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的全球化战事:下一个特斯拉?

从掀桌到造浪,这是一次行业的刷新。

2025柏林消费电子展上,MOVA携创新智能清洁产品与生态理念正式亮相,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9月5日,2025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览会(IFA 2025)正式开幕,作为“全球消费电子技术风向标”之一的科技会展,每一款新品或技术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一年该行业的发展风向标。无论是在电视、冰箱、智能清洁、AI还是影像部分,都有厂商拿出了新技术,新标杆。

而全球高端智能科技品牌MOVA,无疑就是本届IFA上最受瞩目的厂商之一。

走进 MOVA 展台,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展台上并不是单一领域的产品堆砌,而是一个完整且高效的“生态”。从搭载双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到会帮助扫地机爬楼的“爬楼机”,再到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运维系统,这些产品之间通过统一的智能平台实现无缝协同,展现出 MOVA 对未来智慧生活场景的深刻理解。

可能很多读者还不知道,如今MOVA 早已超越单一产品制造商的定位,通过底层技术的持续突破,构建起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科技生态体系,这正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回归本质,让清洁进入「真自动化时代」

熟悉智能清洁产品的读者们应该知道,智能清洁产品从诞生之初的努力方向就是“解放用户双手”,让用户彻底不用担忧清洁问题。但如今的智能清洁设备真的做到了解放双手吗?

并没有,在雷科技看来如今绝大多数智能清洁产品的本质仍停留在“被动响应”的阶段,依旧需要用户提前设定指令或手动干预调整,难以根据环境变化与用户需求实现“主动出击”。

例如,主流扫地机器人在面对复杂地形、动态障碍物时,常因感知能力不足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而在多设备协同场景下,家中的各类产品又因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出现数据孤岛、联动卡顿等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明家中全都是智能家电产品,但光是专属的APP就要下载七八个。

这些痛点的根源,在于企业在核心技术的碎片化与场景适配能力的缺失,而打破这一困局,需要企业具备从底层技术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面对这种困境,MOVA用两款新品告诉市场要如何做一个会“主动服务”的产品。第一款是搭载双机械臂的SIRIUS 60扫地机器人,关于扫地机器人的机械臂其实大家都很熟悉,但大多还停留在“外扩机械臂”清洁卫生死角的时代,根本上还是为了提升清洁效率。

而MOVA的双机械臂在工作原理上完全不同,它配备了独立工作的清洁机械臂和抓取机械臂,其中用于抓取的机械臂能够通过其自研的 AI 决策算法,根据实时环境数据动态调整操作逻辑。哪怕在复杂的地形中,SIRIUS 60也能将散落的物品精准归位,让杂乱的空间恢复整洁。而仿生清洁臂,则能主动将边刷伸入沙发底部、墙角、桌脚夹角等卫生死角区域,实现立体且无死角的覆盖。

MOVA官方表示:“这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通过双臂协同算法实现的系统级创新”。这套真正意义上的“组合拳”,意味着扫地机器人从被动清洁开始往主动服务转变。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家中有一台扫地机器人足矣,但对那些复式和多层楼房的用户来说,需要购买两台甚至更多的扫地机器人才能打扫完整个家。归根结底还是扫地机器人不能上下楼,此话听起来有些“强人所难”,但也确实透露出部分用户的使用痛点。

而MOVA推出的行业首创可替换爬楼模组MOVA ZEUS60,便彻底宣告了扫地机器人的新时代到来。其配备了可分离的支撑模块,模块上的传感器引导腿部能够精准地感知楼梯的高度、坡度等参数,实现自主爬楼。

MOVA官方还透露,ZEUS60的台阶抬升高度高达 25cm,无论是复式楼层,还是旋转台阶这类复杂地形,都能轻松应对,而且得益于具有多自由度调节能力的悬架系统,哪怕设备在倾斜的状态下仍能保持重心平衡。

这一创新设计,不仅让扫地机器人能够完成多层住宅的全方位作业,还避免了用户为不同楼层重复购置设备的成本,极大提升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与应用场景覆盖度。

开头我们也曾提到,MOVA并不想只做一个智能清洁厂商,而是希望构建起一个从室内到户外的智能生活生态。

因此在户外场景,MOVA带来了集万千黑科技于一体的LiDAX智能割草机,其搭载的UltraView™技术,集成了高精度3D LiDAR与AI增强摄像头,具备70米超远探测和360°全景视野,即使在夜间、复杂地形或信号微弱区也能稳定工作。

简单来说,MOVA LiDAX智能割草机的出现,让用户家中多了一位能自主服务且高效精准的“割草专家”。

另外无论是从MOVA N1 Master 10多功能造型器、N1擦窗机器人、GL620自驱割草机、M50 Ultra洗地机还是G70吸尘器我们都能看出MOVA的另一大技术优势:以人为本。

例如MOVA M50 Ultra洗地机的全球首创Flex-Master™可折叠手柄,其支持90°自由折叠配合仿生腕关节结构,让用户清洁床底、沙发下等低矮区域时,无需再弯腰;又比如G70吸尘器搭载的全地形机械臂双滚刷技术,彻底终结了传统吸尘器无法贴边清洁的行业难题。

MOVA每一款产品都会针对用户日常使用中最细微但又最顽固的痛点进行优化和解决,让产品从“让人熟悉机器”往“让机器熟悉人”的角度转变。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确保了MOVA的每一代产品都能直击人心,成为市场爆款。

通过打破技术壁垒与场景边界,MOVA 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推动整个行业从 “产品竞争” 转向 “生态竞争”。

MOVA生态王朝建立,要做第二个特斯拉?

从MOVA展示的产品和技术,我们不难看出,它不再只是一个清洁电器品牌,而是一个以AI为大脑、以创新机械工程为四肢、以用户痛点为主要方向的生态构建者。

在雷科技看来,MOVA战略上的改变并非偶然,而是其对整个市场和用户洞察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

自成立以来,MOVA就一直在做产品和生态布局,在技术创新方面MOVA的产品研发与设计团队占比高达7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已获得2000余项授权专利,在用户洞察和本地化方面,MOVA成立了专业的用户洞察团队,到用户家中进行实地调研以收集最真实的用户需求,例如针对欧美市场MOVA推出了更注重地毯清洁的产品和室外的割草机,针对国内市场推出了更注重扫拖的对应产品。

纵观全球顶尖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生态构建是其实现持续增长的核心战略。但生态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 “长期主义” 的坚持与投入。以华为为例,其从 2014 年开始布局 IoT 生态,通过开放 HiLink 平台,连接海量第三方设备,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已构建起涵盖手机、电脑、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多领域的全场景智慧生态,2024 年华为 IoT 平台连接设备数突破 8 亿台,生态合作伙伴超过 2000 家。

华为的成功跨界经验表明,科技企业构建生态需要具备三个核心要素:一是 “核心技术积累”,通过掌握底层技术(如华为的鸿蒙系统),实现生态设备的互联互通;二是 “准确洞察用户需求”,围绕用户的核心场景(如居家、办公、出行),推出满足需求的产品;三是 “长期投入耐心”,生态建设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市场培育,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需要企业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

MOVA目前的生态路径发展,也与华为有着高度的战略重合,在底层技术方面,MOVA 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从芯片设计到算法优化,实现全链条技术可控;在场景需求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用户调研,精准把握不同领域的痛点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合作模式方面,MOVA 积极与全球的合作伙伴联手,围绕各自产品技术优势,共建生态链,形成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的产业协同网络。

MOVA 的生态布局,无疑是行业内 “第一个吃螃蟹” 的尝试。通过构建 “全场景清洁生态”,MOVA 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与品牌粘性,更改变了智能清洁行业的竞争格局 —— 从 “单一产品竞争” 转向 “生态体系竞争”。这种转变,将推动整个行业向 “更高维度、更全场景” 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 MOVA 生态战略的逐步落地,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清洁厂商跟随其脚步,开始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但 MOVA 凭借先发优势、技术积累与用户基础,有望在这场“生态竞赛”中持续领跑,成为智能清洁行业生态建设的 “领头羊”,甚至有望像华为一样,成长为国民级的高端科技企业。

中国企业突围全球,MOVA或成为新代表

本次MOVA在IFA上的惊艳表现,向大家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号:高科技企业要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必须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 “价值创造” 模式。技术的价值不再仅取决于硬件性能,而在于能否融入用户生活场景,最终才能实现从 “产品输出” 到 “技术输出”“标准输出” 的高阶升级。

MOVA 的成功,正是高科技企业 “价值竞争” 的典型案例。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MOVA 解决了用户的真实痛点(如跨楼层清洁、精细化清洁);通过独到的产品设计(如折叠手柄、热水洗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如 3 年质保),赢得了用户的信任;通过构建清洁生态,提升了用户粘性与品牌认知度。2024 年,MOVA 高端产品的全球销量占比超过 50%,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中国企业凭借扎实的技术创新与深度的用户洞察,完全能够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其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与对生态构建的长远布局,MOVA 必将成为新一代全球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也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更多 “MOVA智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