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盘越来越稳,还开拓了新的增长点,一边降本增效、一边提升盈利质量,休闲卤味界的头部品牌周黑鸭,这次又走在了行业前面。2025年上半年,周黑鸭营收达到12.23亿元,净利润更是猛增228%,冲到1.08亿元。更让人惊讶的是,单店收入不仅没掉,还逆势增长了17.1%。这个数字,像一颗深水炸弹,把沉寂已久的卤味市场炸出了不小的水花。
不过现在的卤味江湖,早就不是“单纯卖鸭脖”的时代了。
这边周黑鸭利润大涨,那边绝味、煌上煌依然靠着上万家门店的规模优势跑量;久久丫牢牢把握着细分场景,紫燕百味鸡则靠“佐餐+”策略悄悄扩大消费人群。竞争早已升级,变成模式的比拼、供应链的较量、品牌定位的角逐,甚至成了“年轻人到底还吃不吃鸭”的生存命题。
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说过一句话:“食品行业没有奇迹,只有积累。”但放到今天,光靠积累可能真的不够用了,当线下流量被社区店、外卖和直播切得越来越碎,再加上“健康0添加”成为新潮流,曾经靠“甜辣锁鲜”打出一片天的周黑鸭,现在不得不面对来自跨界对手和同行抄底的双重挑战。
定位的双刃剑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堪称“冰火两重天”。好的一面确实亮眼:净利润直接涨了228%,毛利率也上来了,单店表现非常能打。这主要得益于他们一直坚持的“直营+特许”双模式并进,再加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在高端商场和交通枢纽这类门店,周黑鸭的品牌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价格卖得高也有人买单。
但隐忧也不是没有。虽然单店收入提高了,但总营收只有12.23亿元,跟绝味食品同期预计超过35亿的规模一比,差距不小。说白了,周黑鸭走的是“做深”路线,而不是盲目“做
大”。这跟它一直以来高端、高价的定位有关,也直接体现在门店数量,远低于以“万店目标”狂奔的绝味,和品类更宽的紫燕。
还有一个问题,周黑鸭的营收大部分还是靠鸭类制品支撑,鸭脖、鸭翅这些经典产品依然是主角。新品的推力和市场反响,暂时还没形成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反观绝味,早就拓展到了小龙虾、烤制产品等;紫燕更是靠夫妻肺片、百味鸡等多品类打法抢占市场。
去年底,创始人周鹏正式卸任CEO,把接力棒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张靖宜。这一步也被看作周黑鸭从“家族企业”转向“现代企业”的关键。但现在的问题是:新团队能不能既守住品牌原有的调性,又实现规模上的突破?这仍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谁在抢周黑鸭的生意?
周黑鸭在卤味赛道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反,正被来自不同方向、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全方位包抄。
首先,绝味走的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靠开放加盟、下沉市场、规模化采购,建立起强大的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能力。它的门店数量早就突破了一万家,远超周黑鸭。绝味的厉害之处在于“哪儿都有”,
其次,煌上煌作为较早上市的卤味企业,风格比较务实,扩张不快,主打“酱香”口味,在江西、湖北这些地方拥有稳定的市场。虽然知名度不如周黑鸭和绝味,但它的盈利能力并不差,尤其在成熟市场复购率很高。
紫燕和久久丫的策略就很聪明:不做零食赛道,而是专注“佐餐”。凭借百味鸡、夫妻肺片这类产品,紫燕成功切入了家庭晚餐、外卖加菜这些消费场景,久久丫则更侧重便利店、商超这类特殊渠道,产品以简易包装、低价套餐为主,瞄准年轻人和白领的即时消费。品牌名气虽然没那么响,但渠道铺得很广、渗透力强。
所以说,周黑鸭面对的不是单个对手,而是一整个“生态系统”式的竞争:其实周黑鸭也意识到问题了。早在2019年,就试过放开加盟,但一开始太谨慎,效果并不明显。相比之下,绝味早就靠上万家门店形成了规模和供应链优势;紫燕百味鸡则靠着“佐餐卤味”这一定位,把店开进社区、菜市场,成了很多人家餐桌上的选择;煌上煌和久久丫也各自在区域市场站稳了脚跟。可以说,卤味行业的竞争早就不是比谁更好吃,而是比谁的模式更聪明、谁的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和健康趋势也在持续影响卤味行业。尽管周黑鸭一直强调“气调锁鲜”、“零添加”等技术,但还是会时不时被消费者质疑防腐剂、重口味这些问题。在高盐高糖、重调味的卤制品和健康饮食观念之间,能不能继续吸引年轻人,是整个行业要面对的难题——而对高端品牌来说,这个挑战尤其明显。
周黑鸭能否“二次起飞”?
2025年的业绩爆发,确实给周黑鸭打了一针强心剂。不过这到底是短期内省钱提效带来的,还是真的具备了持续增长的能力,还得再看看。
从单店表现来看,销售额增长了17.1%,说明产品吸引力和门店运营确实有进步。但整体规模上,周黑鸭12亿多的营收,差不多只有绝味的三分之一,差距还是挺明显的。另外,虽然加快加盟让门店数量变多了,但食品安全、口味统一和加盟商管理这些问题也变得更复杂。黑猫投诉上还能看到有人说“味道没以前浓”、“品控时好时坏”,这些都是扩张背后隐藏的风险。
再从整个行业来看,卤味市场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快速增长了。现在大家更注重健康,预制菜和便利店鲜食也越来越受欢迎,都在悄悄抢走原来属于卤味的市场。周黑鸭如果真想重回行业第一,不能只靠改门店模型或者搞促销,必须在品牌年轻化、供应链能力、产品创新和内部管理上实现真正的突破。
周黑鸭不是没有尝试改变,海外市场也是周黑鸭寄予厚望的增长点。依托华人市场,周黑鸭已进入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但海外营收占比仍低于5%。文化差异、食品安全标准、供应链成本等问题,意味着出海并非捷径,而是另一场硬仗。
高管团队近年来的战略摇摆,也暴露其转型焦虑。从坚持直营到放开加盟,从聚焦高端到试探下沉,从大店到探索小店模型……周黑鸭在“守城”与“突围”之间不断调整姿态。虽然2025年上半年利润大涨,但更多得益于成本控制和部分门店迭代升级带来的阶段性增长,其根本模式问题,规模不足、场景单一、产品老化,并未彻底解决。
结语:
周黑鸭不仅仅是一个卖卤味的公司,也是中国休闲食品消费升级中的一个典型样本。
它的崛起依托于城市商业体的爆发、年轻群体购买力的提升、冷链物流的完善;它的困境也折射出消费分级的现实、流量成本的高企、品牌老化的风险。2025年上半年的利润暴涨,不代表它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它正处在一个关键转型期:是继续做“卤味界的苹果”,还是适度下沉成为“鸭中之王”?是坚持甜辣经典,还是拥抱多元口味?是继续强调社交零食,还是切入家庭餐桌?
绝味凭规模称王,紫燕以场景立足,煌上煌靠区域深耕,而周黑鸭则需在品牌高端化与渠道下沉之间找到更可持续的路径。创始人周富裕曾说:“周黑鸭不止是做鸭子的,我们是做品牌的。”
未来,能否坚持品质底线、能否持续产品创新、能否真正打通全国供应链、能否赢得更广阔的下沉市场,将决定周黑鸭能否从“阶段性胜利”走向“长期性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