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近一个月,寒武纪(688256)可谓风光无限。
截至撰稿(2025年8月26日),#寒武纪 市值已经强势突破5500亿,甚至一度冲向5800亿。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不仅彰显了寒武纪自身的超强人气,更如同在整个#AI芯片 赛道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整个板块为之震动。
来源:亿牛网-寒武纪
在寒武纪掀起的AI芯片狂潮下,同属AI芯片赛道的云天励飞(688343),也强势闯入大众视野,狂拉20cm涨停。
二级市场上,国产AI芯片,简直势不可挡。
一、寒武纪:云端业务为主,智能整机助推收入
寒武纪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其中云端产品线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实现收入11.66亿,占总营收99.3%。
来源:同花顺-寒武纪2024年度数据
云端产品线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的核心器件;智能整机是由公司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计算能力,且整机亦由公司自研的服务器产品。
简单来说,寒武纪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等产品获取收入。2024年,这部分收入同比大涨1187.78%。
寒武纪业绩猛涨、市值飙升的背后,一方面,得益于#AIGC 技术日益成熟,催生智能算力需求增长;云计算、大数据、5G、IoT等新兴产业也驱动智能芯片需求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从寒武纪自身的角度出发,思元系列芯片不断迭代,也逐渐打开了国产替代的市场空间。寒武纪已掌握7nm等先进工艺下开展复杂芯片物理设计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已将其成功应用于思元100、思元220、思元270、思元290、思元370等多款芯片的物理设计中。
来源:寒武纪2024年年报
此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即国产制造能力的提升。
寒武纪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即专注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环节外包。2022年底,受特殊事件影响,寒武纪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
2023年,寒武纪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从上年的2.19亿降至0.91亿,直接腰斩。销量上,从2022年的22万片+直降至2023年不足2.6万片,同比下降88%。
来源:iFinD-寒武纪-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销量
然而2024年,寒武纪不仅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的整体收入大涨10多倍,而且智能芯片及板卡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51.05%。说明制造环节的技术进步,比如#中芯国际(688981)的N+2工艺,也为芯片从设计到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二者相辅相成。
来源:寒武纪2024年年报
不过话说回来,智能芯片及板卡销量涨50%,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收入涨1,187.78%。可见在寒武纪的业绩狂欢背后,智能整机实则作出了极大贡献。整机单价高、收入规模大,但也因此,寒武纪的综合毛利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云天励飞:布局边缘 AI,企业级成看点
再来看看#云天励飞。云天励飞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边缘AI应用的落地,业务覆盖了从底层的算法、芯片到面向行业级、企业级、消费级三大类场景的业务。
具体来看,云天励飞的DeepEdge10系列芯片和加速卡,采用了创新的“算力积木”架构设计,通过支持多芯粒扩展的Chiplet技术,以及C2CMeshTorus互连技术,可以将多个DeepEdge10标准计算单元像搭积木一样,封装成不同算力的芯片和多芯片互连的可扩展计算系统,覆盖8T-256T算力需求。
不过结合收入结构来看,云天励飞与寒武纪不同,它并不是直接、或者说并不完全是对外销售芯片及加速卡,而是通过消费级、企业级和行业级三大场景化业务板块兑现收入。
【消费级】:基于公司核心技术,打造面向各类边缘AI场景的各类硬件设备并对外销售,包括可穿戴设备类产品、AI交互类产品等。
【企业级】:打造了覆盖NPUIP、SOC芯片、SOC模组、边缘计算盒子、AI推理服务器及智算集群的系列产品,广泛应用在摄像头终端、车路云、机器人、智算中心等场景。
【行业级】:基于公司的软件和硬件通用平台,开发面对行业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园区、智慧泛商业、智慧警务、智慧教育等行业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
来源:云天励飞2024年年报
2024年,云天励飞实现营业收入9.17亿,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1.30%。
不过,其收入大涨很大程度得益于报告期内并表岍丞技术,新增消费级场景业务,占总收入44.22%,成了第一大收入来源。而这类业务收入规模虽然最大,但毛利率却最低,2024年毛利率只有11.19%。
此外,行业级场景业务表现也不乐观,2024年实现收入2.54亿,同比下降45.91%。
来源:云天励飞2024年年报
目前,云天励飞最大的看点在于企业级场景业务。
企业级的产品形态包括IP授权、芯片、服务器整机和智算中心等。2024年实现收入约2.5亿,同比增长了699.08%。
三、寒武纪盈利破局,云天励飞亏损依旧
总的来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化探索和应用落地不断加速,AI+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地开花。下游产业态势的发展,对上游算力市场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增长。无论是寒武纪还是云天励飞,在业绩上都已经有清晰的呈现。
得益于收入规模的扩大,寒武纪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Q1继续延续盈利态势,净利率达到了31.96%。
来源:同花顺-寒武纪
不过,云天励飞仍然面临较大幅度的亏损。2024年及2025Q1,净利率分别为-62.37%、-32.49%。
亏损的首要原因仍然是研发。
AI芯片不断迭代,研发是核心竞争力。2024年,寒武纪、云天励飞研发费用分别高达12.16亿、4亿,分别占总营收103.53%、43.59%。
2025Q1,得益于收入规模扩大,二者研发费用率大幅下降,但仍分别达24.53%、31.77%。
不同的是,2025Q1,寒武纪毛利率55.99%;而云天励飞毛利率还不到30%。寒武纪成功扭亏为盈,而云天励飞仍然任重道远。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