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骤降,费列罗拟斥资约30亿美元收购家乐氏

在食品行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中,百年谷物食品企业家乐氏近期的盈利骤降,让人大跌眼镜。

在食品行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中,百年谷物食品企业家乐氏近期的盈利骤降,让人大跌眼镜。

2025年第二季度,家乐氏净销售额约为6.13亿美元,同比下降约为8.8%;季度净利润约为8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700万美元暴跌78%,净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5.4%骤降至1.3%。

业绩承压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家乐氏总营收约为12.76亿美元,同比下降约为7.5% 。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下降约为8.8%,此次下降是家乐氏在一段时间内经营困境的集中体现。

在过去,家乐氏凭借经典的谷物早餐产品,如Rice Krispies、玉米片(Corn Flakes)等,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如今这些曾经的畅销产品销量日渐下滑,直接拖累了营收增长。

利润方面,除了第二季度净利润暴跌78%,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仅29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锐减59%。这表明家乐氏不仅在收入端面临挑战,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导致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长期以来,家乐氏作为谷物早餐领域的知名品牌,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较高的市场份额。但随着业绩的持续下滑,其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在一些关键市场,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和注重健康的消费市场中,家乐氏的品牌影响力明显下降。

这一趋势变化,导致Rice Krispies、大米脆片(Rice Krispies)、玉米片(Corn Flakes)等家乐氏经典麦片品牌用户流失,销量日渐下滑。即使家乐氏也推出过Kashi等纯天然、有机谷物新品,但尚未形成气候,难以扭转整体颓势。

此外,即食麦片业务的高成本结构也令改善空间受限。由于规模增长停滞,家乐氏难以通过大幅削减成本来提高利润率。拆分独立后,缺乏母公司支持还加剧了其在全球采购、物流整合方面的压力。

为了应对困境,家乐氏在2024年宣布了5亿美元的供应链优化计划,计划关闭部分产能过剩工厂、精简生产平台。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较高的重组代价,但从长期来看,有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来提升利润。例如,关闭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工厂和削减田纳西州孟菲斯工厂的产能,预计将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开支和人员成本。

然而,目前这些措施尚未取得明显成效,成本削减的效果需要时间来体现,且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员工安置、资产处置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面对业绩困境,家乐氏积极寻求战略调整,目前正与费列罗集团进行收购谈判,费列罗拟斥资约30亿美元收购家乐氏。

斥资约30亿美元收购家乐氏

2023年10月,家乐氏母公司董事会批准将业务一分为二:其中Kellanova公司承接全球零食业务(如品客薯片、Pop-Tarts点心等),而WK家乐氏则专注北美等地区的即食谷物早餐业务。拆分后的两家公司独立运营,但谷物板块业绩每况愈下,加之高企的债务负担,使WK家乐氏难以走出困境。

财报显示,2023年以来WK家乐氏的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而拆分前这一指标在50%左右。2025财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83.78%,与上年同期的83.21%基本持平,但高于历史水平。如此沉重的债务杠杆无疑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而在这个紧急关头,费列罗向家乐氏递上了一枝“橄榄枝”。

值得注意的是,费列罗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铺垫:早在2019年,它就以13亿美元收购了家乐氏旗下奇宝(Keebler)、Famous Amos等曲奇饼干和水果零食业务,将触角从糖果延伸到烘焙零食领域 。2020年又收购了英国谷物棒和格兰诺拉麦片制造商Eat Natural,开始涉足谷物健康零食赛道。

Running Point Capital Advisors首席投资官Michael Ashley Schulman表示:“收购 WK家乐氏让费列罗得以摆脱其以可可产品为主的结构,快速获得美国的分销网络、货架空间和品牌组合……进入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并以较合理的成本进行创新拓展。”

2024年,玛氏公司(Mars)宣布以含债务近36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家乐氏拆分后的零食公司Kellanova,这笔交易成为2024年全球食品业最大并购案之一。但由于交易涉及品客、怡口莲等众多知名品牌,目前正面临欧洲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审查。

 

另一方面,饮料巨头百事可乐也在去年斥资19.5亿美元收购益生菌苏打水品牌Poppi,还以12亿美元拿下墨西哥健康零食公司Siete Foods,向更健康的品类延伸。家乐氏的谷物老对手Post公司则以8.8亿美元收购了第8大道食品公司,以壮大谷物和零食版图。

 

如果拿下WK家乐氏,费列罗既可以低价捡漏一个百年品牌,又可趁机进军早餐食品市场,占据新的消费场景。这场收购背后,既有“人弃我取”的机遇嗅觉,也是对未来食品消费趋势的一次大额押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