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降息后,美债的“短降长稳/升”特征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作者:王一凡 唐元懋

短端资本利得在降息初期显著但占比有限

报告导读:降息后美债的短降长稳分化特征和历史规律。

美联储如期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4.00%-4.25%,此举既是应对经济增长放缓与就业市场降温的风险管理措施,也旨在引导通胀回归目标。利率预测显示年内仍将两次降息,政策节奏较此前更为灵活,反映出联储在通胀上行就业下行双重风险中谨慎平衡的立场。美国经济上半年GDP增长1.5%低于预期,消费增长放缓、企业投资回升、地产市场低迷凸显结构调整压力;就业方面,失业率升至4.3%,新增就业回落至近三个月均值2.9万,青年与少数族裔失业率攀升,显示劳动力市场供需双降但供给收缩更快;通胀虽从高位回落,但核心PCE同比2.9%仍超目标,商品价格反弹与服务业通胀分化增加判断难度。总体来看,当前降息并非单纯放松,而是基于风险管理的预防性操作,既前瞻防范就业市场进一步恶化,也重申对通胀韧性的警惕,联储政策信号趋于中性化,为后续相机抉择预留空间。

短端国债(1年及以下)收益率在消息落地后快速大幅下行,3个月、1年期收益率分别收于3.97%3.62%,降幅领先,反映市场对联储进一步宽松的强烈预期与短端利率对政策的高度敏感性。2年、5年期同步下行但幅度稍弱,符合历史降息周期短端抢跑的规律。相比之下,10年期及以上长端美债走势复杂,降息后一度短暂下行旋即回升,部分时段甚至小幅上行,20年、30年期收盘报4.65%4.68%,形成典型的短降长稳/分化。这一现象源于长端利率定价受多重因素驱动:部分投资者将降息解读为经济前景警示,叠加通胀韧性、债务供给压力,债市多头离场导致长端收益率不降反升,甚至出现熊陡

从历史复盘看,短端资本利得在降息初期显著但占比有限,长端在多数周期中凭借久期优势涨幅可观,但走势受实际利率预期、期限溢价、全球流动性等影响更大,敏感度低于短端。短端利率(1-3年期)因与联邦基金利率联动紧密,反应最为灵敏,降息信号释放后往往抢跑于正式落地。不过,短端资本利得占比低于长端,且仅在个别极短期降息周期(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下表现优于长端。长端利率(10年及以上)走势则复杂得多,尽管降息前市场预期衰退或通缩时,长端收益率也会提前下行,但正式降息后若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长端利率可能不降反升(即熊陡),这是因为长端收益率的定价核心在于实际利率预期与期限溢价,受经济增长、通胀、债务供给及全球流动性等多重因素驱动,与政策利率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短端。总体而言,短端美债是政策利率的“温度计”,长端则是预期、风险与全球流动性的“综合体”,降息周期中短端灵敏反应、长端复杂波动,曲线形态随经济前景和政策信号动态演化,而联储沟通对长端利率的趋势性影响尤为关键。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超预期,美联储降息超预期。


注: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联储降息后,美债的“短降长稳/升”特征》

作者:王一凡 S0880524120001 唐元懋 S0880524040002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