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经济:如何影响四季度政策布局?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陶川;作者:陶川、钟渝梅

节后会有哪些转变?

一年前的“924”政策东风犹在耳畔,三季度经济冷暖几何,将如何为年末政策定调?时隔一年,“924”政策组合拳已推动A股完成了从破冰慢牛的生态蜕变,然而经济复苏仍面临内外交织的复杂局面:外部美国进口需求弱化、全球贸易动能趋弱;内部则需应对制造业投资逼近增长临界点、两新政策效应渐弱等压力。随着国庆长假临近,市场聚焦点将从节前的政策预期,悄然转向节后的基本面表现,9月经济数据的成色也会为四季度是否加码政策留下关键悬念。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尘埃落定之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见微知著:

出口:逆风彰显韧性,非美需求构筑支撑。9月低基数将为出口形成天然缓冲,出口增速的韧性不宜过分低估。同时,尽管美国进口需求自9月起回落,我国至美的集装箱船舶吨位也显示9月对美出口增速可能再度放缓,但整体观察,9月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却在逆势抬升。这一反差既反映了非美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支撑作用,也凸显出我国贸易结构多元化进程的成效。

工业生产:双重约束下的谨慎平衡。当前外部环境仍具有不确定性,外需的疲软以及内部反内卷政策的推进,将共同压制企业扩产意愿。我们构建的工业景气度指标显示,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继续放缓的概率较高。

然而,供给侧政策的调整对于工业价格来说却是转机反内卷政策实施以来,PPI同比增速便一直处于上行通道中,9月南华工业品指数指向PPI同比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需要警惕的是,在无有效需求支撑的情况下,价格从上游至下游的传导并非一帆风顺,价格指标的回稳基础尚不稳固

相较之下,制造业PMI9月季节性上涨动能较强。作为环比指标,制造业PMI9月通常随高温和极端天气的消退而季节性回升。我们的预测模型同样显示,9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概率较高。

社零:政策效应渐褪色,高基数再设障。9月家电线上销售额与乘用车销量双双滑入负增长区间,随着国补的规范化以及资金池的告急,两新政策效应仍在递减。与此同时,9月社零还面临一定的高基数压力,增长放缓可能性较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CPI增速的完全修复尚待时日。

除了汽车,今年商品房金九银十的成色也略显不足。当前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在历史同期底部徘徊,金九银十开局略显平淡,房地产下行压力暂未完全缓解。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成交面积仍具韧性,反映了房地产需求的结构变化。

制造业投资:“5%左右临界点的政策赛跑。作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引擎,制造业投资1-8月累计同比增速已放缓至5.1%,逼近“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临界点。在反内卷稳外贸的双重压力下,当前制造业民间投资意愿踟蹰不前,此时亟待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精准驰援、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力度,为制造业投资提供更多稳增长动能。

基建投资:风雨之后现彩虹受到极端天气、以及基建项目融资受阻(新增专项债向化债偏倚、财政支出向民生偏倚)的影响,此前基建增速下行压力较大。不过,随着天气扰动的褪去,9月以来沥青开工率出现直线回升;在房地产尚未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水泥价格指数也显现出企稳拐点,这些高频指标均指向9月基建可能将迎来边际好转。

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压力尚未完全缓释,四季度仍有一定增量政策空间。对于四季度增量政策的落地,我们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方面,“呼之欲出”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当前投资端的下行压力,为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随着聚焦“十五五”规划的四中全会召开在即,近期决策层对于科技创新的调研考察力度再度上升,更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2025年09月2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2025年9月经济数据前瞻:9月经济:如何影响四季度政策布局?》;作者:陶川 S0100524060005,钟渝梅 S0100124080017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