感受新消费
7月WRC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北京召开,经开区首个机器人消费节同步启动,线上线下购机器人可获最高1500元补贴。此举意味着政府和市场主体对“消费级”人形机器人的认可度正在提升,补贴激励将掀起家庭、教育、商用演示等多场景试用潮。
IDC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扫地机器人出货118.8万台,同比增长21.4%,智能服务机器人渗透率持续提升。人形机器人在更高端家政、陪护、商用演示需求初现,C端试水成功后,行业或迎来估值与业绩双重修复窗口。
基于“三新”逻辑,建议以产业链分层配置:
1)T链核心零部件: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浙江荣泰、五洲新春、震裕科技、银轮股份
2)T链应用趋势:福达股份、汉威科技、信质集团、夏厦精密、天龙股份、新铝时代、统联精密
3)国内机器人创企与主机厂供应链:小米生态链、乐聚生态链、傅利叶链条;创企与龙头如宇树机器人、智元智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