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C与AZ双重押注,和铂医药-B(2142.HK)凭什么成为创新药赛道"稀缺资产"?

一个新的估值时代正在到来。

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高光时刻。

政策大力扶持、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频频落地……多重利好叠加之下,创新药成为资本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板块之一。其中,和铂医药-B(2142.HK)表现尤为抢眼——凭借全球稀缺的抗体技术平台和接连落地的跨国合作,其股价年内涨幅高达691.94%(截至9月2日收盘),强势跻身港股创新药板块涨幅前四。

资本市场表现背后,是扎实的业绩与持续的资本认可。继交出盈利同比增长超50倍的中期成绩单后,和铂医药再获顶级主权基金青睐: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其配售,斥资约5.11亿港元增持4502.2万股。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今年第二家重仓入股和铂医药的全球顶级机构——早在3月,国际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就已率先战略入股,以每股约10.74港元的价格,斥资1.05 亿美元认购和铂医药 9.15%新发行股份。认购价较协议签署当日港股收盘价溢价37.2%。

巨头接连押注,究竟看中了什么?在一众Biotech中,和铂医药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长线资本眼中的“稀缺资产”?

图表一:公司今年以来股票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数据截至2025年9月2日

蓝线:和铂医药 黄线:恒生指数

 

GIC大手笔增持,“长线”资本加持

 

先来看这份配售公告透露出来哪些关键信息。

根据香港联交所9月2日披露的文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于8月29日以每股均价12.7133港元增持和铂医药-B (02142.HK)4,022.2万股普通股股份,每股作价12.7133港元,价值约5.11亿港元。增持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最新持股数目为5,397.7万股股份,好仓比例由1.62%升至6.37%,跻身公司重要战略投资者行列。

图表二:GIC增持股权披露情况

数据来源:港交所,格隆汇整理

从投资主体维度来看,此次交易凸显顶级资本对创新药赛道的长周期布局。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之一,GIC管理着新加坡政府的大部分金融资产,并进行长期投资,其不仅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更是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协会(SWF Institute)认可的顶级机构。据国泰君安研究数据显示,其管理资产规模超7000亿美元,以"穿越周期的长期价值发现者"著称。

GIC的投资动向被视为全球资本的“风向标”,其对中国生物科技板块,特别是技术平台型公司的重仓布局,往往被视为对行业底层逻辑与公司质量的“认证”。

从交易细节来看,GIC此次可谓是大手笔增持,长线资本用真金白银投票。

根据披露的信息,此次对和铂医药增持后,GIC最新持股数目为5,397.7万股股份,好仓比例由1.62%升至6.37%,成为公司重要战略投资者之一。

这清晰表明,对于GIC这类着眼于长期的顶级投资者而言,和铂医药的内在价值和未来成长潜力巨大,其投资决策基于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和长期趋势判断。

从意义上来看,本次配售远非一次普通的再融资行为,更是战略信心的投票。

GIC的此次增持,远非一次简单的财务投资行为,其背后是全球顶级长期资本对中国创新药出海模式的重新审视和高度认可。

和铂医药没有选择依靠“烧钱”堆砌管线的传统路径,而是凭借其全球稀缺的HCAb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平台,通过频繁、高价值的对外授权(BD)合作,与国际制药巨头(MNC)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实现了自我造血的可循环发展模式。

 

为什么顶级资本纷纷选择和铂?

 

实际上,这并非和铂医药首次获得全球顶尖机构的青睐。

早在2025年3月,公司就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全球战略合作,不仅涵盖基于Harbour Mice®平台的多项目授权许可,阿斯利康还以1.05亿美元进行股权投资,以每股10.74港元的价格认购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9.15%。值得注意的是,该认购价较公告当日收盘价溢价高达37.16%,充分显示国际巨头对其内在价值的认可。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阿斯利康和GIC这类顶级资本纷纷选择溢价入股和铂?

究其根本,这些投资行为远超普通财务投资的范畴,更是一致看好其背后平台价值与商业模式未来的战略下注。这也是对创新药产业范式变革的投票,对技术平台型公司的价值重估。

资本市场的热烈响应,源自和铂医药构建的独特价值创造体系。

以BD合作为例,自成立以来,公司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股权投资"的三维合作模式,已完成超40项BD授权或技术合作。据2025年中期业绩披露,2025年至今公司对外合作总金额突破60亿美元大关,形成可复制的商业化闭环。这种立体化价值实现路径,使Harbour Mice®技术平台从单一工具升级为产业赋能引擎。

展望未来,和铂医药正从依托全球领先的Harbour Mice®技术平台及其延伸的2.0版技术矩阵,向更加立体的“抗体+”战略生态进化。公司以诺纳生物的临床前一站式赋能、全球创新平台出海以及和铂制药的创新疗法开发三大价值体系为驱动,到2028年将完成向全球顶尖平台型制药企业的蜕变,重新定义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国际化路径。

对此,多家券商机构看好公司未来发展。东吴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和铂医药的抗体平台具备全球稀缺性,技术授权交易确定性持续强化。基于BD现金流的稳定输入,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达1.54/1.10/1.44亿美元,归母净利润0.82/0.47/0.63亿美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8.80港元。其他国际投行亦同步上调评级,凸显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出海"模式的共识。

图表三:公司规划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格隆汇整理

 

小结

 

在全球创新药投融资环境依然复杂的背景下,和铂医药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话语权和清晰的BD战略,持续获得像阿斯利康、GIC这样的产业和金融巨头的双重认可。

这也意味着,中国创新药企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以往单纯依赖管线的“管线估值”,逐渐演进为以平台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为核心的“平台定价”。

一个新的估值时代正在到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