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涨疯了。8月22日,寒武纪再度大涨,截至收盘封死涨停板,报1243.20元/股,市值5200.9亿元。成为两市唯二两只千元股,仅次于贵州茅台,再来一个涨停的话,股价将超越贵州茅台。
多家媒体用“寒王”来形容寒武纪,最近简直涨到让人怀疑人生,确实是A股的“王”。
其实,寒武纪也曾经历过“至暗时刻”。今年1月10日,寒武纪创出777.77元新高,当时被市场视为“对子顶”,随后股价经历了一波回调,最低调至551.68元,不过,到了2月末,该股股价再度创出新高。今年7月,寒武纪股价再度回调至520元左右,没想到短短一个月,股价到了1200多元,翻倍还不止。回首寒武纪的股价,寒武纪上市第一天干到了295元,市值破千亿,上市一年后跌到100元左右。整个2022年,寒武纪的股价长期徘徊在50-70元区间,最低跌至46元。到了2023年,ChatGPT的爆火催暖了寒武纪股价,2023年4月涨至271元,市值重回1000亿元。2023年11月,寒武纪又跌倒了最低104.62元,2024年2月,寒武纪最低跌到了95.85元,没想到短短一年多,就成了十倍股。
去年9月5日下午,寒武纪忽然闪崩,一度跌超14%,最终收206.9元/股,市值一天蒸发了高达134亿元。
市场传闻,有券商交流会上,一名“寒武纪专家”在会议上表示,运营商智算招标推迟,可能意味着AI资本开支预期要下调,同时寒武纪单卡价格下降,可能只能做到8万元,2024年只能做到股权激励收入11亿元,而此前预期能达到30亿元。
随后,寒武纪进行了辟谣。如果那个时候买入,短短一年不到,股价涨了6倍。
市面上针对寒武纪的争议很大。前面几年,寒武纪基本都在稳定亏钱。2020年至2023年,寒武纪扣非后归母净亏损分别达到6.59亿元、11.11亿元、15.79亿元、10.43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亿元,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收窄3.96亿元,亏损收窄46.69%。
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230.2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且较2024年第四季度,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达到30.61%。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暴涨,有人欢喜有人懊悔。有人享受了财富盛宴,有人却早早退出无缘这一轮泼天富贵。2023年,寒武纪陆续公告,在2022年底开始对寒武纪进行减持的5大股东已全部清仓。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古生代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的减持期间为2022年11月到2023年8月,减持比例为2.56%,减持总金额超14亿元;宁波瀚高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减持期间为2022年9月到2023年3月,减持比例为0.79%,减持总金额2.25亿元;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曾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减持期间为2022年12月到2023年6月,减持比例为3.52%,累计减持金额近20亿元;南京招银电信新趋势凌霄成长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北长江招银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减持期间为2023年2月到2023年6月,减持比例分别为0.78%、0.38%,分别套现3.88亿元、1.91亿元。去年上半年,这些股东全部清仓后累计套现41.85亿元。从当时看,他们清仓的点位还不错,最高的时候有271元,谁也没想到,现在股价到了1200多元。
市值暴涨,受益的还有ETF。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寒武纪前十大股东中有四只ETF基金,分别为华夏上证科创50、易方达上证科创50、华夏上证50和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还有牛散章建平,去年四季度新进,一季度还加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