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板块迎来历史性战略转型

1

近年来,中国军工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转型期,步入“新质化、体系化、国产化”三大趋势全面叠加的高景气通道。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年,大规模订单集中落地,装备升级、体制改革与军贸扩容三重驱动,让中国军工产业的投资价值被深度重估。

一、新型作战力量崛起

2025年9月的阅兵式成为中国新质作战力量集中登场的舞台。除传统徒步装备方队外,大批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装备首次亮相,彰显中国军队对“技术为王”理念的全面拥抱。无人装备、AI控制系统、电磁及激光武器等新兴力量的入列,标志着军工行业正由传统装备向智能、无人、体系对抗转型。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政策保障:中国国防预算2025年同比增长7.2%,达1.81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无人装备、数字化管控、高端智能材料等领域;

国产替代成效显著:2024年中国军贸进口已降至全球0.25%的占比,自主装备体系基本完善;

新兴领域爆发:新域装备(如无人机、高超声速武器、卫星互联网、军工AI)年均复合增速超20%,远高于传统军用平台(舰船、战机5-8%)。

未来五年,中国军工将加速构建以“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为主的全体系作战能力。把握住国产化、“新质化”与“体系化”的主线,是投资人理解行业进阶的关键。

二、军贸出口战略跃迁

中国军贸出口已实现从“单品性价比”向“体系解决方案+技术标杆”转型。过去十年,中国军贸出口持续上升,2025年预计中国军贸出口额可达450亿至650亿美元,全球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预计14.3%,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出口结构也正快速迈向高附加值、高技术装备,代表产品包括:

先进战机:歼-10CE、枭龙战机出口至巴基斯坦、歼-35A首次亮相引发海外关注;

无人系列:彩虹和翼龙系列无人机深受中东、东南亚及非洲国家青睐;

弹和地面火力:雷霆系列远火、红箭反坦克导弹多次中标国际大单;

高新装备:信息化、电子对抗、数据链和新材料装备成为竞争新高地。

国际局势强化了中国军工产品的市场需求,美国、欧洲不断加大军费投入催生全球军备竞赛。中国装备不仅价格优势突出,其体系化集成能力、全供应链服务能力和稳定的后勤保障也成为吸引海外买家的关键。

三、十四五加速度

2025年“十四五”末期,军工产业正迎来订单密集释放、产能提升、业绩转正的多重高潮:

订单兑现高峰:2023-2024年受人事调整及产业链扰动影响,部分订单积压未能如期释放。2025年政策端推动集中补发,众多军工企业已披露新签订单、批量交付进入高峰;

业绩加速修复:2025年上半年军工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中信军工指数上半年上涨4.4%,跑赢上证近3个百分点,核心公司进入连续放量兑现业绩的新周期;

行业龙头拉动效应突出:C919国产大飞机订单累计突破1,000架,国产化率提升至80%,后端产业链(如航发、航电系统、隐身材料等)充分受益,同时智能弹药、雷达系统、水下无人装备等众多细分赛道实现订单倍增。

2019、2020年“十三五”末所出现的营收大幅跳升效应再次上演,2025-2027年中国军工企业将迎来历史最高盈利预测区间。

四、投资逻辑集体跃迁,把握军工赛道优质标的

这一轮军工行情背后的核心逻辑,并非仅是简单的订单释放,而是与“国际地缘安全结构性重塑、高技术装备国产换代、军工产业链体制变革”深度绑定。投资上建议聚焦以下主线:

(一)新型作战平台:

先进战机板块

整机类:中航沈飞、中航成飞、洪都航空

隐身材料:佳驰科技、华秦科技、光启技术

雷达系统:国睿科技、航天南湖

(二)精确打击武器:

地面类:中兵红箭、光电股份、北方导航、国科军工、长城军工、高德红外、广东宏大

机载类:国博电子

(三)信息化与智能化:

数据链:七一二、新劲刚

北斗/时空数据:海格通信、中科星图

反无装备:四川九洲、六九一二

军工AI:能科科技、观想科技、华如科技、成都华微

(四)水下装备与海洋新域:

中国海防、集智股份、中科海讯、中船防务、中国船舶、西部材料、中科星图

(五)作战机器人与自动化:

晶品特装、光电股份、建设工业、凌云股份

(六)其他前沿军工概念:

电磁装备:湘电股份、王子新材

激光武器:锐科激光、联创光电、新光光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不惧关税扰动,模拟芯片突围在即

Figma首日上市暴涨256%,带飞AI应用

PCB后,麦格米特是下一个起飞的战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