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9月5日,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率水平等。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从2023年启动,本次修订属于"最后关键一步"。2023年7月,证监会制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逐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投资成本。第一阶段,主要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由1.5%、0.25%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140亿元。第二阶段,主要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被动股票型基金产品交易佣金费率不得超过0.26‰,其他类型则不得超过0.52‰,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68亿元。本次发布的《规定》,降费力度大,根据中国证券报测算,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
《规定》的核心要点包括调降多种费率、优化赎回安排、引导长期投资、引导权益类基金发展、搭建直销服务平台等。1)将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0.3%;将股基和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货基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4%/年、0.2%/年、0.15%/年。2)将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按照7 日、30 日、6 个月持有期限划分,分档设置赎回费率。对于持有超过一年的对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基金中基金(FOF),不收取销售服务费,引导长期投资。3)对个人客户销售保有量,维持现行50%客户维护费的上限比例;对机构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的保有量维持30%上限比例,对于债基、货基上限由30%调降至15%(原为30%),聚焦个人客户服务和权益类基金发展。4)证监会指导中国结算搭建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
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观察《规定》对债市的冲击可以从不同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出发。截至2025年6月,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10.8万亿元。持有者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2025年半年报显示,债券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82.8%,因此,对于债基的影响,我们主要从机构分析入手。
债券基金机构持有者可能以银行为主,从银行角度而言,基金赎回费率调整对中长期债基有一定冲击,但总体影响有待观察。根据上市银行年报来看,34家上市银行2023年委外投资中,基金委外投资规模合计接近5万亿元,其中4家国有行基金委外9079亿元,9家股份行基金委外2.54万亿元,21家城农商行基金委外1.42万亿元。再考虑到非上市城农商行的基金委外也较多,因此预计债券型基金机构持有者以银行类机构为主。银行偏好于中长期债券,债券基金投资可能以中长期债基为主。而银行进行基金委外主要是借助基金的免税优势和交易投资能力,因此这部分基金委外投资预计受到基金费率调整的影响较小。基金赎回费计入基金财产,会转移给下游的投资者,短期交易将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机构以长期持有为主,不会对交易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短期交易的占比,以及对应产生的赎回效应,有待继续观察。
从理财角度而言,基金赎回费率调整利空短期债基,利好ETF基金。理财来看,截至2025年6月理财资产配置中,理财持有公募基金1.38万亿,较去年底增加0.45万亿元。由于理财产品负债端期限较短,因此我们预计理财持有短债基金较多。理财投资债基的主要出发点可能是流动性管理和提高投资收益,而基金赎回费率的调整可能使得短债基金对理财而言性价比降低,因此利空短债基金,利好ETF基金。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外部风险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报告正文
9月5日,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率水平,降低投资者成本等。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从2023年启动,本次修订属于"最后关键一步"。2023年7月,证监会制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逐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投资成本。第一阶段,主要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由1.5%、0.25%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140亿元。第二阶段,主要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被动股票型基金产品交易佣金费率不得超过0.26‰,其他类型则不得超过0.52‰,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68亿元。本次发布的《规定》,降费力度大,根据中国证券报测算,以近三年平均数据测算,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
具体而言,《规定》的核心要点如下:
1) 调降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率,降低投资者成本。将股票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8%;将混合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5%;将债券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0.6%、0.8%,调降至0.3%。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将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4%/年,调降至0.2%/年;将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25%,调降至0.15%/年。
2)优化赎回费安排,引导长期投资。将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对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基金中基金(FOF),对持续持有期少于七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5%的赎回费;对持续持有期满七日、少于三十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的赎回费;对持续持有期满三十日、少于六个月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0.5%的赎回费。对于持续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型基金的份额,不得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
3)聚焦个人客户服务和权益类基金发展。对于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基金形成的保有量,继续维持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不超过50%的上限。对于向机构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形成的保有量,继续维持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不超过30%的上限,对于向机构投资者销售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形成的保有量,将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的比例上限由30%调降至15%。
4)搭建行业平台,发展壮大直销渠道。证监会指导中国结算搭建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通过制定统一业务标准、对接多元主体、汇集行业直销力量,为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提供了集中式、标准化、自动化的"一站式"全流程数据信息交互服务。
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观察《规定》对债市的冲击可以从不同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出发。截至2025年6月,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10.8万亿元。持有者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2025年半年报显示债券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占比17.2%,机构投资者占比82.8%,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八成,是主要的持有力量。因此,对于债基的影响,我们主要从机构分析入手。
债券基金机构持有者可能以银行为主,从银行角度而言,基金赎回费率调整对中长期债基有一定冲击,但总体影响有待观察。根据上市银行年报来看,34家上市银行2023年委外投资中,基金委外投资规模合计接近5万亿元,其中4家国有行基金委外9079亿元,9家股份行基金委外2.54万亿元,21家城农商行基金委外1.42万亿元。再考虑到非上市城农商行的基金委外也较多,因此预计债券型基金机构持有者以银行类机构为主。银行偏好于中长期债券,债券基金投资可能以中长期债基为主。而银行进行基金委外主要是借助基金的免税优势和交易投资能力,因此这部分基金委外投资预计受到基金费率调整的影响较小。基金赎回费计入基金财产,会转移给下游的投资者,短期交易将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机构以长期持有为主,不会对交易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短期交易的占比,以及对应产生的赎回效应,有待继续观察。
从理财角度而言,基金赎回费率调整利空短期债基,利好ETF基金。理财来看,截至2025年6月理财资产配置中,理财持有公募基金1.38万亿,较去年底增加0.45万亿元。由于理财产品负债端期限较短,因此我们预计理财持有短债基金较多。理财投资债基的主要出发点可能是流动性管理和提高投资收益,而基金赎回费率的调整可能使得短债基金对理财而言性价比降低,因此利空短债基金,利好ETF基金。
综合而言,基金费率的调整利空中长期债基但影响相对有限,利空短债基金,利好ETF基金。债基规模超10万亿元,而机构投资者占八成,即机构投资者持有债基约8万亿元,而机构投资者中上市银行基金委外规模接近5万亿元,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中公募基金规模1.4万亿元,因此银行、理财是主要的持有债券基金的机构投资者。而银行进行基金委外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基金的免税优势和投资交易能力,赎回费率调整影响可能相对有限;理财投资债基的主要出发点可能是流动性管理和提高投资收益,赎回费调整对短债基金影响较大。因此,基金费率的调整利空中长期债基但影响相对有限,利空短债基金,利好ETF基金。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外部风险超预期,风险偏好恢复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盛证券2025年9月8日发布的《基金费率调整,对债市影响几何?》,报告分析师:杨业伟 S0680520050001,朱美华 S0680522070002,王春呓 S0680524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