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间,市场瞩目的美国8月通胀数据正式公布。
数据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增长2.9%,符合市场预期,并创下自1月以来新高;环比增长0.4%,超出预期的0.3%。核心CPI同比增长3.1%,与预期及前值持平;环比增长0.3%,同样符合预期。
此次CPI数据虽然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整体符合预期的表现,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乐观预期。
数据发布后,美元指数跳水,截止发稿,跌0.24%。
8月通胀水平符合预期
具体数据显示,住房指数在8月上升0.4%,这是所有项目月度增长中的最大因素。
8月食品指数环比上涨0.5%,其中家庭食品指数上涨0.6%,外出就餐指数上涨0.3%;能源指数环比上涨0.7%,汽油价格涨幅达1.9%,成为推升整体通胀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跃升至26.3万人,不仅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23.5万人,更创下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结合上周五公布的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失业率升至 4.3%,这表明就业市场正走向疲软。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发布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表现也低于预期。8月PPI环比下降0.1%,为四个月来首次下滑,同比上涨2.6%,增幅为6月以来最低;核心PPI同比上涨2.8%,低于预期的3.5%,环比同样下降0.1%,低于预期的0.3%。
PPI的全面走弱显示出生产端通胀压力正在缓解。在弱于预期的PPI数据公布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表激烈评论,称“根本没有通胀”,并指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应立刻大幅降息,更直言“鲍威尔什么也不懂,简直是一场灾难”。
后续降息路径几何?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公布,持续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尽管当前通胀水平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仍将在下周会议上启动降息。
这一预期不仅源于经济数据的支撑,也来自美联储方面的信号释放。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8月曾明确表示“通胀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并指出不断变化的经济风险为降息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数据,市场预计美联储下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8.7%,而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1.3%。目前,市场几乎已经完全消化了到年底前三次降息的预期。
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美联储后续的降息路径,特别是其是否会大幅降息以应对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
一部分经济学家担忧,随着企业逐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关税对物价的推升效应虽然初步显现,但更多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大部分关税政策在8月才开始生效,而美联储正在密切观察这些政策究竟会导致商品价格出现一次性变化还是持续性变化。
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布赖恩·科尔顿表示,有迹象表明关税正逐渐传导至消费者价格。他说:“这种传导是缓慢的——事实上非常缓慢——但确实在发生。”
野村证券发达市场首席经济学家戴维·塞夫在评论文章中写道:“关税引发的商品通胀压力,加上相对粘稠的服务业通胀,可能会导致政策制定者对通胀风险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