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借壳”质疑!11连板天普股份说明会:中昊芯英无资产注入计划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因控制权变更消息斩获“11连板”、被市场称作“最强妖股”的天普股份,于今日下午召开了投资者说明会,针对市场关注的多个问题一一回应。

回溯来看,自8月21日天普股份披露收购消息后,其股价便开启暴涨模式。8月22日至9月10日期间累计涨幅超185%;因股价异常波动,公司目前仍处于停牌核查状态,停牌前股价报76元/股,总市值达102亿元。


否定“借壳传闻”


根据天普股份8月21日披露的公告,中昊芯英通过“股份转让+增资”方式获得公司控制权,其实际控制人杨龚轶凡成为上市公司新实控人。该交易已触发全面要约义务,须待中昊芯英及海南芯繁履行完毕后方可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中昊芯英作为2020年成立的AI芯片“准独角兽”企业,被市场质疑此举是有意“借壳上市

原因是该公司虽技术实力较强,其首颗AI芯片“刹那”已量产,但其资本市场路径面临时间压力。根据此前与科德教育的协议约定,若中昊芯英未在2026年底前完成合格IPO或被收购,需回购股份。目前距截止仅剩一年多,而公司尚未启动常规IPO,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此次收购天普股份是其应对上市对赌的紧迫举措。

在本次的投资者说明会上,中昊芯英董事长杨龚轶凡就“是否构成借壳”问题作出明确回应。他表示,中昊芯英无资产注入计划,中昊芯英自身现有资本证券化路径亦与本次收购上市公司无关。

收购方没有在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调整的明确计划;没有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明确重组计划。

关于收购资金来源,杨龚轶凡披露中昊芯英、海南芯繁与方东晖三方收购资金合计21.23亿元均为自有资金,不存在借贷或其他外部资金依赖。董事会秘书吴萍燕补充说明资金到位情况:截至说明会时,中昊芯英9.65亿元和方东晖7.64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截至9月15日,海南芯繁3.95亿元资金中已实缴2.76亿元,剩余资金预计于9月19日完成实缴。

在天普股份因收购消息股价大幅上涨后,市场对其背后是否存在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产生了质疑。

对此,董事会秘书吴萍燕回应称,经自查发现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在2025年2月14日至8月14日期间存在买卖公司股票行为,但相关交易均发生在内幕信息形成或知悉之前,不属于内幕交易。为推进交易顺利进行,相关方已承诺将交易收益归天普股份所有。

此外,原实控人尤建义还解释了让渡控制权的原因现年62岁的他因精力有限且子女不愿接班,无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此次控制权转让是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自身情况及中小股东利益后的审慎决定,旨在为公司引入具有新质生产力背景的新实控人。同时,尤建义强调除已披露事项外,自己与杨龚轶凡之间无其他未披露的利益安排。


上半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双降


公开资料显示,天普股份主要从事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流体管路系统和密封系统零件及总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客户包括日产、马自达、福特、丰田、吉利等知名汽车厂商。

天普股份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期内经营业绩承压,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双降。

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1亿元,同比下降3.44%。财报分析指出,营收下滑主要受行业经营环境变化影响,客户订单规模略有缩减;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燃油车市场份额相应下降,行业结构调整也对公司短期营收形成一定压力。

利润端表现同样下滑,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129.80万元,同比下降16.08%。财报明确,净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本期末未到期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所致。

尽管业绩短期承压,天普股份仍维持分红计划。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5元(含税)。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1.3408亿股,以此计算,本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05.6万元(含税)。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