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深耕 “工业化” 投研体系:以三化协同筑长期业绩,培育第三代基金经理

在资管行业追求长期稳健发展的浪潮中,中欧基金正以一场深刻的投研体系变革 “向前一步”。

杜欣二大爷

在资管行业追求长期稳健发展的浪潮中,中欧基金正以一场深刻的投研体系变革 “向前一步”。近日,“向前一步” 中欧制造・投研体系升级发布会顺利举办,公司董事长窦玉明首次公开系统解读 “工业化” 投研体系升级战略,揭开了中欧基金从 “依赖个体” 到 “依托体系”、重塑基金 “制造方式” 的转型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中欧基金.png

打破 “依赖个体” 困局

长期以来,资管行业常面临 “业绩依赖明星基金经理” 的痛点,个体变动往往导致产品业绩波动,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输出。针对这一行业难题,中欧基金于 2023 年率先提出 “资管工业化” 理念,并逐步将其升级为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三化协同的投研战略,最终凝练为 “中欧制造” 投研品牌。

窦玉明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中欧基金的 “工业化” 绝非市场误解的 “去个体化”,而是通过体系化建设放大个体价值。在成熟的 “工业化” 投研体系中,每一位投研人员都是 “智慧生产线” 上的关键节点 —— 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研究员的深度分析,将通过体系化的流程衔接、资源支撑形成合力,既避免了 “单打独斗” 的局限性,又能让人才的专业优势得到更精准的发挥。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契合未来投资框架的 “第三代基金经理”—— 这类基金经理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更能在体系化协作中高效整合资源,实现个人能力与团队优势的深度融合。

中欧基金-1.png

对于体系建设的难度,窦玉明也坦诚表示,真正的投研体系升级是一场长期工程,“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取得效果,预计还需要十年时间的努力”。这种对长期价值的坚守,也体现了中欧基金打破行业短期化思维、深耕长期业绩的决心。

三化协同落地:从流程可视化到细分领域深耕

如何让 “工业化” 理念从概念走向实践?发布会上,中欧基金多位投研负责人分享了体系落地的具体路径,“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在 “工业化” 流程构建上,中欧基金投资总监黄华以多资产投资为例,展示了清晰的可视化操作流程。通过将多资产投资的研究、决策、执行等环节拆解为标准化模块,既确保了投资动作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又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策略,实现 “流程可控、风险可防、收益可期”。这种工业化的流程设计,让复杂的投资决策变得更高效、更稳定,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带来的波动。

在 “专业化” 深耕方面,中欧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监、科技组负责人杜厚良的分享颇具代表性。目前,中欧科技组已形成 “13 位基金经理 + 12 名研究员” 的专业团队,团队成员均聚焦特定细分领域 —— 从光模块技术迭代到 AI 巨头生态布局,每个人都成为所在领域的 “专家”。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分工,让团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行业机遇,例如在光模块行业爆发前期、AI 应用落地关键节点,均率先完成深度研究并转化为投资决策,为产品业绩贡献了重要力量。

而 “数智化” 则作为底层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AI 辅助研究等工具,为投研团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更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让专业化研究、工业化流程得以更精准地落地。

三年转型初显成效,长期业绩稳居行业前列

经过近三年的 “工业化” 体系转型,中欧基金的投研变革已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优势。从团队架构来看,主动权益、固收、多资产、量化等核心投研团队均已建立 “深度协同 + 专业分工” 的作战模式 —— 不同团队之间可快速共享研究成果,同一团队内部则聚焦细分领域深耕,形成了 “既有全局视野,又有局部深度” 的投研生态。

更重要的是,这种体系化优势已反映在长期业绩中。据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在 13 家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中欧基金主动权益投资能力近 1 年绝对收益排名第 2,近 10 年绝对收益排名第 4。无论是短期业绩的爆发力,还是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与此同时,一批由内部体系培养的年轻基金经理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在体系化支持下快速成长,逐步成为支撑产品业绩的核心力量,验证了 “工业化” 体系培育人才、输出长期业绩的有效性。

对于资管行业而言,中欧基金的 “工业化” 投研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 摆脱对个体的过度依赖,通过体系化建设实现业绩的可持续性。随着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战略的持续深化,以及十年长期规划的稳步推进,中欧基金或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投研领域的优势,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定的长期回报,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