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全球制药巨头辉瑞公司(Pfizer Inc.)突然宣布,将以最高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创新型减肥药开发商Metsera,标志着辉瑞在代谢疾病领域发起战略反攻,试图通过技术整合与管线补强,挑战诺和诺德与礼来在减肥药市场的“双雄”地位。
根据协议,辉瑞将以每股47.50美元的现金收购Metsera全部流通股,较其上周五33.32美元的收盘价溢价42.5%。若Metsera达成特定研发与商业化里程碑,辉瑞还将额外支付每股最高22.50美元,交易总价值最高达73亿美元。
此次收购是辉瑞自新冠疫情后规模最大的战略投资。公司曾公开表示,2025年将完成两至三笔交易,预算达150亿美元,以应对专利到期导致的超150亿美元销售额损失。Metsera的加入,被视为辉瑞重返高增长赛道的关键一步。
Metsera或将重塑减肥药市场格局
在减肥药市场被诺和诺德与礼来“双雄”主导的格局下,新兴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凭借其颠覆性的技术平台与差异化管线,成为全球代谢疾病领域最具潜力的挑战者,而辉瑞以最高73亿美元收购Metsera的交易,进一步印证了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公司所蕴含的战略价值。
Metsera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三大自主技术平台,系统性解决了多肽药物开发中的关键难题:
HALO™肽脂质化平台:通过共价连接脂质分子,显著延长药物半衰期至380小时(约15-16天),是现有GLP-1激动剂的2-3倍。其旗舰产品MET-097i(GLP-1受体激动剂)基于该平台开发,可实现每月一次注射且无需滴定,患者停药后疗效仍可维持8周。
MOMENTUM™口服递送平台:攻克多肽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行业痛点,通过优化分子结构与递送系统,使口服制剂疗效媲美注射剂。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口服GLP-1候选药物MET-224o的减重效果与MET-097i相当。
MINT™模块化设计平台:支持多靶点药物灵活组合,适配不同代谢表型人群需求。例如,MET-097i与胰淀素类似物MET-233i的固定比例混合制剂,可实现“延长给药周期+增效”双重目标。
Metsera的管线设计兼顾短期商业化与长期创新,形成从轻度到重度肥胖、单药到联合疗法的全矩阵覆盖:超长效注射制剂,-097i:已完成Ⅱb期临床,12周试验中受试者体重减少11.3%,计划2025年启动Ⅲ期试验。MET-233i:胰淀素类似物,36天内减重最高达8.4%,可单药或与MET-097i联用,2025年中将公布Ⅰ期数据。
在口服制剂方面,MET-224o基于MOMENTUM™平台的口服GLP-1激动剂,已完成配方优化试验,计划2025年底启动Ⅰ/Ⅱ期临床。联合疗法探索GLP-1与胰淀素、GIP等多靶点协同作用,类似诺和诺德CagriSema技术路线,但给药频率更低(每月一次 vs 每周一次)。
Metsera的崛起,源于其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与系统性创新:未盲目追随GLP-1单靶点赛道,而是通过胰淀素类似物、口服制剂等差异化产品填补市场空白。HALO™平台使注射频率从每周一次降至每月一次,MOMENTUM™平台推动口服制剂开发,显著降低治疗门槛。
全球化产能布局:与美国仿制药巨头Amneal合作,在印度建设专属多肽合成及无菌灌装生产线,打造覆盖欧美及全球的供应网络。
此外,Metsera的技术平台与管线布局,正在重塑减肥药市场的竞争规则。疗效与安全性平衡:胰淀素类似物MET-233i被分析师誉为“潜在同类最佳”,其低原纤维形成特性可减少注射部位反应,同时避免GLP-1疗法导致的肌肉流失副作用。
辉瑞收购后,市场将从“疗效PK”转向给药便利性、联合疗法、患者耐受性等综合维度竞争,加速行业创新节奏。Metsera的野心不止于挑战现有格局。其计划开发超长效抗体肽偶联物、前药形式药物,并整合数字化健康工具,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与风险预测功能。这种“药物+技术+服务”的联合支持模式,或将重新定义肥胖治疗的标准。
全球减肥药市场千亿赛道加速扩容
随着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减肥药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1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保持10%左右,而到2030年代初期,这一市场价值可能突破1500亿美元。在这场千亿级竞争中,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升级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从区域市场看,北美和欧洲仍是全球最大的减肥药消费地,但中国市场的崛起正改写全球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减肥药市场规模预计达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12%,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已超50%,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医疗负担加重,催生庞大用药需求;中国《药品管理法》与《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加强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为创新药打开空间;
消费升级: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超60%用户愿为更安全、有效的减肥药支付溢价,个性化、天然化产品受青睐。
当前,减肥药研发正经历从“单一靶点”到“多靶点协同”、从“短期减重”到“长期健康管理”的范式转变。以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为核心的新一代药物成为市场主流,其通过调节食欲、延缓胃排空、改善胰岛功能等多重机制实现减重,同时降低心血管风险。
双靶点药物崛起: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如替尔泊肽)与GLP-1/GCGR双靶点药物(如玛仕度肽)临床数据亮眼。例如,玛仕度肽在治疗24周后使患者体重下降12%,同时改善血糖、血脂指标,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达29%。
全球减肥药市场呈现“双雄争霸+本土崛起”的竞争态势。诺和诺德与礼来制药凭借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明星产品占据核心份额,2024年GLP-1类药物销售额突破500亿美元。
到2025-2030年,全球减肥药市场将步入“技术+成本+便利性”的三维博弈阶段。基因编辑、微生物组疗法等前沿技术加速临床转化,推动药物向“精准化、长效化、去副作用化”迭代。同时,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依托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快速扩张,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成为标配,科学传播与专业医疗背书成为营销核心竞争力。
当前,肥胖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疾病风险因素,减肥药行业的进化不仅是商业命题,更是人类对抗代谢疾病的科学远征。在这场千亿级竞争中,谁能率先解决技术卡点、建立合规经营体系、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谁就将主导未来十年的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