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中心(AIDC)储能第一股”来了。
华夏能源网&零碳资本论获悉,8月26日,双登股份(HK:6960)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开盘上涨超过55%,报22.5元/股,总市值达到93.8亿元。
公告显示,双登股份在全球发售5855.7万股,发售价14.51港元,募资8.5亿港元左右,募资主要用于东南亚兴建一个锂离子电池生产设施;于泰州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加强海外销售及营销;拨付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双登股份成立三十余年,从一家资不抵债的小镇电池厂,发展为储能细分领域的龙头。其主营业务为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铅酸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及锂离子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电力储能等场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双登股份2024年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1%。头顶“AIDC储能第一股”的光环,双登股份招股获得了逾3000倍的超额认购,市场反响异常热烈。
小镇电池厂起家,三度冲击IPO
双登股份靠铅蓄电池起家,前身是泰州姜堰市密封蓄电池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家电池厂已资不抵债,濒临倒闭,33岁的杨善基临危受命接任厂长。接手之后,他四处招揽人才,连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电池专家祝士平也受邀加盟。此后,杨善基等人经过潜心钻研,率先在国内研发出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解决了传统电池维护频繁、漏酸污染等痛点,扭转了电池厂困局,并成功切入通信基站备电领域。
1995年,杨善基创立江苏双登电源有限公司,将姜堰密封蓄电池厂的核心技术与客户资源注入新公司。此后,杨善基又在双登电源基础上成立了双登集团。2005年,杨善基带领双登集团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蓄电池行业首家海外上市公司,这也是双登集团第一次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2011年,杨善基又成立了双登股份,并收购了双登集团、富思特、南研院等单位的电池资产。通过新建厂房及生产线扩建,杨善基将分散的电池资产业务进行重整,形成了今天的公司架构。
双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锐
2018年,杨善基说服拿到北美知名大学终身教职Offer的儿子杨锐,回国接了班。2021年,杨锐担任双登股份董事长后,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拓展了多元化的储能业务,横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电力储能等多个应用场景。
尤其是数据中心储能业务。近年来,受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增长的影响,数据中心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双登股份的数据中心客户,已涵盖阿里巴巴(HK:9988)、京东(HK:9618)、百度(HK:9888)、万国数据(HK:9698)等数据中心营运龙头。到今年,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总收入的46.7%,跃升为双登股份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同时,杨锐开始带领双登股份冲击IPO。
不过,双登股份的资本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6月,双登股份第一次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4年4月,历经两轮问询后,双登股份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在问询中,深交所重点关注了双登股份“技术路线及产品类型是否存在落后、被淘汰风险”、“部分资产可能来自于已退市上市公司隆源实业”、“户用储能应用场景下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
2024年8月,双登股份再次冲击IPO,转向港交所递表,不过于2025年2月失效。2025年3月,双登股份第三次递表,终于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IPO难掩业绩、经营多方面隐忧
表面上看,双登股份发展势头强劲,但实际上,其正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业绩不佳等多方面的压力。
例如,双登股份首次IPO时计划募资15.75亿元,用于年产2.5GWh储能锂离子电池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而本次登陆港交所,实际募资8.5亿港元,金额已大幅缩水。
业绩方面也是如此。2022-2024年,双登股份营收稳步增长,分别为40.72亿元、42.6亿元、44.98亿元。但其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3.85亿元和3.53亿元,同比增幅为624.83%、37.07%、-8.27%,增幅在逐年下降,尤其是2024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问题。
此外,2024年双登股份的毛利率同比下滑了3.6个百分点,从2023年的20.3%下滑至2024年的16.7%。2025年前五个月,双登股份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4.9%,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两大产品毛利率均呈下降趋势。
双登股份所处的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电池赛道竞争激烈,且行业集中度分散。双登股份是全球第一,占据了11.7%的市场份额。但是,双登股份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入局抢食者众多,对其业务造成一定压力。
从细分场景来看,双登股份的通信基站储能业务的收入近年来持续下滑。此前该业务是双登股份的收入支柱,然而今年前5个月已经降到7.93亿元,不再是双登股份的第一大业务。
华夏能源网&零碳资本论注意到,这一变化背后,主要是双登股份通信基站电池的平均售价和销量双降。2022-2024年,双登股份通信基站电池的平均售价复合增长率为-4.3%,销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5%。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中国新的5G通信基站储能新增装机量分别为15.3GWh、14.9GWh及12.8GWh。5G通信基站储能新增装机量下降,市场增长放缓,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这是双登股份通信基站储能业务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
双登股份通信运营商客户包括中国移动(SH:600941)、中国联通(SH:600050)、中国电信(SH:601728)、中国铁塔(HK:0788)、爱立信等通信行业巨头,呈现出下游客户体量大且集中度高的特点。2022年到2025年前五个月,五大客户分别占双登股份总收入的54.2%、46.1%、38.4%和34%。导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储能产品的平均售价下跌,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更多储能供应商参与通信客户的供应链。
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新增装机容量计算,2024年双登股份在全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排名第十二,市场份额2.5%。这意味着,双登股份依然要与众多强劲竞争对手抢夺市场份额,包括宁德时代(SZ:300750)、比亚迪(SZ:002594)等储能巨头,这无疑对双登股份是不小的挑战。
未来能否讲好锂电池故事?
当初靠铅蓄电池起家,如今双登股份想靠锂电池讲新的故事。不过,从产品层面来看,双登股份锂电池的故事并不好讲,近两年来该产品业务持续萎缩。
2022-2024年,双登股份锂离子电池收入分别为15.69亿元、18.55亿元及14.96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38.5%、43.5%及33.3%;而铅酸电池收入分别为24.22亿元、23.37亿元及29.07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59.5%、54.9%及64.6%。
2025年前五个月,铅酸电池收入占比继续增长,达到了72.7%,而作为第二增长极的锂电池产品,收入占比下滑至24.5%。
而且,2022-2024年,双登股份锂电池销量从1.65GWh增长至2.14GWh,平均售价却从948.3元/kWh下滑至698.6元/kWh,
另外,双登股份锂电池的产能利用率一直不高,2022-2024年分别为71.5%、65%和67.1%。今年前五个月,利用率回升至79.8%。尽管产能利用率不高,双登股份仍在扩张产能,此次募资用途之一就用于东南亚新建锂电池生产设施。
双登股份想要讲好锂电池故事,必须增强自身的研发实力。双登股份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技术创新对成功至关重要,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相信此举是影响未来成长及前景的关键因素。
但是,从财务数据看,事实并非如此。2022-2024年,双登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1.1亿元、1.13亿元和1.1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2.5%、2.6%和2.5%,研发费用率连3%都不到。
反观同期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的比重,均在3%以上。同时,相较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双登股份的研发费用率也低于平均值。
研发投入不足,或将使得公司发展锂电后劲不足,在竞争激烈的锂电市场没有技术硬实力就很难有核心竞争力。讲好锂电池故事、培养新的业绩增长点,双登股份需要迈过的“门槛”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