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之后怎么看?重视哪些方向?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兴证策略张启尧,作者:兴证策略团队

指数稳步抬升的大方向并没有变,后续依然是结构比节奏重要


、近期为何调整?调整后怎么看?


近期市场调整幅度加大,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此前上涨斜率加快、二是此前行情结构极致分化,需要短期波动进行消化、整固。

首先,8月以来市场上涨斜率加快、波动率加大,需要短期震荡休整回归“健康牛”本色。我们此前强调,从资本市场的历史使命看,要实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承载居民的财富效应,当前更需要一轮“慢牛“,这便决定了本轮市场一定是底部缓慢抬升的稳步市场但8月以来,随着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市场正在逐步摆脱此前稳步向上、波动率降低的“健康”状态,需要短期震荡休整回归“健康牛”本色。

其次,此前行情结构极致分化,也不利于本轮“健康牛”的演绎。本轮指数是一个稳步抬升的过程,需要各板块“多点开花”,交替轮动、交替向上,行情才能走得更平稳、更持久。而上周我们观察到,以通信、电子为代表的算力板块大幅跑赢,带动市场结构极致分化,不利于本轮“健康牛”行情的充分展开。近期通信、电子、军工等前期强势品种补跌,消化前期市场过热情绪的同时,本质上也是对前期结构极致分化的回归。

总结来看,近期市场调整的本质,更多在于“健康牛”的大环境下,市场需要一轮休整,以消化前期过快的上涨节奏以及极致的结构分化。支撑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不必因为短期行情的休整就改变对本轮大行情趋势的基本判断。指数稳步抬升的大方向并没有变,后续依然是结构比节奏重要。

结构上,后续重点关注具备产业逻辑支撑、情绪消化已较为充分成长主线,包括港股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新能源


二、重点关注:港股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新能源


港股互联网:6月以来,港股互联网持续跑输A股TMT产业链,后续港股互联网具备多重补涨逻辑:第一,美国新一轮降息周期有望启动,利好外部流动性敏感、此前受压制较多的港股互联网;第二,阿里最新一季云收入、资本开支均超市场预期,有望带动板块逐渐从“外卖内卷”叙事,回归AI叙事、科技成长叙事,有利于板块估值修复;第三,AI行情有望向中下游扩散,具备最佳社交场景和生态的互联网平台作为应用落地率先受益的方向,扩散逻辑更加顺畅。

创新药:经历前期调整后,拥挤度已降至中等水平,情绪已消化较为充分;中报验证龙头业绩,产业链已进入新一轮业绩释放期;9月及四季度具备降息交易、WCLC和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等行业大会、医保政策调整、潜在对外授权交易等多重催化。

新消费:前期调整后拥挤度已降至较低水平,短期已经来到赔率较高阶段。中长期看,消费升级叠加Z世代崛起,新消费受益于消费趋势的结构性转变,有望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长期新引擎,是当前低位顺周期板块中具备景气预期、有望晋升为中长期主线的方向,当前值得积极关注、布局。

新能源:作为制造板块中前期滞涨较多的行业,有望迎来追求收益弹性的资金进行“高切低”配置;9月行业进入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核心催化期;“反内卷”政策高度重视、库存+产能周期底部明确、筹码出清较为彻底,行业正处在对利空钝化、对利好敏感的阶段。一旦有超预期政策和新技术催化落地,整个板块的修复空间和斜率较为可观。

此外,我们结合25H1净利润增速和6月23日以来涨跌幅筛选当前的低位绩优方向,也大多集中在上述领域,主要包括:医药(创新药产业链、中药)、新消费(饮料乳品、个护用品)、服务消费(教育、影视院线)、家电、农林牧渔;制造(电网设备、风电设备、航海装备、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工程机械);周期(钢铁、贵金属、农化制品、水泥);金融(券商、保险、银行);TMT(计算机、光学光电子、出版)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

注:本文来自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9月4日发布的《调整之后怎么看?重视哪些方向?》,报告分析师:张启尧、胡思雨、张倩婷、程鲁尧、张勋、吴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