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寻找下一个上纬新材

1

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磅开启,汇聚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1500余件机器人展品以及超过100款首发新品,展示了机器人产业全新的发展态势和技术突破。

相比往年,本届大会机器人作业能力显著提升,摆脱了“摆拍”形象,真正实现了多样化、高频率的实用型打工能力——分拣、搬运、超市购物、演奏钢琴等多场景应用纷纷亮相,凸显机器人从“实验室明星”到“现实生产力”的跨越,标志着软硬件协同创新带来的产业飞跃。

一、硬件技术及其产业格局新观察

1.深度相机市场格局优化,奥比中光领跑

本届大会深度相机厂商有限,但技术竞争激烈。奥比中光推出机器人用3D激光雷达,突破了传统雷达仅限2D的瓶颈,售价仅2999元,表现出极高性价比和应用广度。

Intel Realsense的双目结构光相机相比,奥比中光通过集成itof、双目+激光雷达+dtof+结构光+工业相机六大类产品,构筑了完整的产品矩阵,形成生态和研发上的多维优势。

现场优必选、宇树、智元、天工等知名厂商均搭载奥比中光相机,体现其市占率的迅速攀升和在未来技术及成本控制上的领先趋势,奥比中光有望持续超越Intel,巩固市场领军地位。

2.执行器市场持续爆发,创新升级频繁

机器人硬件中的执行器环节竞争激烈,参与厂商繁多。市场上已有数十家供应商,且产品迭代速度快,推动整体硬件性能持续提升,支撑机器人更高效、更精细的动作表现。

3.减速器趋向小型化与轻量化

绿的谐波发布全球最小直径约6mm谐波减速器,减速比达到30:1。虽目前量少成本高,搭载其的小驱动件售价约5000元,但大规模量产后极具降价潜力,将推动精密轻量机器人关节普及。

科盟积极推广以peek和碳纤维材料为主的轻量化复合摆线减速器,peek用量有望从2-3公斤提升至5公斤以上,价格瓶颈预计今年突破,聚焦材料供应链的宁波华翔等公司受益明确。

4.电机领域保持传统方案主导,未来谐波磁场及轴向磁通电机潜力显著

目前机器人电机主流仍为传统设计,未来随着谐波磁场电机和轴向磁通电机技术成熟,其应用比例在机器人关节、轻量化动力系统中将不断上扬。

5.丝杠技术优化微型化

诺仕微型滚柱丝杠成功实现内径小至1.5mm,采用冷锻工艺兼具性价比和高成熟度。9月将推出C3精度冷锻丝杠新品,有望带动高精度机器人关节传动性能升级。

6.传感器多样化发展,电阻式传感器性价比优势突出

视触觉传感器技术逐渐成熟但成本较高。纬钛像素点密度极高,单价约5000元;电容式传感器价格介于数百元,适合中高感知密度场景;墨现等电阻式传感器点阵密度高且单价低(上百元),因此更适用于手掌及手臂大面积布局。指尖区域多采用视触觉或电容式传感器以实现多维力感知,整体来看性价比与功能最优的电阻式方案市场前景广阔。

7.数据集短板需突破,产业多方协同积极推进

数据资源限制被普遍认为是当前机器人产业的“卡脖子”环节。行业标准缺失、高质量数据稀缺成为制约智能化进步的瓶颈。主机厂、灵巧手开发商、数据供应商合力攻关,有望借助社会资源实现数据集标准化和高质扩充,推动机器人认知智能快速跃升。

二、从“演示”到“实操”的质变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中,机器人实际工作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展现出密集且持续的多场景生产生活作业能力。高性能机器人已能完成复杂作业如物料分拣搬运、超市购物捡货,甚至在舞台上精确弹奏钢琴等,显著打破摆拍质疑。这体现了人工智能深度集成与机械硬件升级的协同效应,机器人工作稳定性提高,显示产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硬件技术创新尤其在深度相机、多样执行器、小型减速器及传感器领域持续升级,而数据集及智能算法的突破将加速机器人认知能力进入新阶段。机器人实际“打工”场景的密集呈现,彰显产业链成熟与应用多元化。

未来,随着技术成本下降、产业生态完善及政策支持强化,机器人行业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自动化、智能仓储、医疗康复乃至消费市场的应用将持续爆发,催生庞大市场空间和长期投资价值。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上述围绕传感器、电机、减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深耕的核心供应链企业,这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厂商不仅技术壁垒高,且正加快国际市场对接步伐,将持续从行业增长红利中获益。

核心概念股梳理

1.隆盛科技依托自主开发的轻量化小型谐波减速器,有望成为尼德科在华首个对接本土供应商,并且在电子皮肤与视触觉传感器领域布局领先,未来有望分享海外高端品牌份额扩张红利。

2.斯菱股份谐波减速器产品测试进度稳步推进,已通过一款新型谐波减速器测试,第二款样品已送出,技术实力验证加强。

3.凯迪股份专注线性驱动技术,精密传动系统持续深耕机器人关节,切入人形机器人关节赛道,具备充足资本实力和并购重组预期,成长动能突出。

4.安培龙积极对接国际机器人供应链T链机器人事业部,传感器材料研发进展迅速,2024年已供应车用温压一体传感器,2025年拓展储能传感器,近期获海外车与Robotaxi项目订单,海外工厂配套有望放量。

5.易德龙开发PCB轴向磁通电机,专注机器人关节、机器狗及无人机等轻量化电驱领域,8月启动与绿的谐波合作出货机器人关节电机,市场应用逐步放大。

6.麦澜德布局软体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平台,并拥有柔性压力传感器专利,抓住康复医疗机器人高增长机遇。

7.振邦智能推出多款清洁、割草及水下机器人控制器,同时涉足机器人“皮肤”触觉传感器专利,强化智能机器触感技术优势。

8.高华科技专注高可靠MEMS触觉压力传感器技术,技术壁垒与专利保护助力公司稳固市场位置。

9.长盈精密新晋机器人Tier1供应商,服务于T、NV、Figure等领军企业,独家代工NV双臂机器人,今年首发全球优质产品,供应链地位增强。

10.新益昌具备驱动器、电机、控制器等全链条自主研发能力,专注人形机器人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小脑”,创新能力突出。

11.汉威科技与国际巨头T公司对接三代产品,传感器方案结合压阻与电容技术,测试进展快速,覆盖T、亚马逊、Figure等大客户,国际订单稳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北京放开限购,点燃地产板块

2大理由,看好源杰科技爆发

下一个英维克,川环科技“翻倍”可期

加速爆发,苏试试验开始起飞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