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千亿投资OpenAI引爆人工智能,哪些方向可以关注?

英伟达千亿投资OpenAI引爆人工智能,哪些方向可以关注?

今年,人工智能成为了A股市场的投资热点。

最近,英伟达千亿美元投资OpenAI的消息再度引爆了人工智能板块,在光模板占比较高的创业板人工智能更是持续保持强势。

以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 159382)为例,自2025-4-23成立以来,累计涨幅已高达87.66%,显著强于A股市场主要股指。

区间回报: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2025-4-23至2025-9-22。

价量齐涨,光模板迎“戴维斯双击”时刻

9月23日,人工智能领域再迎来历史性时刻。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至少10吉瓦(约等于1000万千瓦)算力规模的AI数据中心。

这一投资规模不仅创下了AI领域的新纪录,也为整个算力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动力。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强调:“一切始于算力,算力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经济的根基。”

英伟达千亿美元投资将直接推动光模块需求飙升。

数据显示,2024年,400G及以上高速光模块的部署量已同比增长250%。2025年800G光模块的出货量将同比大幅增长,1.6T产品开始出货,3.2T预计在2029年进入市场。

价值方面,2025年高速光模块市场预计将达到140亿美元,到2029年有望增长至240亿美元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光模块龙头在全球的产业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全球光模块市场格局中,中国厂商凭借技术优势和成本竞争力占据了主导地位。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中国厂商在全球高速率光模块市场中份额超过50%。

中际旭创公开表明,基于大客户对AI数据中心的投入力度和对光模块的需求,预计今年下半年800G需求进一步增长,1.6T需求也将逐步提升。公司预计“下半年1.6T出货将更明显,有望保持逐季度增长”。

新易盛同样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4.4亿元,同比增长282.6%;实现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355.7%。第二季度,公司营收环比增长57.6%,净利润环比增长50.7%。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 159382)今年成立以来,优异的表现与光模板的投资占比较高不无关系。同时,该基金紧密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广泛布局GPU、存储芯片、SoC芯片及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有助于我们分享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投资机遇。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前10大重仓股: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6-30。

从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所跟踪的创业板人工智能的行业构成来看,通信设备行业占比高达54.1%,同时,IT服务、软件开发、半导体等行业,可以“多角度”地分享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机遇。

创业板人工智能行业构成: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

算力革命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科创芯片持续爆火

目前,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不仅仅是通信的光模板,还有芯片产业。

在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之下,2025年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科创板芯片指数,聚焦半导体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产业链。

前十大重仓股覆盖了科创板芯片领域的核心龙头企业:

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中微公司等。

这些企业均在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重要地位,如中芯国际是国内芯片制造龙头,海光信息和寒武纪专注于AI芯片设计,中微公司则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大发展之下,受益明显。

科创芯片指数前10大重仓股: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

目前,芯片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迭代、资金涌入三重驱动之下,持续火爆。

国产替代加速,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国计划首次发布政策指导,鼓励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开源RISC-V芯片,以加速减少对他国技术的依赖。此外,国家大基金规模达5000亿元,重点支持相关先进制程研发。

产业层面,技术突破不断。2025年一季度中芯国际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达95%,华虹半导体宣布扩产计划,预计2026年产能提升40%。这些数据也显示出了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处于较高景气度。

加仓明显,资金持续流入。从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规模变化,我们能够看出:市场资金持续加仓。产品规模由年初的2.31亿份,快速增长至目前的6.90亿份。

科创芯片ETF南方规模情况: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

机器人产业,仍是“星辰大海”

最近,市场资金持续加仓的方向,还有机器人。

机器人ETF南方(159258)的规模已由8月初的3.84快速增长至10.8亿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增长了181%!

机器人ETF南方规模: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

2025年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Optimus单台每小时可完成300次标准零件搬运,效率已接近熟练工人水平,且能在动态环境中自主避障、调整动作。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工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突破1万台,2027年达10万台,对应市场规模约500亿元;到2030年,仅中国制造业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就可能超过50万台。

机器人ETF南方(159258)通过中证机器人指数,可以较好的分享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红利:

全产业链布局:指数涵盖机器人产业上、中、下游关键环节,上游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如双环传动、绿的谐波),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如机器人、埃夫特),下游涉及机器人集成及应用(如科沃斯、石头科技、大华股份)。

中证机器人指数行业构成: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

中小盘风格显著:截至目前,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约204亿元,其中200亿元以下的小盘股占比约74%(54只);市值中位数约113亿元,呈现“小而美”的成长型特征。

中证机器人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

龙头集中度高: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占比约50.36%,覆盖各细分领域龙头,如工控领域的汇川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大讯飞、清洁小家电领域的石头科技、机器人本体领域的机器人等,代表性较强。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10大成分股: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

从光模块到芯片,再到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链可谓是“多点开花”,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对于普通投资者,通过相关ETF参与这一大趋势,或是较好的选择。

在浪潮兴起之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冲浪板,与大时代一起乘风破浪。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在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长期布局,把握产业大趋势:人工智能发展不是短期热点,而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技术革命。尤其是在遇到市场波动时,要有紧守的定力与“加仓”的勇气。

分散配置,降低单一风险:可以考虑在人工智能的不同环节进行分散配置,或配置一定比例的人工智能指数,避免过度集中在单一细分领域。

网格交易,平滑波动风险:对于波动较大的科技板块,可以采用网格交易投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择时风险,在分享长期成长红利的同时,力争来把握“高抛低吸”的机会。

$机器人ETF南方(SZ159258)$

$腾讯控股(HK|00700)$

$阿里巴巴(NYSE|BABA)$

#炒股日记#

#复盘记录#

#强势机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