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界面材料(TIM)主要种类及供应商全景梳理

热界面材料(TIM)主要种类及供应商全景梳理

一. 热界面材料概览

在电子器件散热过程中,发热元件(如芯片)与散热模组(如冷板)之间存在细微凹凸空隙,而空气导热系数极低,进而降低了散热效率。

热界面材料(TIM)则用于填充这些空气间隙,可有效降低接触热阻,实现热量快速传递。

TIM作为电子设备热管理桥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机、PC、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服务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

(1)性能指标:导热系数(材料自身导热能力)、热阻(界面传热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兼容性、稳定性。

(2)典型散热途径:芯片→TIM1→封装材料→TIM2→散热器。

image.png

二. 热界面材料分类

2.1 导热硅脂(散热膏)

(1)形态:膏状复合物,由硅油与高导热填料(如氧化铝、氮化硼、银粉)混合而成。

(2)特点:成本低、适配性强、应用广泛,但需定期维护更换。

2.2 导热垫片(硅胶垫)

(1)形态:固态片状材料,由硅胶与高导热填料(如氮化硼、铝粉、石墨烯)混合而成。

(2)特点:无渗透、稳定性强,除导热外还具有绝缘作用,但热阻较高(需较大压力才能发挥性能)。

2.3 导热凝胶

(1)形态:凝胶状聚合物,由双组分硅胶与高导热填料(如氧化铝、氮化硼)混合而成。

(2)特点:自修复性(适配高频振动场景)。

2.4 相变材料

(1)形态:常温下为固态,受热后融化为半流体,在相变过程中实现热量传递。

(2)特点:贴合紧密,但受相变温度范围限制。

2.5 低熔点焊料

(1)形态:低熔点合金焊料,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熔化后凝固,实现热传导。

(2)特点:目前最常见的为铟基(AMD、英特尔使用),但成本高、且耐腐蚀性较差。

2.6 液态金属

(1)形态:常温下呈液态,包括钠钾合金、铅铋合金、镓铟合金(主流)等。

(2)特点:导热系数极高,但存在导电性、易腐蚀性等潜在风险,需使用额外防护层。

三. 热界面材料市场格局

全球方面,美日厂商在高端领域占据主导:莱尔德Laird、固美丽Chomerics、贝格斯Bergquist、富士高分子Fujipoly。

国内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头部厂商包括:

(1)高分子基TIM:中石科技、阿莱德、飞荣达、思泉新材、晶华新材

(2)金属基TIM:宜安科技、德邦科技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